未來還有多少工作留給人類?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算法……這些科技名詞不僅每天都在沖擊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正在沖擊著每個人的工作。
埋頭工作的各位需要把目光投向未來。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布了《2018未來就業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18),它雖然不能提供未來就業的解決方案,但卻是政府、企業、員工關于未來就業市場的一份指南,它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也關乎所有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更關乎整個社會的繁榮與進步。
這就是,面對自動化的趨勢、人工智能的勃興、人機邊界的變化等挑戰,所有人都需要有靈活學習的思維模式,才能找到能讓人創造更大價值的工作。
關于未來工作的12個趨勢判斷
隨著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在工作當中,人類與機器和算法的界限不斷發生變化。全球勞動力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變革。如果管理得當,這些變革會帶來一個新時代,工作和職業變得更有創造力,所有人生活質量將顯著提高;反之,如果管理不善,就會拉大技能差距,加劇不平等和兩極分化。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企業尋求可以利用的新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消費水平。然而,為了讓第四次工業革命發揮變革潛力,需要所有行業和地區的領導人制定全面的勞動力戰略,從而在加速變革和創新的時代更好地迎接挑戰。
這份報告發現,隨著勞動力轉型加速,留給企業和高層主動采取應變管理策略的時間窗口正在加速關閉。企業、政府和管理者必須積極規劃、實現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新藍圖。報告的主要發現包括:
?變革的驅動力:四大技術進步——無處不在的高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的廣泛應用和云技術——作為業務增長的有利驅動因素,將在2018年至2022年占據主導地位。這些變革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經濟趨勢,與新技術的傳播一起推動商機。這些社會經濟趨勢包括:國民經濟增長軌跡出現變化;教育和中產階級的擴大,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新能源技術帶來的全球性綠色經濟運動。
?技術應用的加速:到2022年,85%的公司將廣泛采用大數據技術來分析用戶,并且讓商業更加智能。同樣,絕大多數公司可能已經擴大技術應用,比如物聯網、手機軟件和網絡支持的消費行為,并且廣泛使用云計算。機器學習、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也將獲得可觀的投資。
?自動化趨勢:報告估計,2018至2020年,仿人機器人的使用仍然有限,但越來越多的新機器人已經或正在商業化,除了機器算法和人工智能外,還包括機械型陸用機器人和全自動無人機。機器人的使用率在各個行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不同產業中,有23%至37%的公司計劃進行這項投資。相比人形、空中和水下機器人,企業最有可能采用固定式機器人。而金融服務行業領導者最有可能在2022年前使用仿人機器人。
?改變地理位置:59%的企業領導人預計,到2022年,他們將通過改變價值鏈的構成,大大改變生產和分銷的方式,近一半的企業領導人預計將重構全球運營布局版圖。決定工作地點時,74%的公司會把“是否可以招聘到更多的本地技術人才”視為關鍵考慮因素,64%的公司將勞動力成本作為主要考慮因素。其他因素如當地勞動法的靈活性、產業集聚效應或原材料的接近性,會顯得不那么重要。
?改變就業類型:近50%的企業預計,到2022年,自動化進程將導致全職員工的數量有所減少。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預計,自動化進程會促進企業的角色創新。此外,企業將擴大與承包商的合作,讓承包商完成許多專項任務。許多企業打算更靈活地雇用員工,更多采用遠程辦公,實現業務的去中心化。
?人機邊界變化:報告預測,在2018年到2022年之間,在現有工作任務中,人和機器的邊界將發生重大變化。2018年,在報告涵蓋的12個行業中,人類的平均工作時間占71%,機器占29%。到2022年,預計人類的平均工作時間占比58%,而機器達42%。2018年,就總工作時間而言,還沒有一項工作任務是由機器或算法主導完成。到2022年,機器和算法對特定任務的平均貢獻增加到57%。例如,如今46%的信息組織、數據處理以及信息搜索、傳輸任務由機器完成,而到2022年,這一比重將達到62%。
?樂觀的就業前景:對新機會和就業增長的樂觀估計抵消了就業下降的影響。
接受調查的公司總共有1500多萬名員工,這些公司目前估計將減少98萬個工作崗位,增加174萬個工作崗位。到2022年,由于人機勞動分工變化,7500萬個工作崗位可能被取代,同時有1.33億個新崗位出現,這些新崗位更適應新的勞動分工。然而這些預測和其背后的假設應謹慎對待,主要是因為它們僅反映全球就業市場變化的一小部分,代表著勞動力轉型變化的兩面:
1.許多崗位實現自動化或變得多余,將會大規模消失。
2.新技術的應用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將促進新產品和服務的大規模增長,帶來新工作機會。
?新興熱門崗位:到2022年,企業對現有崗位中的數據分析師和科學家、軟件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電商和社交媒體專家的需求會與日俱增,這些崗位在很大程度上伴隨新技術使用而出現,并利用新技術來提高價值。需求還有望增加的崗位是掌握特殊“人類”技能的崗位,如客戶服務、銷售和營銷專業人員,以及培訓與發展領域、人類和文化領域的專家。此外,企業越來越需要大量新技術專業人員,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專家、大數據專家、用戶體驗和人機交互設計師、機器人工程師和區塊鏈專家。
?技能不穩定性提高:人類勞動力和機器人在勞動力市場所占比例不斷變化,這也改變了現有的工作職能。受訪的絕大多數雇主預計,截至2022年,勝任多數工作所需的技能會發生明顯改變。全球平均技能穩定率(即勝任同樣工作所需的核心技能比例)約為58%。也就是說,在2018-2022年間,所需的勞動力技能平均轉變率為42%。
?再培訓的迫切性:至2022年,至少有54%的雇員需要學會新的重要技能或提升自己的技能。
對一些技能的需求會顯著上升,包括分析思維、創新以及自主學習和學習策略。技術設計和編程類技能愈加重要,然而,熟練操作新技術只是2022年技能等式的一部分。“人類”技能包括創造力、原創性和主動性、批判性思維、說服力和談判能力。同這類技能一樣,關注細節、適應性、靈活性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也會提升自己的價值。情商、領導力、社會影響力以及服務導向意識,在未來會變得更加重要。
?彌補技能缺陷的現有策略:因采用新技術而導致技能缺陷擴大,怎么辦?企業可能會用三種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聘用全新的、已掌握與新技術相關技能的長期員工、試圖讓有關工作完全自動化、再培訓現有員工。但是,約1/4的企業尚未決定、或不太可能再培訓現有員工,2/3的企業希望員工能在跳槽期間適應并學習技能。1/2至2/3的企業可能會轉向讓外包公司、臨時工和自由職業者來彌補技能缺陷。
?學習新技能和提升已有技能的機會不足:雇主表示,對于目前很有價值的員工,他們會優先考慮并培訓其盡快掌握新技能。54%的企業表示他們想吸引重要崗位員工,而53%的企業則想吸引會使用相關新技術的前沿崗位員工。而且,41%的雇主強調要讓高績效員工學習新技能,然而,對于那些最有可能受到技術影響的高風險員工,愿意優先考慮他們的企業則少很多,只有33%。換言之,最需要學習新技能和提升技能的員工,反而最不可能接受這類培訓。
新技術、工作和技能之間有復雜的反饋循環。新技術能帶動企業增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并提高對專業技術的需求,但新技術也會取代那些變得過時或自動化的崗位。技能差距既存在于員工之間,也存在于企業領導層之間,在一些情況下它能推動自動化的需求,也會給采用新技術造成障礙,從而阻礙企業發展。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企業需要一種全面的“增強策略”,即:讓一些工作變得自動化的同時,來突出和增強人類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最終讓員工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這一增強策略不只是關注因自動化而減少的勞動力成本,還要考慮哪些工作適合人類創造更大價值——這些工作通常與技術相輔相成。
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美好愿景,員工要掌握適當的技能,還要接受再培訓。因此,精心構建公司內部的終身學習體系、投資于人力資本以及廣泛的合作,都應是企業的首要任務。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09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6 -
工業革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5829
原文標題: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關于未來工作的12個趨勢判斷|紅杉匯內參
文章出處:【微信號:Sequoiacap,微信公眾號:紅杉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