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棲大會,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每每都有轟動效應,都有“名言金句”產生。最大的“名言金句”,當屬馬云。
馬云是具有國際影響的名人,是受人尊敬的著名電商企業家,是一舉一動都頗受關注的網紅。名人言語貴,他的一幅“蝌蚪體”書法,都可以賣到468萬元的天價。玩票拍一個“功守道”的視頻,也可以牽動億萬觀眾的眼球,造成轟動效應。沒錯,BATJK等一票互聯網企業,最初大都是靠吸引眼球起家的,現在也動不動就整出若干吸引眼球的事件或話語來。
馬云在云棲大會上一番“新制造”的宏論,堪稱是一個“外行人對制造業的高見”。據媒體稱以下是從馬云講話中提煉出來的關于“新制造”的十句“名言金句”。筆者細讀之后,如鯁在喉,頗有幾分感想。于是,愿意對其逐一加以點評,與馬云商榷。如筆者點評有不妥之處,歡迎馬老板本人或業內專家予以批評指正。
馬云觀點1.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
筆者點評:首先看“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這個觀點,此言正確但并不全面。阿里常年做服務領域,強調服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強調制造業服務化或完美結合,并不是什么“新思想”,如果筆者沒有記錯的話,很多制造業專家在十多年前就在提這個概念,或許馬老板不太了解制造業的動態,把這么一個并不新鮮的概念當成新概念給提了出來。另外,僅僅強調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也顯得片面,如果沒有制造業、服務業和數字信息產業的完美結合,恐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其次,是“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這是典型的不負責任的偷換概念。制造本身不好,就意味著產品質量不過硬,你有新思想、新創意、好服務有什么用?制造業的訴求,簡而言之就是“三高一低”,高質量,高效率,高客戶滿意度,低成本。君不見,某個家電名企提出的“服務到永遠”的真誠服務理念,說起來朗朗上口,解讀起來情真意切,但是,這個口號背后的問題是,產品質量不過硬,總是愛出多種毛病,因此才需要“服務到永遠”。而很多國外的家電廠商的理念是,產品不需要服務,產品出廠后用二十年客戶都不用找我,因為我生產的產品有完美的質量保證,正常使用就不會用壞。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底氣,這才是制造本身的價值。脫離制造本身去談“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基本上是一廂情愿了。
馬云觀點2.我們新零售實際上在重新定義零售,因為新制造很快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制造業帶來席卷性的威脅和席卷性的機會。
筆者點評:“重新定義零售”很好。但是看不出來馬云定義的“新制造”能夠有多大程度的“席卷性的威脅和席卷性的機會”。至少,能夠支持這個觀點的事實和數據顯得不足。
馬云觀點3.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象,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且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筆者點評:“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象”,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確實如此!各方面的因素都在擠壓制造業,其中也包括阿里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的擠壓,例如,以不專業的觀點對制造業指手畫腳做指(wu)導(dao),以互聯網公司的所謂“成功模式”來帶動制造業去“脫實向虛”,以資本的暴力在工業軟件公司挖人等等。在中國,制造業今天所遇到的困難,雖然并非完全由互聯網公司造成,但是實際上互聯網公司還難脫責任的。
馬云觀點4.有人說實體制造業正在消失,我認為制造業不會消失,只有落后的制造業一定會消失。
筆者點評: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大概不能算是什么新觀點吧?制造業是一個范疇極大的門類,尤其是中國,各種制造業形態同時并存。先進的制造業有較大的發展余地和動力,而落后的制造業從來就難以生存,極易被淘汰。況且在國家層面都是“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制造業必定難以生存。不僅是今天如此,倒退回去二三十年,亦是如此。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家強大的基石。制造業只能發展,只能不斷更新發展范式,但是無論何時,制造業也不會消失!
馬云觀點5.新制造不是大企業的獨家專利,而會變成中小企業的制勝法寶。
筆者點評:這要看“新制造”是如何定義的。沒有“新制造”的定義,這句話無從評判,“法寶”更談不上。而且,任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經營上從來都是注重“三高一低”,這是企業的生命線,企業首先要確保活下去,至于是用什么樣的制造范式(新/舊、先進/落后、手工/自動化)都還是次要的。
馬云觀點6.未來,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當制造沒有國界,貿易變成人人參與的時候,不加速改革的企業,在未來10-15年會哭天喊地。
筆者點評:“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用詞是新的,內涵并不新。2016年國發28號文,國務院早就制定了《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的第一句話,就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實際上2015年工信部信軟司就一直在醞釀和起草這份文件。2017年11月,國務院又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希望以工業互聯網的形式,實現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讓制造與internet相遇,讓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APP能夠改變未來的制造范式。
國家行政部門早就意識到了,甚至連有關指導文件都發布了,估計馬云沒空看國務院的文件,腦子里自己攢了一個高大上的“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概念,大概是要顯示、烘托一下“制造沒有國界”、制造數據可以傳遍全世界的說法。馬云用意是好的,但是是否能做到,估計馬老板心里也不是很有譜。貿易無國界,這是全球各國政府與老百姓皆有四海通商的需求,自古以來就講究互通有無。但是對于制造業來說,制造是有國界的,技術是有國界的,專利是有國界的,internet里面也不是法外之地,很多數據內容還是有國界的,讓“制造業是made ininternet”,并不能解決國界問題。不信,你去向荷蘭索要一下***的尖端技術,向日本索要一下機器人精密減速器的核心技術,向美國索要一下芯片的關鍵制造技術、F22的研發技術,看看人家能否在internet上把圖紙和關鍵數據發給你?
“制造沒有國界”的口號可以喊,“制造共產主義”的理想可以有,絕對正能量,相當有號召力,但是如果把此事馬上當真,認為過兩年就可以實現了,那可能是自己騙自己了。這條路還長得很,大概率上說,未來10-15年不會實現。
馬云觀點7.工業時代考驗的是生產一樣東西的能力,而數據時代考驗的是生產不一樣東西的能力。
筆者點評:“生產不一樣東西的能力”,在制造業已經流行了近百年。好像稍有制造常識的企業家們都知道這個基本概念。例如當年福特只生產一種黑顏色的汽車,而通用的汽車就生產彩色企業,結果大賣;如今轎車生產,早就是在一定范圍內自由選擇配置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賣點是獨特的降火功能;土豪手機早在十多年前就通過鑲鉆石、包牛皮、加配置來顯得與眾不同。這些似乎都不是在“數據時代”發生的事情。
熊彼德在1912年給出的基本定義:所謂創新,就是要讓企業們去用既有生產要素,去生產不一樣東西。怎么這事到了馬云嘴里,稍微換了個說法就成了“新概念”?人家制造業早就在做了好不好?這與“數據時代”沒有多大關系好不好?
馬云觀點8.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數據,以前制造業靠電,未來的制造業靠數據,數據是制造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
筆者點評:“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數據”,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核心是數據,但是更核心的是軟件,是工業軟件。軟件具有處理和生成數據的能力,是通過輸入大量數據、快速正確計算,然后輸出大量數據,并且讓數據保持自動流動的核心軟裝備。沒有軟件,僅僅靠數據能有多大用處?
另外,說到數據,還要考慮數據的質量和標準,沒有時間標簽、沒經過清洗的、摻雜了不良結果的數據,基本上是垃圾數據。這樣的數據對制造沒有任何用處。因此,建議在論述數據時說話要嚴謹。
還有,名人講話,邏輯和語義都很重要。“以前制造業靠電,未來的制造業靠數據”,這句話強調數據的重要作用是對的,但是整個語句的語義,給人聽下來的感覺似乎以后制造業就不靠電了,或者電沒有數據重要了。數據真的比電更重要嗎?不信在阿里所在的園區拉個電閘試試?!沒有電,什么計算機、軟件、互聯網、數據、機器人、機器就都癱瘓了,哪里還有什么制造?這句話的正確表達方式是:“未來制造業,數據像電一樣,是制造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這么說話,就沒有毛病了。
馬云觀點9.芯片是核心技術,我們確實跟發達國家和發達企業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在IoT、芯片領域,我們有機會換道超車。
筆者點評:芯片是核心技術,工業軟件也是核心技術。有芯片、無軟件,一樣是受制于人。真誠地希望阿里在IoT、芯片領域有機會換道超車,為中國的制造業打下一片領地。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來!當然,如果阿里在工業軟件領域能夠有所作為,那就更好了。要不,阿里花重金挖了那么多工業軟件領域的程序員高手去寫電商軟件,讓他們高超的工業技術武功大都荒廢了。
馬云觀點10.我們提出新制造,不是阿里巴巴要進軍制造業,而是要幫助制造業進行改革和進行變革。
筆者點評:這句話還算是說得實在。首先,阿里暫時沒有進軍制造業的能力,其次阿里沒有幾毛錢的工業基因和工業技術積累,再者,從馬老板的話語言談來看,他也真的不懂制造業。因此,不提“阿里巴巴要進軍制造業”,是非常聰明的選擇。做大、做強、做好阿里現有的電商業務,同時在在IoT、芯片領域換道超車,乃至把“達摩院”辦成國際一流的研究院,都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情。至于“要幫助制造業進行改革和進行變革”,筆者作為制造業從業35年的老兵,我個人表示非常歡迎。但是還是禁不住要多說一兩句:即使大家都歡迎阿里對制造業有努力、有投入,畢竟只能算作是制造業的外部因素,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我本人尤其歡迎馬老板對制造業提出有針對性的、比較專業性的改革建議,并且減少以資本暴力的方式在制造業企業和工業軟件企業挖人,減少對制造業的不太專業的“指點”,這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情。制造業的改革和變革,還是盡量以制造業人為主導,團結各方面的力量來自主完成。
小結:
如果放在六七年前,制造業一直不受人待見,投機取巧的互聯網思維甚囂塵上,原因就是BAT等巨大的光環籠罩了業界。彼時誰要是在群里說一句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說還是要靠制造業來立國、吃飯,都會受到攻擊或排擠。而今天,國家已經以國務院文件的形式明確了制造立國,那么,真心歡迎各界人士關心制造業,投入制造業,發展制造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沒錢沒力的也給幫忙吆喝幾聲。但是,如果有錢、有名且有巨大影響力的人,跑出來對自己并不懂行的制造業做一番指點,乃至因此而形成了巨大的某種可能并不符合制造業發展規律的“意向”(如當年說制造業一定要脫實向虛搞“互聯網金融”,不搞就不行了),那倒真的是制造業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況且,現在看到的一番“高見”中,缺乏高見,并無新意。
如果真懂,就在兩會建議建言,那樣做對制造業、對國家更有利。如果不懂,建議少說多聽,甚至可以向制造業的人做一些請教。筆者相信,不同專業的人跨界坐到一起,一定會擦出思想的火花,產生更有建設性的想法和意見。
-
電商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6瀏覽量
28659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09瀏覽量
76455 -
馬云
+關注
關注
5文章
312瀏覽量
18397
原文標題:外行人的高見——點評“新制造”,共襄制造業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