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谷歌宣布收購 Nest,智能家居便開始被世界聚焦,小米也于同年成立智能家居生態鏈部門,以投資的方式讓相關企業幫忙做硬件。四年后,小米成功上市,小米智能家居生態鏈已經成為拉高估值的重要環節,因此小米也自稱是國內最大的 IoT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企業。
雖然阿里、京東、華為等行業巨頭紛紛進軍智能家居市場,可智能家居市場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要做到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前行路漫漫,行業巨頭的加入使智能家居市場好不熱鬧。
眾所周知,當前是科技化、智能化的時代,從生活細節中就能得到體現。比如智能路由器簡化了設置步驟,支持一鍵設置以及移動端設備的管理;智能鎖消除了人們出門擔心門是否鎖好的擔憂,因為有互聯網遠程手機遙控;洗碗機的發明解放了人們的雙手,簡言之,智能家居的到來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也更加方便快捷了人們的生活。
小米正好趕上智能家居這趟車。
率先入圍,小米有備而來
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率先跑上智能家居行業賽道并非偶然。而且小米在其他企業未進入前似乎就發現智能家居這一塊蛋糕,搶占先機先吃了蛋糕。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路由器開始,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已經耕耘五年,五年間小米已經形成由小米路由器、智能音箱、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盒子等構成的智能家居產品矩陣。
數據顯示,截止 2017 年 6 月,小米生態鏈已經有 89 家企業、年收入突破 150 億。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唐沐接受采訪時稱,小米如今的IoT設備連接數為全球之最,已經超過1億。而2017年小米生態鏈中的各類智能產品營業額達到了200億人民幣。究其原因,或是“粉絲效應”和對市場靈敏的嗅覺成功將小米推向智能家居的浪潮。
一方面,小米用戶粘性較高。小米的MIUI系統目前擁有2.5億的活躍互聯網用戶,手機“米粉”轉化成智能家居用戶,高轉化率助力小米開拓智能家居市場。正所謂時下人們對情懷的熱度只增不減,小米巧妙地運用“米粉”對企業新產品的期待,正好帶動“米粉”這一波忠實粉絲,提前帶領用戶體驗超前的智能家居生活,走上高周轉率策略的“粉絲制電商”之路。
另一方面,小米抓住了用戶對親民價格和性價比需求的心理。以前,智能家居價格的昂貴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但現在,小米以低毛利、親民價格的市場定位將智能家居產品推向大眾,抓住了人們對價格和性價比的追求,給用戶呈現了智能家居中端的市場定位,以其高顏值的外觀、簡約的設計理念等功能吸引用戶,希望能被大眾接受。簡言之小米試圖塑造大眾“買得起的第一個智能家居”的品牌形象,并在銷量上拓展智能家居市場,以此搶占智能家居這片藍海的市場份額。
舉個例子,2017年7月小米智能AI音響299元的消息一發布,這個價格就令當時的市場一片沸騰。因為同一時期Rokid Pebble(月石)官方售價1399元,天貓精靈X1售價499元,京東叮咚A3售價599元,很明顯299元的價格對其他品牌的智能音響會造成不小的威脅。小米打出親民價格的牌,加上智能技術確實給用戶帶來還算不錯的體驗,這一戰略成功讓小米嘗到了智能家居的甜頭。
總而言之,小米進軍智能家居市場是歷史的必然性,先發制人也確實讓小米占領了部分市場。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米自身存在的詬病以及環境帶來的壓力也是無法忽視的。
頑疾猶在,小米要繃緊神經
雖然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且已經形成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鏈,但是發展道路仍存在荊棘。技術上出現的問題以及競爭對手不斷施壓,使得小米在爭奪智能家居市場份額這場逐鹿中負重前行,小米如果想要繼續搖鼓向前,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
其一,不同品牌兼容問題,互聯網連接上缺乏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聯動性。智電網曾報道,小米款AI音箱,由于不同品牌不能兼容,不能直接一步達成兩個不同品牌對接,但可以通過米家智能插座、插線板Aqara墻壁開關、空調伴侶燈產品等“第三者”來實現控制。盡管如此,這樣的操作仍然比較繁瑣且不能滿足用戶想要的便捷性。
技術層面得不到解決可能會影響小米智能家居某個系列的產品,所以小米應當加快技術提升的步伐以及不斷培養創新意識,否則當競爭者的產品做得有模有樣并讓消費者基本滿意時,小米恐怕要被甩好幾條街了。
其二,小米頻繁的饑餓營銷導致消費者選擇疲憊。小米饑餓營銷的老套路對消費者屢試不爽,新產品的推出總會讓消費者有供不應求的體會。可是饑餓久了會帶來后遺癥,小米通常在新品發布前會將消費者的胃口吊得很高,但是消費者買到手了結果可能差強人意。因此饑餓營銷的一時成功之快可能面臨的“打臉”狀況也不少。
相關媒體曾報道,米家的花草檢測儀推出之前就得到了不少花草愛好者的期待,可是真正入手后發現,技術上檢測到的數據并不準確,且不支持聯動性,實用性不高。對此,筆者認為小米應該少點套路,踏踏實實做技術興許能重獲消費者青睞。
其三,智能家居行業不斷涌入新的競爭者,資本企業都想在智能家居行業分得一杯羹,紅海之爭無疑會讓小米感到莫大的壓力。當下,智能家居以其方便、快捷、簡單、智能化的生活理念逐步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國內多家商業巨頭都想在智能家居中揚帆,于是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家居套裝,其中最具代表的有京東微聯、海爾U-home、阿里智能、美的M-Smart、華為HiLink等等。
另外,知名品牌華為在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第一之后,在智能家居市場以“遲到者”身份進場。而且華為夸下海口希望能在三年里超越小米,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第一,華為的來勢洶洶必然會令小米倍感壓力。
不僅如此,2015年進軍智能家居市場的阿里巴巴集團,歷經三年在2018年度國內十大智能家居品牌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以流量撐勢的阿里巴巴短短三年就殺出重圍。排行榜中華為HiLink排行第三,而小米的米家MIJIA落后于華為和阿里排名第六,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綜上所述,小米若不采取挽救措施來改變格局,那么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場“領跑者”的身份將岌岌可危。
規避行業雷區或助小米守住“領跑者”身份
《2018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包括設備、系統和服務消費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到2023年將增長至1550億美元。可見,智能家居增長勢頭之猛烈,這塊大市場亦會吸引更多資本入駐。
第一個吃蛋糕的人不一定能吃到最后。面對強敵阿里以及華為等眾多商業巨頭的分羹,小米若想在愈發激烈的智能家居市場中保持“領跑者”的身份,除了解決自身的問題外,還應該規避行業的雷區。
一方面應該避免把“智能”二字當作營銷噱頭。近年來“智能”一詞被炒得火熱,智能鎖、智能空調、智能窗簾、智能家居,所有被冠上“智能”頭銜的產品對于用戶來說似乎都是高大上的。
可漸漸地人們發現,很多都是“偽智能”,呈獻給用戶的很多僅僅是傳統家居加上WIFI連接功能,可是,這樣的產品并不是智能產品啊。小米對此應該重視技術的提升,企業應當在產品創新研發和提高設備的兼容性上發力,將技術上的智能與WIFI連接功能區分開,避免用戶對“智能”二字理解模糊。
另一方面則需要避免智能家居產品同質化,對此小米應該進行差異化布局。部分媒體報道,用戶在體驗小米系列智能家居產品的時候會發現,總能在米家產品中看到其他品牌的影子。對此,小米目前需要重視智能家居產品整體的架構與用戶的使用體驗。
比如,應當認真研究人體傳感器的擺放位置,實現其最大利用價值,因為傳感器的擺放位置不合理容易導致其功能適得其反,使智能家居變成故障家居。所以,小米應該打破行業影子的觀念,加強創新意識,形成自身獨特的產品風格,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不敗地位。
無論如何,小米既然已經登上智能家居的船,就應該在正確的軌跡上好好走,未來將遇到的風雨無非是技術與強敵。而筆者認為未來的智能家居市場將是“得技術者得天下”,越能簡單操作的智能家居越能博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小米集團應該在技術的提升上舍下血本,不斷深謀研究適應消費者生活的智能家居產品。否則,在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米只要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翻船.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581瀏覽量
185569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13
原文標題:競爭對手強勢、內憂仍存,小米如何守住智能家居高地?
文章出處:【微信號:cqwu023,微信公眾號:重慶物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