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芯事件引發了計算機界的激辯。
8月15日,紅芯國產瀏覽器被曝并非自主創新,網傳視頻解壓其底層代碼顯示大量文件照搬谷歌瀏覽器舊版。事件發生后,紅芯方面包括創始人陳本峰始終表示,有創新,并未抄襲。
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專利檢索中,輸入紅芯創始人“陳本峰”,勾選“發明專利”一欄,可以檢索到16個與瀏覽器相關的專利授權。
近日,又有網友盤點了國產“愛抄”的開源軟件,并對開源代碼利用也提出了質疑。
那么,有創新,是否就表明是自主創新?紅芯的創新又能否保證安全可控?究竟如何才能擺脫我國軟件業受制于人的現狀?帶著這些疑問,9月11日,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信息系統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業內專家。
只是開源代碼的“搬運工”
“創新程度有大小。”沈昌祥解釋,“如果原來沒有,現在有了,我們稱為原始創新;如果在核心技術上沒有突破,只是讓技術更全面、更好用一些,我們稱為科技進步。”
紅芯瀏覽器的創新并非從無到有,而是基于谷歌舊版本的內核進行的再開發,使用代碼為開源代碼。
“利用開源代碼進行創新性工作是貫穿于整個軟件業發展的,我們應該尊重這個規律,完全從頭自己搞一套的是‘傻瓜’。”沈昌祥說,無論IBM還是微軟都利用開源代碼進行創新。
但是,“某種意義上說,開源又是極不安全的。”沈昌祥說,因為它有“麻痹性”,以為源代碼全部公開就透明了,就完全掌握了,事實卻是,一個系統的代碼有幾千萬行,想要真正掌握,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去分析,工作量堪比重新開發。
“如果紅芯真的對代碼進行了全面掌握和理解,應該會對代碼進行大量修訂工作。”一位來自公安部系統的專家表示,角度、任務、場景、需求等不同,代碼必定不同。此外,紅芯使用谷歌老舊版本,既未能自主演進,又無法跟從新版本進化,也表明紅芯并未“吃透”源代碼,而僅僅是開源代碼的“搬運工”。
“真正的自主創新一般是在對代碼吃準摸透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產生了另一個演進方向。”上述專家表示,例如谷歌瀏覽器內核其實是在蘋果瀏覽器內核WebKit開源代碼的基礎上演進的,最終衍生出自己的Blink內核,包含大量創新,可自行掌控,才能稱得上自主創新。反之,如果閉著眼拿為己用,又聲稱“可控”,等同于幫助大量漏洞“偽裝潛入”,動搖安全根基。
自己動手就自主可控?
“現在自主可控滿天飛,認為自己動手了就自主可控,這樣的認識不全面。”沈昌祥說,操作系統、CPU都以代碼為根基,很多國際廠商都與中國簽訂了合作協議,表示已經授權開放給中國了,真是這樣嗎?
沈昌祥舉例道,微軟和中國合資成立神州網信之后,2個月就聲稱推出了安全可控的Win10政府版。“這么短的時間,中方企業難以完成法律要求的對幾千萬行代碼的系統進行底層改進,更別提自主創新。”
沈昌祥2015年曾擔任Win10政府系統審查小組成員。他說,審查小組提出3個原則:電子證書系統國產化、應使用中國的商用密碼系統、應使用中國的可信計算技術(原可信計算技術下,第三方軟件要經過微軟的認證才能運行),“由于違背這3個原則,Win10政府系統并未審查通過。推廣Win10將直接威脅網絡空間國家主權。”
也就是說,這個借殼入市的國外系統依法證明并不可控。針對這一事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曾表示,Win10未通過審查,會存在被監控、被劫持、被攻擊、被禁售、密鑰和證書失控、無法加固、無法打補丁、不支持國產CPU等安全風險,應停止采購和使用。然而,去年11月,未通過審查的“Windows 10神州網信政府版”已正式進入我國政府采購市場。
面對紅芯事件引發的公眾對網絡安全的關切,倪光南再次提到上述事件并表示,與紅芯事件相比,欺騙性更強、對網絡安全威脅更大的是那些給不可控、不開源的外國專有軟件“穿馬甲”的行為。
沒有真正的創新,擺脫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無論是聲稱自主創新的紅芯,還是聲稱對中國開放了代碼的Win10,都無法做到安全可控。這表明沒有真正的創新,始終擺脫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甚至受制程度會有所加劇。
“對合作方開放的全部源代碼,要心中有數,不能盲從。”沈昌祥說,保障國家網絡安全要做到“五可一有”,可知、可編、可重構、可信、可用、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創新要做到自主編寫源代碼,對代碼中的核心進行重構,并在系統中加入我國自主的可信技術、密碼算法等。國產系統可能在效率上,在代碼的質量和優化上難以與國外產品一較高下,但安全性更高,也是“自力更生”的底氣。
“我國擁有原始創新的可信技術體系,已經應用在增值稅防偽、彩票防偽、二代居民身份證安全系統等的安全保障上,目前無一例安全事件發生。”沈昌祥說,中國可信計算源于1992年正式立項研究主動免疫的綜合防護系統,經過長期攻關,軍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創新的可信體系,跨入了可信計算3.0時代。可以方便地通過可信網絡支撐平臺把現有設備升級為可信計算機系統,而應用系統不用改動,便于新老設備融為一體,構成全系統安全可信。
紅芯事件曝出,對相關核查機制的呼喚更加強烈,沈昌祥表示,2017年6月1日,《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意味著網絡空間安全有法可依,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各職能部門的標準制定工作,以及各地方政府支持相關項目時的鑒定責任。
記者張佳星
嚴懲偽創新才是尊重創新
科技日報評論員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自主創新、國產品牌都成了商家最喜歡的廣告詞。因為這張牌真的好用——我的產品不好,但我是國產品牌,你不買我就是不愛國;我技術不夠牛,但我自主創新了,不支持我你還是不是中國人?這不,紅芯瀏覽器就是自主創新營銷的翹楚。
紅芯這個名字好不好聽?真好聽。是不是勾起你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沒錯,新改的!人家就是奔著這個來的。“安全穩定可控的國產瀏覽器”“自主創新瀏覽器”的口號叫得可真響亮,有了這響亮的名字,2.5億的融資嗖嗖地就來了,驚喜不驚喜?
但是,打臉只在一瞬間。什么自主創新內核,什么技術安全可控,不過就是一款披著紅芯外殼的谷歌瀏覽器!
自主創新從一開始就是相對于技術引進、模仿而言的創造活動,它必須是創新主體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獨立進行的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獨特核心技術的創新過程。像紅芯這種沒真研發也沒真創新的企業,自主創新真的就是說說而已的營銷手段,妥妥的偽自主創新。
紅芯事件曝光后,不少人痛心疾首。說怎么連谷歌瀏覽器的原始文件名都不改就敢叫自主創新?是的,我們對于曾經因科技落后造成的國力積弱,有過刻骨的記憶,所以舉國上下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自主創新有更強的期待,甚至是執念。即便是在我們技術力量極其薄弱的時候,我們強調的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對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
由此給了部分利益至上的人以可乘之機。他們拿著買來的技術,甚至是抄襲來的產品,打上自主創新的標簽,牟取利益。這種偽自主創新,傷害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情感,騙取的是國家的經費或是投資人的資本,甚至誤導決策層的判斷,更打擊了那些兢兢業業真正從事自主創新的人們。
抄襲源代碼就敢叫自主創新,喊句口號就能忽悠來幾個億,這讓那些精益求精做產品、踏踏實實做研發的企業如何看?讓那些默默無聞、十年如一日做原創研究的科研人員怎么想?
紅芯被揪出來了,未來想要再用自主創新的名號忽悠錢怕是難了,后續怕是還有不少的麻煩等他。但客觀講,像紅芯這樣的企業少嗎?像紅芯一樣搞偽自主創新的科研項目少嗎?
一個好的環境一定要讓好人獲益,對壞人動刀,否則就會劣幣驅逐良幣,長此以往風氣敗壞。對偽自主創新,我們必須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懲不貸,這才是對自主創新最大的尊重。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73瀏覽量
1056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