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首屆智博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首屆智博會是由重慶市政府、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來自國內外的大數據智能化領域領軍企業、知名專家學者、國際行業組織負責人等大咖齊聚一堂,分享各自領域的探索成果。
本屆智博會展覽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綜合展、大企業展、創新展、專題展4個展區突出了科技性、參與性、互動性,以未來智能生活為主的智慧體驗廣場吸引了很多觀眾。本次博覽會共吸引了近60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各家企業都展出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
當然,這次大會還少不了國內科技大佬在會場的精彩演講,既然是智能博覽會,我們趕緊來看看這些大佬就有關人工智能都做了什么新理解和感受。
李彥宏:人工智能有三大誤區 沒必要擔心智能技術毀滅人類
李彥宏說:“人工智能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但是人工智能畢竟是一個新的事物,有很多具體的方向,大家的認知還不一樣,或者有不少誤區在里面,或者是誤解。”
當你閉上眼睛想象人工智能這個概念的時候,頭腦中是一個什么樣的圖畫?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李彥宏認為,這就是一個誤區,人工智能長得不應該像人,人們的精力不應該花在怎么去造出一個機器來長得像人,不應該花在解決讓這個機器怎么學會走路、怎么學會跑步、怎么學會上下樓梯,這是一個機械時代的思維。“如果要讓這個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李彥宏認為,第二個誤區就是機器怎么像人一樣思考。“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么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人工智能不是仿生學,現在的人工智能的技術,各種各樣的算法,近些年的創新跟人腦的工作原理其實沒有太大關系。事實上,我們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么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區,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威脅論”。李彥宏說,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人類會被自己造出來的技術毀滅掉,“這個我覺得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他說,“因為我們在做每天的技術方面的研究時,會發現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就是所謂的AGI實現,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馬云:新零售之后,90%的制造業會在互聯網上
馬云表示,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也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完美結合。實體經濟和互聯網以后誰也離不開誰,未來90%的零售在互聯網上,90%的制造業在互聯網上。
馬云表示,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關鍵,新制造是經濟轉型的新動力,而智能技術是新制造不可逾越的關鍵技術。
馬云認為,中國制造轉變的關鍵一步,是要真正實現智能化,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制,跟互聯網結合起來,圍繞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從B2C走向C2B。
對于人工智能消滅就業的擔心,馬云樂觀地表示:
“人工智能也好、機器人也好,確實會取代大量的就業,機器人會取代流水線上的很多工人,但是服務業會產生新的、大量的崗位,因為制造業需要人來設計,需要體驗、需要創新。”
“要相信人類的智慧,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未來一定能做到。”
科大訊飛劉慶峰:人工智能發展的漣漪效應是重慶的機會所在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作了題為《人工智能賦能產業發展》的主旨演講,分享了對人工智能未來的一些看法。
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究竟會通過什么樣的產品來改變?劉慶峰認為,答案可以是機器人,可以是無人車,也可以是無所不在的后臺系統,“這個新物種是可以有著無窮的想象力。”
中國的人工智能在全球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人工智能2006年的深度學習算法主要還是從歐美提出來的,后來全世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
劉慶峰認為,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出臺后,我們國家在語音交互和視覺交互上已經在全球領先,7月份最新一次語音合成比賽,科大訊飛不僅是全球第一,而且是全球唯一一家超過真人說話的。下一步的關鍵是什么?一方面技術上要進一步突破,在小樣本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方面,腦科學是未來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用類腦計算和現在數據建模神經網絡的結合,有望實現重大的突破和騰飛。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漣漪效應,這也是重慶的機會所在。人工智能一定要賦能到各行業,科大訊飛十分看好重慶未來的發展,已經決定在重慶建立西南總部。
劉慶峰還談到,人工智能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決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和少數企業的事情,還涉及到社會倫理和法律,即便今天腦科學沒有重大突破,用現有的神經網絡已經可以替代未來絕大部分工作。為此,他呼吁,一定要現在就研究法律、倫理和社會體系的相關問題。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81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3瀏覽量
240137
原文標題:GGAI 頭條 | 首屆智博會干貨滿滿,關于人工智能大佬有話說
文章出處:【微信號:ggservice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智能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