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廣東、四川陸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至此,國內已有20多個省市陸續發布規劃,確定了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目標和重點任務。
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政策出臺更是加速了人工智能產業和物業、汽車、醫療、物流、制造業等關鍵產業融合。未來5-10年,人工智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產業機遇。
各地相繼推出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一份份省級政府的產業規劃背后是產業大勢和地方的雄心。四川省政府常務會議23日審議通過的《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3000億元以上,促進四川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四川還將圍繞智能制造、軍民融合、民生及社會治理等重點方向,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大力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
根據14日發布的《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20年,廣東人工智能注重產業示范,產業規模、技術創新能力和應用示范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助推廣東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廣東經濟新的增長點。
《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提出,安徽省將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研發,每年編制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導向計劃,指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織實施人工智能技術重大科技專項。同時拓展人工智能在農業、制造業、教育、醫療健康業、城市管理等領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已經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的省份還有河北、黑龍江、遼寧、吉林、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江蘇、福建、河南、廣西等。
還有一些城市也發布了人工智能規劃。
沈陽市政府5月發布的《沈陽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8-2030年)》提出,到2030年,要成為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重要一極。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城市發展高度智能化,成為新型智慧城市標桿。
《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特色創新型企業,創新生態體系基本建立,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成為本市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上海市政府在《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上海將大力推進人工智能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在智能制造、現代金融、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等領域深度應用,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實現經濟能級優勢提升。
發布人工智能規劃的城市還有天津、重慶等。
爆發式增長的紅利期將來臨
IEEE Fellow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李海洲表示,近十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跨越科學與應用之間的“技術鴻溝”,突破了從“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拐點,進入了爆發式增長的紅利期。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在語音、語義、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實現技術性突破,隨著國內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熱潮的到來,人工智能將在教育、醫療、出行、銷售以及物業等領域加速應用落地。人工智能發展已進入關鍵窗口期,未來5-10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產業機遇。
中郵證券分析師認為,在政策、資本、商業模式等催化下,人工智能迎來高速成長,可觀察該行業潛在的龍頭、與其相關的關聯公司以及有可能發展成為獨角獸之類的公司。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4瀏覽量
10382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3瀏覽量
240223
原文標題:地方政府密集出臺規劃 卡位人工智能市場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08,微信公眾號:AI人工智能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