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的自動駕駛技術方興未艾,人們仍在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面貌,但也有人黯然離場。
作為最早入局自動駕駛的科技新創,Uber以其“狼性文化”在出行領域被眾人所熟知。然而,自2018年以來,本已負面纏身的Uber又陷入困境,面對虧損連連的自動駕駛業務,內部高管之間對于是否繼續研發的意見不一,甚至有人提議要出售Uber旗下自動駕駛業務。
命運多舛的自動駕駛之路
本月中旬,Uber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凈營收為2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1%;調整后的第二季度凈虧損為6.59億美元,高于第一季度的5.77億美元凈虧損。其中值得關注的是,據稱,過去18個月里,Uber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支出在1.25億至2億美元,占季度虧損的15%至30%。
事實上,Uber的自動駕駛版圖原本是“含著金湯匙”誕生。早在2015年的時候,Uber前CEO兼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就認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優勢在于可以全天候高效安全地服務乘客”,而決定押注于自動駕駛汽車上,“希望讓Uber為未來做好準備”。
隨后的2016年,Uber不僅以6.8億美元的高價收購自動駕駛卡車新創Otto,并成立無人卡車部門;而且,在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出任Uber新CEO后,Uber決定加大力度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并增加在亞利桑那州的測試里程。根據Uber的目標,希望在2018年底前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在亞利桑那州開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但是,今年3月份的那起事故改變了一切。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Uber的自動駕駛系統“把行人歸類為不明物體、汽車,然后是自行車”,從而造成全球首例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撞擊行人并致死事件。也因此,Uber于5月份宣布關閉亞利桑那州自動駕駛汽車業務,解雇了300多名備份司機。科斯羅薩西對Uber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也從“巨大優勢”轉變為“保持中立”。
隨后,在7月份的時候,Uber宣布關閉其自動駕駛貨運服務,并且宣布專注于自動駕駛乘用車。Uber對自動駕駛地位的動搖,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高級工程師和高管選擇離職,包括原Otto的創始人唐·博內特(Don Burnette)。
曾經的獨角獸變成了如今的“困獸”,未來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于所有的自動駕駛研發公司而言,Uber過去的發展也無疑在這“以資本換時間”的時代給予眾人一個教訓:自動駕駛仍是一個安全至上的領域。
安全是自駕車終極“鐵律”
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之路,Uber所走的,也是大多數企業必然選擇的道路。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從Google、蘋果、百度等互聯網公司,到如福特等傳統車企以及滴滴、Lyft這樣的叫車平臺,全都相繼加入了戰局。但是,即將顛覆人們出行方式的自動駕駛技術,更應將安全視為發展的第一道門檻。
以同為押注自動駕駛的百度為例,在2018百度AI大會上,百度聯手Google旗下Mobileye發布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量產相關的安全報告《Apollo Pilot安全報告》,基于對自動駕駛量產安全的理解,從操作安全、環境安全、行為安全、功能安全、質量安全、機制安全和安全進化等七大方面進行安全機制設計。正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所說,“安全是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第一天條”。和技術領先性相比,消費者更看重這項關乎日常出行的技術安全與否。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71瀏覽量
166609 -
Ub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1瀏覽量
36276
原文標題:【車聯網】Uber自動駕駛業務漸行漸遠 汽車安全仍為行業“天條”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