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從EP-21到Flow 魅族Hi-Fi耳機逐漸找到方向
若干年前提及魅族,我們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其MP3,M/E/X系列短短幾年時間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不過自轉戰手機市場之后,不少煤油們總是覺得其早期產品缺少了對音質的追求。
↑↑↑魅族MP3
直到魅族MX4 Pro引入Hi-Fi芯片之際,煤油們開始看到希望。
另一方面,09年開始轉型的魅族除了推出智能手機還有耳機,不過剛轉型的前幾年推出的耳機關注度并不大,直到EP-21以及其升級版EP-21HD的出現。
EP-21HD擁有128Ω阻抗,堪比不少專用于Hi-Fi播放器/音響的耳機,而后續推出的EP-2X半入耳式耳機在佩戴舒適度上體驗較好。
↑↑↑魅族HD50
而不足400元的HD50頭戴式耳機在造型上比較出位,獨特的十字轉軸設計能夠實現三種不同角度的折疊。
踏入17年,擁有三發聲單元的魅族Flow耳機登場,價格和配置相近的競品相比并不會太高,但是又足以和自家以往產品拉開檔次。
這些年調音風格,魅族基本堅持低頻不轟頭、中頻干凈有力、高頻亮而不尖。曾和原豐達耳機開發部高管、知名香港音樂人、哈曼聲學總監、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博士等大牌合作。
綜上所述,魅族這幾年通過不斷豐富產品線、強化硬件參數、優化佩戴體驗、深耕調音算法,逐漸找到了Hi-Fi耳機的產品設計方向,為魅族Flow耳機沖擊高端市場打下基礎。
二、史上最貴的魅族耳機!性價比依然很高
1、魅族耳機內部對比
自從魅族轉型手機行業之后,陸續推出過很多耳機,部分讀者或許已經分不清它們。
↑↑↑魅族耳機參數對比
可以看到魅族Flow耳機是魅族史上最貴的耳機,首次來到599元。
憑什么賣得更貴?首先擁有三發聲單元:一個動圈和雙動鐵結構。
↑↑↑魅族Flow耳機的平衡電樞其實就是動鐵單元
其次頻響范圍和靈敏度兩個指標相比以往耳機也更加出色,眾所周知低阻抗和高靈敏度是決定耳機更加好推的關鍵因素。
除此以外,魅族還把低音導流系統(BVS)進行強化,提高低頻表現。
堆料都是浮云,調音才是關鍵,魅族找來中科院聲學研究所博士進行調音,人聲和細節處理上表現更好。
此外,魅族Flow耳機采用麥克風線和音頻線分離的設計,從而降低線材之間電流干擾。
綜上所述,魅族Flow耳機定位相比以往自家產品高。
2、同價位產品橫向對比
那么魅族Flow耳機和同價位入耳式有線耳機相比競爭力如何?
↑↑↑ 599元耳機參數對比
同價位采用多發聲單元結構的耳機并不多,這也是魅族Flow耳機相比競品的亮點。另外,頻響范圍和靈敏度參數有一定競爭力。
32Ω阻抗注定其不算特別好推。
高阻相比低阻耳機能夠獲得更好的動態和更低的失真,不過需要更大推力支撐其表現,普通手機的推力一般不足。
引入獨立運放芯片的手機容易推得動,且能夠一定程度提高耳機表現,代價消耗更多電能,所以低阻耳機才是未來主流。
3、三單元耳機縱向對比
↑↑↑三單元入耳式有線耳機參數對比
魅族Flow耳機在阻抗、頻響范圍和靈敏度三項關鍵指標都比較均衡前提下,把價格很好地控制在千元以下,縱向相比友商也只有1MORE和飛傲合計三家廠商能夠做到。
接下來順便科普一下多單元發聲耳機的小常識。
4、多單元耳機科普
二/三/四單元發聲耳機和普通耳機(單動圈/動鐵)有啥區別?
先介紹動圈+動鐵這種比較常見的二單元耳機。
動圈耳機一般會在中低頻表現更好,動鐵耳機則擅長中高頻把控。把動圈和動鐵耳機優勢綜合在一起,形成圈鐵耳機。
↑↑↑動圈耳機
早期圈鐵耳機有個毛病,人聲有時候演繹得不太好,主要是因為兩種發聲單元各自負責一部分中頻表現,如果銜接處做得不夠好,部分用戶聽上去就會覺得人聲變化有些突兀。
↑↑↑三發聲單元耳機
接著討論三單元耳機。以1MORE、魅族和飛傲采用的動圈+雙動鐵結構為例,由雙動鐵單元負責中高頻還原,動圈單元負責低頻還原。
雙動鐵單元相比普通動鐵單元優勢在于能夠承受更高功率,突然增大音量的情況下不易出現破音。
不少讀者吐槽,別說不同歌曲,就算同一首歌曲,耳機也總需要不停地調節音量鍵,不然中高頻音量合適但低頻推不動,低頻推動了高頻卻破音。
引入雙動鐵單元之后,開大音量盡情享受前幾秒鼓聲下潛,同時又不會被后幾秒突如其來的刺耳高音嚇到。
綜上所述,得益于雙動鐵單元引入,耳機的頻響范圍上限就能夠延伸到更大值。
單一發聲單元不好兼顧高中低全頻段音樂還原,只能夠把任務切塊分配下去。
↑↑↑頻響曲線
如此類推,市面上還有一些四單元耳機,其實就是在三單元耳機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高頻分工。
三、圖賞:金屬質感好 日系簡約風
↑↑↑外包裝正面
↑↑↑外包裝背面
↑↑↑快科技拿到的版本是月光銀
↑↑↑耳機本體概覽
↑↑↑線控開關
魅族Flow耳機三單元耳機包裝采用簡約雙層結構,打開包裝盒之后看到耳機本體和裝著說明書的盒子。
綁著耳機線的兩條束線帶為日常使用帶來便利。
↑↑↑耳塞頭位置(默認佩戴M號尺寸硅膠耳塞)
↑↑↑耳塞頭位置特寫(脫去耳塞)
↑↑↑和魅族PRO 7 Plus合照
↑↑↑配件概覽(硅膠和雙層耳塞各有三種尺寸)
↑↑↑航空轉換頭
↑↑↑收納袋內部特寫
魅族Flow耳機的配件和不少同價位耳機類似。深度體驗之后覺得這個收納袋足以將筆者日常兩副耳機塞進去。
魅族PRO 7系列的MP3模式來得正是時候,背部小屏幕和耳機放在一起逼格高。
耳機整體而言比較輕而且部分位置金屬質感好。黑色渾然一體的星空黑相比月光銀版本更加拉風。
四、戴上耳機 獲得與世隔絕Hi-Fi體驗
1、耳塞科普
上文開箱環節的配件有很多耳塞,順便科普一下它們的種類,體驗不同耳塞在聽感和佩戴方面的區別。
耳塞式耳機時代基本只有海綿套耳塞這一說法,作用就是增強低音表現,不過材質決定其容易損耗。
當入耳式耳機流行起來,業界開始針對其特性適配出硅膠耳塞,雖然易發黃但能夠使用很多年,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不同形狀,例如音特美er4。
↑↑↑音特美er4
也有海綿材質入耳式耳塞,這種惰性海綿耳塞由于柔軟易形變且具有記憶效應,能夠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計算出最適合個人耳道的形狀。
為了克服海綿耳塞易損耗毛病,并提升硅膠耳塞佩戴舒適度,雙層耳塞應運而生,外形上簡單看作在硅膠耳塞基礎引入海綿材質內襯。
接下來分享魅族Flow耳機附送耳塞的佩戴體驗:
雙層耳塞和硅膠耳塞對音質影響不大,區別在于前者加入了海綿內襯,所以對于同一個用戶,之前使用M碼硅膠耳塞聽歌,替換雙層耳塞時候建議使用S碼尺寸,如此類推。
↑↑↑不同耳塞佩戴體驗不同
惰性耳塞在三種耳塞中的佩戴體驗比較舒適,對低音有所增強,并出現一定的下潛。
下文所有實驗結論是基于佩戴硅膠耳塞時候的用戶體驗。
2、容易脫落?聽診器效應?
魅族Flow耳機佩戴體驗相比筆者之前的幾副入耳式耳機好。
坐在辦公室聽歌頭部雖然偶爾會轉動,但是相對來說整個身體運動幅度并不大,魅族Flow耳機不會隨意脫落。
無論是阿思翠AM850,還是索尼MDR-XB60EX,基本都出現佩戴一會兒就會脫落的問題。
↑↑↑配件多副耳塞確保舒適的佩戴體驗
筆者左右耳大小并不對稱,一般需要換上不同尺寸的耳塞以便更好地貼合耳道。而魅族Flow耳機并不存在這個問題,兩只耳朵都使用出廠裝在耳機上的M碼硅膠耳塞即可。
走路的時候,除非是劇烈運動或者刻意大幅度持續扭動頭部,否則魅族Flow耳機基本不會脫落。
睡覺的時候只要保持平躺的姿勢就不會感到耳機佩戴不適。
魅族Flow耳機幾乎沒有聽診器效應,即使是戴著它游走在大街上也難以察覺耳機線晃動帶來的雜音。
3、噪音抑制能力
耳塞/入耳式耳機一般來說對背景噪音抑制能力不及頭戴式耳機強,不過魅族Flow耳機例外。
↑↑↑線控開關集成麥克風對降噪有一定作用
在辦公室搭配魅族PRO 7 Plus只需要2-3格音量就能夠覆蓋背景噪音。如果換上推力更大的榮耀V9/魅族MX6,2格音量足矣。
馬路邊/公交車上/運行地鐵場景,榮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機需要3格音量就能夠沉浸在音樂之中。推力弱一點的魅族PRO 7 Plus需要5-6格音量。
整體而言魅族Flow耳機抑制背景噪音能力出色,尤其是當音量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基本可以停止增加,應付大部分場景綽綽有余,對于保護聽力而言十分重要。
4、線控體驗
先后體驗過銀色版和黑色版魅族Flow耳機之后,覺得線控按鍵盲操作稍難。
↑↑↑線控開關特寫
黑色版由于按鍵黑得徹底所以肉眼盯著來按體驗也不太好。勝在按鍵大小適中,按下后響應迅速。
單擊線控開關中間鍵能夠暫停/播放曲目,雙擊能夠切換下一首,長按喚醒語音助手(僅限魅族手機)。
五、主觀聽感測試:“女聲毒物” 中高頻比肩阿思翠
不少第三方渠道的阿思翠AM850已經下滑到666元,和魅族Flow耳機599元價格比較相近。更重要的是這兩條耳機據說人聲表現都特別好,所以具有可比性。
↑↑↑阿思翠AM850
不少讀者對魅族PRO 7 Plus+魅族Flow耳機的表現頗有興趣,所以下文聽感測試選擇了他們,其間穿插阿思翠AM850的對比。
簡單介紹一下阿思翠及其耳機。
作為業界公認的“女聲毒物”,在流行曲尤其是女歌手聲音演繹上比較出色,其中AM系列調音風格偏暖,久聽不膩。
特別地,阿思翠AM850“金含木”結構讓其人聲表現更加醇厚,音場更加寬闊。
另外,阿思翠先后為索尼、鐵三角等國際一線品牌供應自行研發生產的發聲單元,后來延伸至耳機成品,為多個海內外的著名耳機品牌提供整體的產品方案。
1、細節表現
身邊總會有這樣一群人,評價攝像頭表現時候總喜歡放大樣張細節,評價耳機音質總喜歡聽口水聲、齒音和換氣聲。
魅族Flow耳機在正常音量下播放《One I Love》,歌手的齒音和換氣聲詮釋到位,美中不足的是口水聲音并不明顯。
《A Thousand Years》將音量增大到50%之后歌曲開篇的打雷聲、消防車、風聲、直升飛機和海浪聲全部都詮釋到位。
細節表現只是解析力的一方面,魅族Flow耳機表現還不錯。
2、瞬態和動態范圍
瞬態是指樂曲(尤其是打擊樂)中那些短暫而有爆發性的聲音。
《Hanuman》和《Thunder》兩首曲目的瞬態量感足,還原到位。
動態范圍是指最大聲和最小聲之間的響度差距。
古典音樂和交響樂比較適合用來測試動態范圍。
舉個例子,一首Disco舞曲的動態范圍一般比較小,因為其最大聲和最小聲兩個時刻點對應的響度之間差距并不大,總感覺轟轟轟沒啥區別。
而古典音樂和交響樂則不同,基本都擁有很大的動態范圍。聆聽的時候建議把設備音量調整到平衡位置,不宜太大聲,否則突然來一下大號/沖鋒號的高潮合奏那就嚇壞寶寶了。
用幾首經典曲目對魅族Flow耳機動態范圍進行測試。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其對聲音把控能力,高低音收放自如,每一章節過渡自然不會出現戈然而止情況。
高潮部分雖然沒有千元以上耳機那種萬馬奔騰殺傷力,但是低谷時候能夠將底噪控制得比較好,基本只有鋼琴聲音。
3、失真破音
《失落沙洲》這首歌比較考驗耳機對人聲的把控能力。
不少低檔耳機和手機搭配往往會在某幾處LaLa高音位置出現失真甚至破音情況。
“不是一定要你回來”、“留下我迂回地徘徊”、“把回憶翻開”,這幾個關鍵點魅族Flow耳機都處理得比較圓滑。
4、層次感/分離度
《小說》兩把男聲層次感詮釋到位,阿杜的磁性聲線在林俊杰的溫婉伴唱襯托下分外抓耳。
合唱部分的聲音分離度比較高,就像阿杜站在左邊,JJ站在右邊現場演繹。
《大阪城的姑娘》能夠清楚聽到至少有三把男聲在三個不同位置發出聲音,主次分明。
5、定位和聲場
魅族Flow耳機演繹《加州旅館》時候現場氛圍烘托還原真實,掌聲和口哨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遠處響起。
從魅族Flow耳機的聲音回放效果,可以大概感受到Bass、沙錘、吉他等樂器擺放位置基本到位。
6、余音
余音方面,魅族Flow耳機對《高山流水》的古箏還原到位。
段與段之間過渡被余音自然銜接起來,高頻細節豐富而且比較少出現削波現象,能夠飄得更高。
正如上文理論部分所述,由于雙動鐵單元加持,所以魅族Flow耳機演繹高頻時候按道理會比單動圈結構的阿思翠AM850占優勢。
接下來重點探究其高頻表現。
7、高頻
分別從笛子、小提琴和鋼琴三款樂器中各挑選一首測試曲目進行點評。
之前使用阿思翠AM850試聽笛子版《梁祝》總覺得有點刺耳,換上魅族Flow耳機之后感覺好了不少。笛子應有那種哀怨和分離時候不舍演繹得恰到好處。
小提琴協奏曲版《梁祝》雖然有其它樂器混雜在里頭演奏,但是小提琴的聲音十分抓耳,高亢但不刺耳。
而且得益于雙動鐵單元的引入讓高頻擁有豐富的層次感,相比阿思翠AM850能夠聽到更多的高頻變化狀態。
魅族Flow耳機對《綠色的花園》鋼琴專輯的還原比較到位,底噪控制得好的同時,層層遞進的鋼琴聲很容易進入演奏家預設的場景,獲得平靜和諧。
無論是古箏、笛子、小提琴還是鋼琴,得益于雙動鐵單元細化分工,讓魅族Flow耳機在高頻表現更加到位,明顯的削波和細節丟失現象并不多。
8、低頻
魅族Flow耳機和魅族PRO 7 Plus對《All About That Bass》的低頻渲染并不強烈,少了一些轟頭感。
《鼓詩》低頻量感足,但是下潛力度不夠,勝在鼓聲比較結實不松散,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上文理論部分提到的魅族Flow耳機強化了低音導流系統(BVS),但是實際試聽時候低頻表現并不算太出彩,同時調音算法對其并沒有過多渲染。
9、中頻-女聲
壓軸討論魅族Flow耳機最大優勢——人聲處理。或許是得由于雙動鐵單元將中頻和高頻分工細化,配合魅族出色的調音算法,讓其人聲表現大有超越阿思翠AM850的勢頭。
《被風吹過的夏天》中金莎這把女聲的還原,相比阿思翠AM850擁有更好的細節表現。通透、干凈、舒服而且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蔡健雅的《雙棲動物》在魅族Flow耳機演繹下最吸引的地方在于人聲很好地將背景音壓制住,歌曲中多處容易出現喧賓奪主的位置全部處理得當。
《我的愛》在魅族Flow耳機演繹下,仿佛聽到孫燕姿就在耳邊訴說愛情故事。相比之下阿思翠AM850經過半年時間磨合,依然感覺其女聲不夠貼近耳邊。
總的來說,魅族Flow耳機相比阿思翠AM850能夠聽到更多的女聲細節,而且演唱者和聆聽者之間毫無隔膜,不會覺得隔了一副耳機或者一層面紗。
10、中頻-男聲
上文提到魅族Flow耳機是女聲毒物,那么男聲表現如何?
筆者用李圣杰的《手放開》確認了魅族Flow耳機的一個特質,每當演繹一些鼻音、齒音或者聲線比較獨特(例如有磁性)的歌手作品時候,這副耳機特別出彩。
11、搭配友商的機型
引入友商手機進行測試,主要是為了撇除魅族手機對自家耳機的加成效應,從而獲得更客觀的音質評價。
由于DTS、杜比等音效對Hi-Fi體驗有所干擾,所以下文榮耀V9將會全程關閉音效進行測試。
榮耀V9相比魅族PRO 7 Plus更容易推動魅族Flow耳機。
先說相同的地方,女聲依然耐聽而且重點突出鼻音、齒音和磁性聲線的作品在這副耳機還原下尤為出色。
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榮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機時候,女聲的干凈、空靈和通透感略有下降。
瞬態和動態范圍、層次感/分離度等表現類似搭配魅族PRO 7 Plus時候。
簡而言之,魅族Flow耳機無論搭配自家品牌還是友商機型基本都能夠保持一樣的聽感。
六、線控開關兼容性強 視頻、游戲、通話表現出色
1、玩游戲和看視頻爽不爽?
魅族Flow耳機玩王者榮耀由于隔音效果好,而且對背景音樂和人聲還原到位,能夠真正沉浸在王者峽谷的臨場感之中。
榮耀V9搭配魅族Flow耳機并開啟DTS音效,看視頻的時候爽,飛機轟炸、坦克開炮、子彈穿過之類聲音表現都不錯。
2、線控開關兼容性
陰陽師、光明大陸和王者榮耀等游戲,優酷、土豆、A站、B站等客戶端,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播放器,全部都兼容魅族Flow耳機的線控開關。
手機兼容性方面,以堅果Pro這種取消3.5mm耳機接口,采用USB Type-C接口負責音頻傳輸的手機為例,接上轉接頭和魅族Flow耳機之后依然能夠激活線控操作。
3、通話音質
通話測試方面,先后使用堅果Pro和魅族PRO 7 Plus搭配魅族Flow耳機進行實驗。
筆者分別切換呼出/接入兩種角色和家人通話,發現魅族Flow耳機清晰度和噪音抑制能力出色。
這就是上文提到采用麥克風線和音頻線分離的設計,帶來更優質的通話體驗。
七、入門發燒友的Hi-Fi敲門磚 金耳朵養成利器
魅族Flow作為千元以下的三發聲單元耳機,在佩戴舒適度、隔音效果、高頻和人聲演繹、通話質量上頗具優勢。
預算不足但是對Hi-Fi有所要求的“初燒”用戶比較合適。
魅族Flow耳機縱然賣得比旗下EP/HD系列耳機都貴,旨在樹立線下高端品牌形象,但是599元并不算太高,這從上文表格對比已經看出來。
外觀上,魅族Flow耳機通過金屬機身、星空黑和月光銀兩種典雅配色、日系ID設計造型、符合人體工程學曲面調整,讓消費者獲得不錯的第一印象。
同時,擁有線控設計,兩條貼心的束線帶,三種類型的耳塞,實用的航空轉接頭和收納袋,這些細節都能夠為魅族Flow耳機在外觀方面加分。
三種耳塞佩戴舒適度都不錯,尤其是惰性海綿耳塞。坐著轉動頭部或者行走的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任何聽診器效應。
隔音效果在筆者體驗過入耳式耳機之中屬于第一梯隊,配合推力大的手機在公交車/馬路上也能夠在低音量狀態下享受沉浸式音樂體驗。當然,注意路上安全。
三鍵線控盲操作雖然不算出色,但是邏輯功能通俗易懂,而且響應速度比較快,按鍵回彈力度適中。
實際聽感方面,無論是搭配魅族自家手機還是友商的機型,“女聲毒物”這個頭銜基本不會旁落。
得益于雙動鐵單元的引入,高頻延伸十分好,變化層次也更多。笛子、鋼琴等樂器輕松駕馭,泛音表現可圈可點。
低頻量感足且結實不松散,鼓聲不會太悶不過下潛力度不足。
人聲演繹是這款耳機一大優勢,尤其是女歌手的作品。清澈、通透、干凈、空靈而且質感強烈,仿佛就像梁靜茹、孫燕姿走到自己耳邊深情演唱。
綜上所述,魅族Flow耳機適合不喜歡音染過重的用戶購買,不強求低頻下潛力度,同時突出高頻和中頻表現,尤其是人聲。
配合優質的通話質量、舒適的佩戴體驗、良好的隔音和走心的外觀設計,讓魅族Flow耳機相比同價位競品頗具性價比,
對于當前入門Hi-Fi耳機市場具有一定沖擊力。
無論是搭配自家Hi-Fi手機,還是友商的機型,魅族Flow耳機都駕馭得游刃有余,進一步扼殺友商那些兩三百元單動鐵/動圈耳機的生存空間。
-
耳機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014瀏覽量
81640 -
魅族
+關注
關注
7文章
2673瀏覽量
456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