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CPU產品的熱鬧非凡,顯卡今年則明顯墮于怪圈之中。從Q1的萎靡不振,到Q2開始借著挖礦風波咸魚翻身,整個顯卡市場似乎越來越背離傳統消費者。
在產品發布上顯卡這幾年也顯得非常不溫不火,AMD自從四系列開始就暫時告別了高端顯卡市場,一直在中端徘徊。NV也明顯放慢了研發的腳步,重點放在了能耗比優化上。
現在AMD終于帶來了Vega系列顯卡,到底這個系列是否可以像Ryzen一樣為顯卡這譚死水砸出一些波瀾呢?
產品規格介紹:
Vega目前其實有四個型號,采用完整核心的有三款,水冷限量版、風冷限量版、風冷零售版的Vega 64,還有一款會采用閹割過核心的Vega 56,少掉一組流處理器。
這次測試的是最高端的水冷限量版Vega 64。從規格上來說,核心基本是繼承于Fury X,不過核心頻率大幅提高,基準睿頻已經接近1.7GHz。
顯存部分則用到了HBM2,AMD繼續把普及HBM作為自己的差異化特色。
產品的包裝與附件:
這次測試的是Vega最高端的水冷版,整個包裝非常的龐大,趕上一個ITX機箱的包裝了。
由于顯卡自帶水冷,所以為了保護好產品,盒子才需要做的那么大。
現在Vega也是不提供驅動光盤,驅動需要到官網下載。
顯卡中唯一可以稱為附件的就是四顆水冷排的安裝螺絲,確實是沒配什么東西。
產品外觀圖賞:
取出顯卡就可以看到全貌,這次Vega的限量版都是采用鋁陽極外殼,質感還不錯。
顯卡背面有一張完整的背板,也是鋁陽極材料。
顯卡顯示接口為3*DP+1*HDMI,算是比較常規的做法。
供電插座后面有一組燈的開關,分別控制供電負載燈的開關和顏色。
顯卡前部的這個立方體蠻好玩的,保證每個角度都能看到A卡標志的“R”。
顯卡頂部也做了信仰燈,滿足一下燈控。
顯卡上只有保修貼的,所以不建議自行拆解。
在水管后面有一個小開關,沒有具體說明,但應該是BIOS的切換開關,可以選擇顯卡模式。默認是在高性能檔上面。
顯卡的散熱部分則是一個12厘米風扇的冷排,風扇上貼著一個RADDEOM的金屬銘板。
水冷排是厚排,厚度大約是45毫米。
風扇是日本NIDEC提供的,不過方案上非常像三洋的溫柔臺風,應該會有一定的血緣關系,是相當適合水冷排使用的方案。
產品拆解圖賞:
Vega的拆解比較復雜,需要兩種規格的梅花螺絲和兩種規格的十字螺絲,所以工具一定要事先準備好。
顯卡的背板建議放在最后拆掉,先拆掉正面的外殼和核心處加壓的背板,這樣對顯卡可以多一點保護。
顯卡背面還有很多螺絲,用在固定正面的水冷部件。黑色的加壓背板應該先拆。
背板的背面是整體沖壓,然后再將顯卡元件凸出的部分銑掉,加工搞得是挺復雜的。
顯卡的正面則是一個一體化的水冷頭,算是目前一體式水冷里見過最復雜的方案了。
靠近顯卡擋板的地方是水冷的水泵和核心冷頭部分。旁邊紅色的對應顯卡各個供電部分的料件。從LOGO上就可以明顯看到,這是酷冷至尊代工的。
在顯卡另一端則是一個單項連接的倉位,應該是起到水箱的作用,用來保證長期使用時,水冷系統有足夠的水冷液。
從冷頭背面可以看到PCB會固定在一張金屬加強版上,可以看到供電相關的MOS和電感都會通過導熱墊接觸,保證PCB完全散熱。
顯卡核心的底座為純銅材質,鏡面效果不是很明顯。
產品PCB介紹:
接下來介紹一下顯卡PCB的供料情況。
先來一組顯卡PCB的正反面照片,由于采用了HBM顯存,核心周邊原本的顯存都被取消,PCB密度降低了不少。
顯卡供電插座后面有兩顆0.56uH電感用來把第一道關。
顯卡下方有兩個插座,長的那個是水泵的供電插座,短的那個是風扇用的插座。
顯卡核心供電為12相,還有很多料件是擺放在顯卡背面。可以看到這次Vega是全部采用貼片料件,電容也全部采用聚合物和陶瓷電容,下了本錢了。
顯卡核心的供電芯片為IR的3521,這是IR為AMD定制的一套供電方案。
每相核心供電由一顆IR3598作為Driver進行一拖二,供電輸入電容采用陶瓷+聚合物的方案,MOS為IR6894+IR6811的方案,電感為0.19uH的貼片電感,輸出電容為聚合物電容。整個供電的用料相當到位。
Vega的核心與兩顆HBM2顯存封裝在一起,顯存一共為8G的容量。
HBM2顯存最大的優勢在于封裝改變大幅降低了延遲,不過由于這次AMD只用了兩顆顯存,所以帶寬優勢不如上一代明顯。
核心尺寸比上一代FURY X有所縮小,但是還是比1080大不少。
Vega的核心供電相對傳統顯卡更為復雜一點,各種小供電比較多,下圖中就是顯卡的MVDD供電。
下圖中由上往下分別是VDDCI和1.8V的供電。
核心下面有一組VPP供電,供電能力并不高(1.*V,2A)也是給小東西供電的。
顯示接口由于是全數字的,低通部分就做的很簡單了。
產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由于8700K還要等到10月份,所以暫時還是繼續用6700K。
主板還是用Z270-Phoenix GAMING。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C15。
SSD是三塊INTEL,系統盤用的是比較主流的535,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游戲越來越多,只能加SSD了。
散熱器是九州的船長240。
顯卡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由于測試項目很多很雜,為了避免小白看暈,首先提供一下精煉版的測試結論:
· 本次測試主要用到五張顯卡,RX 480 8G超白金,GTX 1060 6G紅龍,GTX 980 Ti至尊版、GTX 1070 紅龍、RX Vega 64 LIQ。
· 從總體測試來說,面對超到爆的980 Ti和1070非公版,Vega 64還是可以保持較多的優勢。
· 功耗上開說,Vega相對于AMD原有的產品還是有明顯的進步,能耗比也優于NV更老的980 Ti,但是還是不如1070這代的產品。
· 由于這一年來顯卡測試項目變化較大,1070和980 Ti的測試都比較老,所以DX9游戲的占比比較大,對N卡來說會有一點優勢。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
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GPU理論性能、GPU基準測試、游戲性能測試、專業軟件測試、功耗測試。
這篇文章的數據量比較暴力,如果覺得暈,就慢慢看吧,要知道真相總是要付出點代價的。如果覺得無所謂,被坑的時候別抱怨就行。
顯卡性能測試與分析:
G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內置工具進行的。目前來說A卡的理論計算能力會比N卡高不少。
3D基準測試,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從測試結果來看Vega 64和1080大致相當。
3D游戲測試,表格中將DX9~DX12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由于性能測試時間上有先后,所以測試項目上會有所不同。去年開始為了測試也買了不少游戲~
與其他AN測試的結果相近,隨著游戲世代的演進,Vega的優勢逐步擴大,差距分別為10.36%、18.50%、27.86%。不過由于1070 DX11游戲測試的比較少,導致DX9的總體占比比較大,總體差距上只有18.88%。
專業軟件的性能測試簡單看一下就好了,這個項目上一般來說A卡必會同級別的N卡更好一些。
最后上一個簡單的性能測試小結。
顯卡功耗測試:
從功耗測試來看,相比于過去的A卡,能耗比上的優化還是比較明顯的。即使是在高性能模式下,Vega還是比980 Ti更低。所以能耗比上比上一代N卡還是要好不少。
實際運行參數:
Vega 64水冷版在測試軟件中運行頻率大致是1688~1750MHz之間,顯存頻率是945MHz。
AIAD64和GPU-Z上不能顯示風扇轉速,但實際運行確實不算吵。AIAD64和GPU-Z上也不能顯示溫度,不過FURMARK倒是顯示正常,在FURMARK烤機中核心溫度大致是在65度左右,表現的算不錯。
歷史測試對比:
這邊對比一下我這段時間以來測試過的顯卡,由于測試項目差異會比較大,所以結果僅僅只能供參考。尤其是1080FE的測試當時手上游戲還很少,所以DX9的在統計中的權重超過40%,直接干贏了Vega 64。這次剛剛弄完1950X的評測,Vega能正常發已經不錯了,實在沒時間借1080跑對比,大家湊合著看吧。
簡單總結:
關于顯卡的性能:
由于核心規格與FURY X類似,所以Vega的性能大致就是FURY X按照頻率線性提升。由于這次的核心頻率確實提升很多,所以整體提升還算明顯。
關于顯卡的功耗:
這次Vega的能耗比上還是做了比較多的優化,所以雖然頻率提升了很多,但是功耗尚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關于顯卡的做工:
這次Vega的顯卡雖然PCB正面有一段留白,但是整體用料和方案還是比較強的,顯卡的散熱部分應該是目前自帶散熱器中最豪華的方案了。
關于顯卡的散熱:
顯卡的散熱效果和做工都不錯,水管也比較柔軟。要說缺點的話,我覺得AMD應該考慮在顯卡頂部做兩個通用接口,這樣想折騰的人就可以利用這套冷頭直接融入自己的水冷系統里面
總體來說,相比于之前RX 500系列,Vega提升更明顯,誠意也更多一些。相對A卡自身來說,在性能、能耗比、散熱等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但是相比于自己的老對手,Vega明顯還是力有不逮,只能達到主流級旗艦的水準(1080非公),還是要看AMD明年會有什么好東西出來。
-
pcb
+關注
關注
4322文章
23127瀏覽量
398609 -
顯卡
+關注
關注
16文章
2440瀏覽量
67811 -
Veg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瀏覽量
131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