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涉足智能穿戴,這一大類下涵蓋了手環、手表、眼鏡等常規“三劍客”,當然也有像是服飾、首飾等新興門類。
這其中,要數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的接受程度最高,由此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態勢。
今天要體驗和評測的主角就是有著“國內首款中文語音交互手表”之稱的Ticwatch(官方指導視頻念作“‘提克’watch”)。
Ticwatch由出門問問(Mobvoi)公司歷時一年多打造,創始人李志飛曾是Google研究院從事機器翻譯工作的科學家。今年,Moto 360二代國行(評測)所搭載的語音系統就是來自出門問問的解決方案,團隊也于近日拿到了谷歌C輪融資7500萬美元。
在展開評測文章之前,還是照例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這款智能手表:圓形外觀、中文語音、功能全面(通話、三方應用、運動健康)、弧形側觸摸條、磁吸式無線充電。
以下是這款手表的具體參數。
顯示屏:1.5寸TFT全圓屏、320*320像素、214PPI、康寧Gorilla Glass3高強耐磨屏、電容式高靈敏弧形側觸摸條(專利)
表殼:直徑46mm 厚度11.95mm 316L不銹鋼
表帶:皮帶版(999元) 鋼帶版(1199元)
顏色:紳士黑、雅士棕、米蘭銀、太空灰
處理器:MT2601 1.2G雙核ARM Cortex-A7 CPU
藍牙:4.1 Classic&Bluetooth Low Energy
WLAN:2.4G 802.11b/g/n
防水等級:IP67(洗手洗浴可不用摘下)
電池容量:300mAh(續航1-2天)
操作系統:Ticwear OS (based on Android) 內置出門問問智能語音搜索引擎
配對手機系統要求:Android 4.3及以上;iOS8.0及以上
顏值,立身之本
“先手表再智能”,我想這句話很能概括筆者對智能手表設計理念的看法。可是,最早的三星Galaxy Gear、華碩ZenWatch、索尼SmartWatch、Pebble Time等清一色采用方形,這也導致Moto 360問世之后直接戴上了“最美安卓手表”的皇冠。
雖然方形也可以做的好看且技術要求更低,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圓形設計自己更舒服、別人也順眼,這也是華為、三星等開始回歸“最像手表”的初心。
Ticwatch沒有走彎路,第一眼就很能俘獲筆者的審美。更為關鍵的是,屏幕全圓形,沒有Moto 360延續至今的“月牙缺”。
這次快科技拿到的是米蘭尼斯的不銹鋼、金屬拉絲表圈(可選磨砂)款,筆者手腕周長16cm,戴到最緊還是有些松,不過表盤沒有覺得過大,這就看個人喜好了。
官方皮質款圖
意大利老廠Monteverdi出品的黑色小牛皮表
佩戴舒適度方面,鋼帶相對常見的牛皮和膠帶本來就是討巧的,Ticwatch也不例外。同時,鋼帶最耐磨損,這也是大家在選購時可以重點考慮的因素。
熄屏狀態下,屏幕是一種深邃藍色,而非純黑,可能與TFT材質有關。
如果要說Ticwatch在外觀設計上還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表圈變窄、厚度更薄(前提是別犧牲續航)應是未來方向。
功能,這是Ticwatch最強大的地方
Ticwatch在今年6月3號正式發布,內置Ticwear(Android 5.1)系統已經迭代到v3.0.6版本,除了自家產品,現也支持Moto 360和LG G Watch R。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官方團隊的極客精神。
當然,如果你真正上手了這款手表,還會驚喜地發現,它簡直就是個“全能王”。難怪有用戶給出“手表太智能、智商顯然不夠用”的結論。
Ticwear支持安卓和iOS兩大平臺,以下這張表格就很能說明問題。
需要向iPhone用戶指出的是,目前出貨的Ticwatch在iOS的支援上并沒有圖中全面,這些將在通過蘋果MFI認證的緞金版上實現,預計12月份快科技就會拿到相關產品,屆時將會加以驗證。
在Ticwatch與手表建立起連接之后(通過Ticwear助手應用),手機上幾乎所有通知都會推送到手表之上,官方還對短信、QQ、微信做了優化。
主界面上滑便是通知中心,按照Time Line的形式條分縷析地呈現出來。
這里要談談Ticwear上的Cubic UI——完全卡片式和通過左右上下滑動解決,側邊的專利觸摸滑條“撓撓”可用于改變音量、放大、縮小等。
默認系統之下,Ticwatch預裝應用包括電話、日程、日歷、健康(計步、心率、久坐提醒)、錄音、秒表、鬧鐘、定時器。
Ticwatch因為自帶Mic,所以可直接在手表端進行聯系人語音呼叫、接聽和對話,無需掏出手機,這是Moto 360做不到的。
健康方面,計步可以接入微信運動,方便占領朋友封面。可貴的是,心率監測也支持。
錄音是一個很有附加值和區分度的功能,除了本地保存,也能同步到手機。
當然,官方最大的殺手锏就是應用商店,最常用的是表盤類,游戲、健康等潛力很大,筆者數了下,游戲目前已經有50款,包括體感拳擊(配合手機)、2048、搖骰子等等。
下面來談談語音識別,這不僅是出門問問團隊的最強項,也是觸摸之外的另一大交互方式。
跟目前所有的語音類助手一樣(《語音機器人哪家強 度秘/小冰/Siri/小娜橫向評測》),它們的共同問題就在于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了,整個體驗直接打入冷宮。Ticwatch可以識別像“給10086打電話的命令”,但11位的正常號碼目前還力不能及。體驗下來,聯系人識別率并不高。
不過另一方面,在美食、天氣、鬧鐘、路線查找方面還是非常堪用的,和Moto 360同源,這點很相似。
續航,智能手表的痛
提到電池續航,幾乎所有的智能手表都能嗅出一絲“聞風喪膽”。翻找Ticwatch論壇,關于電力的帖子也是占據著大半江山。
參數上,Ticwatch內置電池為300mAh,實測只看時間和計步的話,兩天沒有問題。但如果連接手機的重度通知黨,說實話,一天都撐不下來。
充電方面,官方標配了5V 1A的無線磁吸式充電器,1小時20分鐘左右即可從0到100。
目前,Ticwatch并不能像Moto 360二代(OLED屏)那樣支持低功耗常亮,取而代之的是抬手亮。隨著固件更新(測試這幾天一天一推),續航應該還有上升的空間,畢竟這是用戶的關鍵痛點。
總結,智能手表的平衡之道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最難做的一件事就是取舍。
放之智能手表身上,想要在科技和時尚之間取得平衡并不容易,不論你偏向的是哪一端,你都會因此而失去大量的客戶。當你把第三個維度——價格——納入考慮范圍的時候,每一個決策都會變得無比重要。
作為一個純軟件公司一年時間打磨出來的產品,Ticwatch顯然是想最大程度上詮釋平衡之道。功能無巨細、Frog工作室牽頭的圓形表盤,999元這個價位讓你有有值得一試的感覺。
當然在最后,筆者也愿意列舉Ticwatch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于某些深度定制的三方系統(如筆者手頭的Color OS 2.1)會出現連接中斷、通知無法推送,觸摸屏誤操作、抬手亮屏過敏或過緩等。據悉,這些問題官方團隊已經在論壇確認,隨著固件升級會陸續解決。
筆者比較認同這樣的說法,目前的智能手表仍在試錯和探索。Ticwatch大膽做加法當是明智之舉,畢竟,蘋果的Apple Watch都還沒有做起來,機遇與挑戰將長期存在。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299瀏覽量
1147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