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的賽道越來越擁擠,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三巨頭的量產方案已經全部集齊。
百度在上周的 AI 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無人駕駛開源平臺 Apollo 3.0,并公布了四大量產方案,百度的小度車載OS是其中一個。
雖然是一款車聯網產品,較之百度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布局聲量略小,但是在今年,百度的自動駕駛業務已經將商業化落地作為主要節奏,小度車載OS將在未來占據關鍵地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自動駕駛還在產業培育期,而能夠實現商業化的其實是我們的車聯網業務。”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告訴媒體。
“如果汽車企業需要,我們這套系統(小度車載OS)甚至可以接入高德地圖。” 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現場的百度員工向一位參與體驗的車企嘉賓介紹。如今的百度,正在向外界展示進一步“開放”的態度。
首批小度車載OS的量產合作名單包含了福特、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奇瑞、拜騰和小康集團等六家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曾在去年12月與阿里系的斑馬網絡達成類似合作,搭載了斑馬智行車載系統的翼虎車型將在今年實現量產;而李震宇向鈦媒體透露,福特與百度的合作意向是在更多主流車型上使用小度車載OS。
百度的小度車載OS
這不僅是百度Apollo將其在汽車產業中形成的影響力先行變現的例證,也意味著,在車聯網賽道,百度已經推出穩定的產品形態。
畢竟在這之前,只有阿里推出了基于 AliOS 開發的車載系統方案斑馬智行,憑借成熟的體驗和集成性的定位在業內引發關注,但同時也遭到一些詬病;而騰訊推出 AI in car 車聯方案之后,只有一個“騰訊我的車”微信組隊功能問世;百度在車聯網領域,更是以 DuerOS 和車聯產品雙線布局,讓業界感到迷惑。
迄今為止,BAT已經全部在車聯網賽道上推出量產方案,并以資本開放和產品開放并重的方式壯大各自的同盟陣營。
今年4月,在騰訊舉辦的“云+未來峰會”上,廣汽傳祺GS4搭載了基于騰訊“AI in car”開發的車載系統正式推出;而7月6號,也就是百度AI開發者大會結束的第二天,阿里系的斑馬網絡引入國投創新投資公司和云鋒基金兩大新投資方,意圖借助資本力量實現更快地產業破局。
在車載系統走向在線化之后,手握內容、服務、云平臺和軟件工程能力等服務資源重器的 BAT 已經是車企聯盟的中心角色,如今,BAT在車載系統領域的路徑都已經相對清晰。
三大巨頭在開放態度上的共識和在產品實現上的分野,不只會決定各自的市場格局,更會影響到國內車聯網產業的走向。
三家巨頭的車聯網產品時間表及合作進度(制圖/鈦媒體郭叢笑)
兩種“開放”
開放已經是車聯網世界中某種意義上的政治正確。
在推出“AI in car”車聯方案時,騰訊就將自身定位成“車企的配角”,以宣示其開放態度,而斑馬網絡的產品雖然是一套一體化的集成性產品,卻也在產業合作和資本層面不斷尋求拓展機會,百度的小度車載OS更是將產品層面的開放底線設定為允許接入高德地圖。
就開放程度排序,無疑是騰訊的開放度大于百度,阿里居最后。
而百度和騰訊的開放方式也比較接近,都會面向車企提供某一部分能力,允許車企基于此做大量產品服務和功能的定制。
在小度車載OS方案中,百度提供的全套方案由四個硬件組成,包括中控車機、表情機器人、識別攝像頭和數字儀表盤。據百度員工向鈦媒體透露,車企的采購可以十分靈活,除了中控車機和表情機器人是固定搭配,其他都可自由選擇。
在系統的人機交互服務中,除了語音和視覺識別等基礎交互技術,無論是百度地圖、攜程旅游還是愛奇藝等內容類產品,都允許車企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定制。
而斑馬的開放,目前更多是以阿里和上汽合資為前提語境,向更多產業鏈企業開放合作,而非產品層面的自由定制。斑馬日前對國投創新投資等新資方的引入,也是強調其在資本層面的大門已經打開,借此尋求更多產業機會。
據斑馬網絡郝飛透露,今年下半年,斑馬將聯合AliOS開放系統底層的SDK,這可以算作是產品層面的開放舉措。當然,對于阿里內部而言,這實際上是AliOS系統面向汽車行業的“有限開源”。
前一種開放——即在產品形態上進行開放——優點顯而易見,能夠提供靈活定制空間,能夠滿足車企的個性化需求,幫助BAT快速打開市場。
具體來說,阿里巴巴耕耘多年才收獲的上汽、神龍、福特、觀致等整車廠商,百度幾乎不到一年籌備,即斬獲6家車企合作伙伴,騰訊的“AI in car”更是在成立之初就圈定了5家車企。
不過,就BAT想要實現的車聯網“入口戰略”而言,阿里的集成化產品策略實現的質量明顯更高。在斑馬智行2.0版本中,已經能夠根據用戶行車路線,進行沿途景點、餐飲、商超等服務推薦,創造大量支付場景(下圖)。
系統自動推薦沿途的餐飲信息和景點(圖/鈦媒體)
更何況,在語音交互、車載導航等核心功能層面,早已有科大訊飛、高德地圖等獨立產品占據大量市場份額。
大尺度開放的結果只能是,巨頭不得不與上述獨立技術企業在車聯網市場爭食。
“高德+科大訊飛”組合
盡管BAT拿出了足夠開放姿態,但在一個開放的市場,在車聯網產品具體落地的過程當中,BAT難以回避那些足夠強勢,實力可以與之抗衡的產品服務商。以高德、科大訊飛最為典型。
端午節假期第一天,廣汽當紅熱銷車型傳祺GS4上市,讓業內媒體感到驚詫的是,科大訊飛和高德同時出現在供應商名單中——畢竟一個多月前在“騰訊云+未來”峰會上官方披露的信息是,傳祺GS4搭載的 “祺云智聯系統”是廣汽和騰訊的合作產物。
騰訊在去年11月推出的車聯方案“AI in car”,包含了騰訊叮當語音、騰訊地圖、騰訊音樂,乃至騰訊面向車企開發的微信組隊功能“騰訊我的車”等方案,但部分功能與科大訊飛和高德的角色齟齬顯而易見。
科大訊飛可以提供語音交互,能夠調用音樂、生活服務POI等車載服務;而高德導航在車載系統中也占據著穩定地位,并且經常憑借市占率與科大訊飛的語音交互方案一同出現。
在騰訊叮當語音的傳播海報中,呈現了其在 GS4 車內提供的“收聽NBA直播”、“預訂餐廳”等服務;但傳祺GS4的ASR前端語音識別,卻使用了科大訊飛的方案,雙方官方宣稱這是“廣汽與科大訊飛的合作成果”。
在車載導航方面,騰訊地圖與高德地圖同機搭載;但按照合作慣例,默認接入的導航通常是高德。高德相關人士也向鈦媒體證實,“高德與廣汽的合作方式,和與吉利、奇瑞等其他車企的合作并無不同。”
那么,在一個“基于騰訊AI in car”開發的車載系統中,為何語音和導航兩大核心服務,卻引入了第三方(非騰訊系)方案?
直接原因或在于,盡管雙方高調結盟,但騰訊車聯網方案中的產品尚未得到足夠的市場驗證,足以讓廣汽放手將 GS4 的銷量籌碼押注在互聯網巨頭身上。
類似的產品配置方案并非鮮見。博泰車聯方案同樣與百度系產品深度綁定,但也只是采用了DuerOS的云端識別能力,其離線識別方案則來自國際知名語音供應商Nuance。
封閉空間、駕駛安全性帶來的注意力稀缺等先天條件,讓語音交互成為車內的主流交互方式。車聯網賽道中語音交互這一塊巨大的蛋糕,BAT還沒有實現真正的“共享”。
迄今擁有 19 年歷史的科大訊飛,不僅在汽車行業找到了絕佳場景,也斬獲了真金白銀。科大訊飛2017年財報顯示,其在汽車領域的收入為2.5億元——這一數據僅次于智能硬件領域為科大訊飛創造的收入。
與收入相匹配的是科大訊飛在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前裝市場2017年裝車數量為260萬臺,累計裝車量突破1000萬臺。要知道,阿里系的斑馬目前的裝機量剛邁過50萬臺的門檻,而百度、騰訊的產品也都落地不久,暫無數據可言。
隨著語音交互+在線導航成為車內交互的標配,與科大訊飛類似,2015年開始推出“車機版”的高德也在車機前裝領域收獲了不少市場份額。
高德官方數據顯示,在前裝車機領域,車載導航高德地圖車機版已登陸20余個汽車品牌的200余款車型;來自業內的數據統計顯示,60%的科大訊飛語音方案調用了高德地圖導航。
上述數據對于巨頭的沖擊比語音技術會更大。
畢竟,語音交互涉及ASR前端識別、語義理解、云端識別甚至芯片等各個技術環節,車企在采購技術方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需求在不同環節采購不同方案。上文提到的科大訊飛與騰訊叮當在GS4車型中的合作、博泰車載方案中Nuance與DuerOS的互補,都是案例。
高德盡管早已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但一直貫徹的是產品化的策略。目前,以圖商角色開放地圖數據的合作伙伴也只有同為阿里系的斑馬網絡;而在其他合作落地中,高德追求的都是完整的地圖導航產品形式,這更讓巨頭們的同類方案難以容身。
問題在于,這個賽場上的實力玩家不僅僅只有“科大訊飛+高德”組合。目前,云知聲、思必馳、問眾智能等技術團隊也在加入前裝戰局。
參與前裝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云知聲IOT事業部副總裁陳吉勝告訴鈦媒體,“(創業公司)需要采用不同的打法。”
“云知聲的打法就是芯片”,陳吉勝說,“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提供芯片,把我們所有的語音能力都集成在上面,只需要把識別結果發給車企的主控CPU,這個過程很簡單,要求的技術能力也不高。”
據鈦媒體了解,云知聲已經與吉利旗下的車聯網公司億咖通達成合作,將于明年推出量產AI車規級芯片;而另一家語音技術公司思必馳,也即將推出自己研發的AI芯片。
能夠看出,獨立技術企業的方案已經能夠讓吉利這樣的車企巨頭保持中立,不靠近BAT任何一家陣營,也能實現優質的人機體驗。
那么,開放的程度于BAT而言,顯然是一項需要平衡的藝術。
體驗融合的大趨勢
“雖然允許更大程度的服務定制,但不在百度生態內,或者不是合作體系內的產品,它們向百度語音開放的接口畢竟有限,因此交互體驗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一位業界人士如此評價百度小度車載OS的開放定制策略。
AliOS多模態交互負責人王愷的觀點與此有相似之處,“如果語音只是把應用或者服務調用出來,它就只是擔任了語音助手的角色,而我們在車內需要實現的往往是語音作為系統級的交互方式,提供沉浸式的交互體驗。”
什么是沉浸式交互?王愷告訴鈦媒體,“所謂沉浸式交互,就是用戶不需要特別區分我在哪兒,可以根據偏好和當時環境,很自由地用各種交互方式,包括語音、手勢、觸控等。”
例如,在導航過程中,用戶往往不只是從A到B,可能還有想改變線路、導航偏好,以及沿途查找加油站等需求。而這在沉浸式交互能力中,都可以支持用戶隨時使用語音發送相關指令。
據王愷介紹,沉浸式交互還將支持復雜對話模式。“比如用戶在交互過程中,可能需要和旁邊人說話,或者別人打斷他,這個時候他再回來的時候,可能會話已經不在了,而沉浸式交互則能夠支持用戶回來繼續它的指令發送。”
針對王愷描述的沉浸式交互體驗,語音技術廠商聯合服務方已經開始著手布局。據悉,高德已經面向科大訊飛、思必馳、云知聲等語音技術企業開放了接口,允許用戶在導航過程中,能夠通過語音縮放地圖、查看目的地信息,查看沿途信息等。
尤其是與面向市占率較高的科大訊飛,高德地圖開放的協議會更多一些。“比如科大訊飛和高德就可以支持語音添加導航途徑點,其他的不一定有。”一位高德產品開發人員向鈦媒體透露。
對此,王愷認為,如果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用戶需求,一套車載系統的體驗就會受限。“你的語音交互需要去和各個應用去做更好的連接,這就依賴于那些應用開放了哪些接口。”王愷說。
而且,在王愷看來,沉浸式交互場景中,不僅有語音交互,還會有圖像識別、觸控交互,都需要基于系統層面去做融合。“比如我說得多了嗓子不舒服,可以馬上切換到用觸屏去做交互,或者用手勢交互。我們希望讓用戶的交互得到的是這種融合、順暢、自由選擇,這是一種多模態的融合沉浸式體驗。”
在百度小度車載OS的發布視頻中,已經支持用戶通過語音發出指令并“點頭確認”的多模態交互,而且支持用戶在行車過程中,扭頭看向車機中控即可喚醒語音交互的肢體識別。
據王愷透露,AliOS的手勢識別交互也正在開發當中,會選擇合適時機向外界公布。而在斑馬網絡聯手AliOS開發的AR車載導航技術(AR-Driving)中,已經用到了大量視覺識別算法,這一在數字儀表盤上實現的動態AR車載導航,已經引發業界大量關注。
百度相關開發人士向鈦媒體透露,百度AR導航下一步的目標也是投射在數字儀表盤上。
斑馬AR-Driving效果
除了多模態交互,基于上下文對用戶語音指令的理解,基于用戶在不同服務間的使用習慣進行理解,從而提供場景化的體驗,都需要在系統層面對數據進行打通。
“這些都需要我們在系統層面實現一致性的體驗,剛好我們有AliOS這個產品,這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機會。”王愷直言。
面對需要掌控更多自主權的車企,互聯網巨頭們在車聯網領域的探索勢必會走向開放。但在此之前,利用更為集成性的策略實現優質的融合性人機交互體驗是必由之路,而究竟如何在保障體驗和與車企的結盟合作中取得平衡,這需要互聯網公司與車企的雙方智慧。
-
百度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72瀏覽量
90498 -
車聯網
+關注
關注
76文章
2590瀏覽量
91659 -
BAT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2瀏覽量
22377
原文標題:基于“五統一”精益化管理為載體的地縣一體化建設
文章出處:【微信號:gridthink,微信公眾號:電網智囊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