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指富士康在印度投資50億美元設立工廠的計劃似乎要變成現實了,顯然這是富士康努力尋求更低成本的人工以及土地,同時這也說明了自動化制造依然難以取代人工。
在數十年前,人們就已經談到了自動化制造,以機器人取代人工,然而近幾十年的發展卻可以看到制造業先是向日韓轉移,然后到亞洲四小龍,再轉移到中國,可以看出自動化制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部分人工崗位,但是整體來看制造業一直都在尋找更低廉的人工。
自動化沒能取代人工是因為復雜的工序難以用機器取代,對于一些較為特殊的部件依然需要靠人手操作才能完成,這是導致自動化制造雖然談了數十年但是依然未能徹底取代人工的原因。
要采用自動化制造,產品就需要高度標準化,但是過于標準化的產品卻又導致利潤低下難以獲得高端用戶的認可,這就導致了各個企業推出的產品追求自己的差異化以形成差異性競爭力,這恰恰與自動化生產是相違背的。
一直以來,各方的宣傳均是強調自動化制造的成本更低,然而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當下一些動作復雜程度高、精準化程度高的機器人設備主要靠進口,并且是全球有限的設備企業能提供的,這就導致了設備的采購成本極為昂貴,高昂的初期投入讓企業難以承受。
機器的使用成本并不低,談到機器的成本時只是看到了機器的采購成本,然而機器的日常使用成本其實同樣異常昂貴,機器是有使用壽命的,工廠需要定期對機器進行維護、更換一些易損件等,部分珍貴的機器其日常使用成本有可能超過機器的采購成本,這成本制造企業進行自動化的又一個障礙。
機器的出錯成本遠超人工,自動化制造的效率非常高這是公認的,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自動化制造一旦出錯導致的殘次品遠遠超過人工,這成為使用自動化制造的又一個成本,相比之下,顯然人工制造出現殘次品的話可以迅速控制減少損失。
對于富士康來說,我們除了看到它自身所擁有的數十萬工人之外,也應看到為它做配套的大量中小企業,撐起這家巨型制造企業需要依托大量的中小企業。對于這些中小企業來說推進自動化制造所需要的巨額成本顯然是它們所難以承受的,而且對于這些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最大的優點就是船小好調頭,而推進自動化制造恰恰難以讓它們迅速攤銷成本并在企業的生命周期內消化這些成本并賺取利潤。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富士康一面大力推進自動化制造,但是另一面卻積極向印度市場拓展獲取更廉價的人工成本,畢竟對于這家涉及多個行業的制造企業來說它制造的產品繁多,部分產品可以采取自動化制造,然而有相當部分依然需要人工。
-
富士康
+關注
關注
7文章
1136瀏覽量
59628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598瀏覽量
79441 -
張飛電子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75瀏覽量
12606
原文標題:一臺熱像儀,搞定所有電子行業熱分析(內附福利)
文章出處:【微信號:fcsde-sh,微信公眾號:fcsde-sh】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