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一口氣聚齊了多位諾獎得主,他們在西湖畔開了兩天閉門會議,討論人工智能、平臺經濟等關乎未來的很多問題,據說,吸引得馬云也去和他們開了半天座談會。
有網友笑稱:他們的到來,讓整個杭州的智商都被拉高了。
那么,他們這幾天都討論了些啥?
1、Thomas Sargent(托馬斯·薩金特)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性預期學派的領袖人物,2011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關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會不會放大偏見,造成所謂的人工智能歧視?其實,機器并不會自己獨立學習,是我們告訴機器學習什么,機器根據我們的暗示在學習。
所以,當我們討論會不會有人工智能偏見,本質上要談的是,我們不能夠帶著偏見和歧視去教機器學習,我們給機器輸入數據的時候,要去除偏見。
我覺得阿里巴巴也在努力去思考這個問題,減少數據偏見,這也是我們給機器提供數據之前要先做的,也是我們每個人要努力去做的。”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201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世界末日。我認為,年輕人應該對人工智能更樂觀。”
3、Alvin Roth(阿爾文·羅思)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201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4、Christopher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201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歷次的工業革命中,技術變革都會使就業帶來結構性調整,但從來沒有導致失業率上升。
技術對不同的行業改變是不一樣的,被替代的工作不一定是“低端”的,但是它們是機器和人工智能通過基于大量數據的學習能夠解決的。
未來,大量的工作崗位會從制造業轉移到服務業,醫院、餐廳等行業會吸收很多從制造業轉移出來的就業人員。”
5、熊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及金融學教授、2015年獲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很多人說很在乎隱私,但很多現場實驗的結論顯示:當給一點小甜頭,很多人就愿意放棄自己的隱私,這讓隱私問題變得更為復雜,因為加入對人性洞察的部分。
到底他們真的是不是在意隱私,還是說只是口頭上很在意?這需要進一步探討。”
6、Markus Brunnermeier(馬科斯·布魯納米爾)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Bendheim金融中心主任。
7、許成鋼: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2013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在每次產業革命、新技術大規模到來的時候,都會造成產業結構的基本變化,會有很多的人失業。但同時,又會造出許多新的行業出來。這并不是新的現象,不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8、魏尚進:美國哥倫比亞金融學和經濟學教授、2014年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2000年至2014年期間,盡管來自中國進口的直接沖擊使美國制造業就業每年下降0.17%(在勞動年齡人口中的占比),但是,對于非制造業就業則產生了每年高達1.51%的拉動作用,體現為年均1.18%的就業增長。
中美貿易并未導致美國整體失業率的上升,反而促進了行業結構調整,使美國的就業人口從制造業向非制造業轉移。”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8992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25瀏覽量
132773
原文標題:多位諾獎得主齊聚西湖 他們這幾天都討論了些啥?
文章出處:【微信號:worldofai,微信公眾號:worldofai】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