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小米IPO涉嫌披露違規的報告上交至港交所,這份報告對于小米在港交所IPO有何影響現在善不可知,但是小米此前在招股書隱瞞供應商環境一事,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存在不小風險。
2017年度,小米年收入114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7.5%。雷軍如此解釋小米的產品為什么受歡迎?“其實挺簡單的,就是更高的品質,一半的價錢。”
但有環保組織質疑,小米是不是以犧牲環境資源來換取廉價手機?
小米IPO前夕,一份名為《供應鏈再現更嚴重污染,小米IPO涉嫌披露違規》的調研報告提交至港交所。該報告由環保組織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江南”)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小米已對報告所指的其供應鏈污染問題進行回應。日前,《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通過證監會網站發布,小米稱“公司若干現有供貨商曾經違反環保規定”,環保違規的供應商“已糾正其不符合環保規定的狀況”。
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通過其官方自媒體“蔚藍地圖”發布的消息,這是小米首次公開承認其現有供應商曾違反環保規定。多家環保組織曾就小米供應鏈污染問題與對方交涉4年多,現在,環保組織對小米公開承認其供應鏈存在污染表示肯定,但質疑仍然沒有消除。
綠色江南的大本營在蘇州。綠色江南從蘇州高新區環保部門了解到,小米疑似供應商毅嘉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電鍍和蝕刻車間已被勒令停產,環保部門正在全方位排查,對地下水和地下土壤進行開挖監測。
“我們獲知的信息與小米宣稱其環保違規供應商已糾正不符合環保規定的狀況顯然不符。”綠色江南主任方應君向《中國企業家》記者表示,“說毅嘉電子疑似小米供應商,因為小米沒有公開承認,但從未否認。”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毅嘉電子與小米建立供應關系。
是否影響小米上市?
《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中,“公司主營業務具體情況”部分還提到,“公司的環保政策涉及各有關內部部門、外包合作伙伴及其他供貨商。根據環保政策,供貨商須承諾按照環保政策提供原材料及組件,且供貨商須建立相關的內部控制系統,以監察污染物或危險物的使用。”
顯然,對于供應商環境風險問題的陳述,小米提交給證監會的文件與其在港交所發布的招股章程有著巨大差別——后者未披露供應鏈污染問題。
綠色江南、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環友科技、綠色瀟湘、綠行齊魯6家環保組織已聯合致信小米公司,要求小米對港交所招股章程文件做出更正,以保護投資者權益。
另外,6家環保組織還質詢小米,是依據何種證據做出“該等供貨商已糾正其不符合環保規定的狀況”的陳述。
截至記者發稿,小米還未做出進一步回應。6月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小米亦沒有對供應鏈問題作出任何表態。
“我們希望小米公司不要把此番制定供應鏈環境管理政策視為權宜之計,或是當作其免責的手段,而是切實建立其長期缺失的供應鏈環境管理政策和體系,避免上市融資大發展導致更大污染。”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6月19日消息,小米向證監會申請推遲CDR發審會時間,證監會已決定取消對小米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6月2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小米首席財務官周受資表示:“CDR目前沒有計劃。”
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環境污染問題。事實上,高科技企業大都將生產制造工序外包,存在環境污染的工序常常轉移至位于供應鏈上游的合作商那里。
港交所對于上市公司的規定較A股上市公司更為嚴格。A股對于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僅限于企業自身,而港交所發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中規定,“管理供應鏈的環境及社會風險政策”屬于一般披露,企業有責任做到“不遵守就解釋”。意思是,企業如果沒有在年報中披露環境、社會、管治信息,就需要向港交所解釋原因。該項規定自2015年起實行至今。
《中國企業家》記者查閱小米最近三年的年報,小米并未在年報中披露環境風險。
小米在港交所發布的招股章程文件中,關于環境風險部分寫道:“我們聘用外包合作伙伴組裝自主研發的硬件產品,且依賴合作伙伴供應生態鏈硬件產品成品。我們不經營任何生產或組裝設施,僅營運部分關鍵倉庫及委聘第三方運輸產品。因此,我們并不面臨重大健康、安全或環境風險。”
以上文字僅提及小米自身無環境風險,但不符合港交所對于信息披露的要求。
小米被指供應鏈污染會影響小米上市嗎?
“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小米供應商是否存在排污行為,而是小米提供給港交所的招股說明書中隱瞞了供應商環境風險信息。供應商的環境表現也有可能影響到投資風險,比如供應商因排污行為被要求停產整頓,不能及時交付產品,可能造成供應鏈中斷。”一名CSR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
方應君告訴《中國企業家》,他們已收到港交所的回函。港交所表示已對小米供應鏈污染問題進行備案,并開始審閱相關資料,有結果會作出反饋。
綠色供應鏈倒逼企業治污
小米于IPO前夕這個時間節點被爆供應鏈污染,互聯網上有“米粉”認為,環保組織是故意搞事情。
而《供應鏈再現更嚴重污染,小米IPO涉嫌披露違規》中提到,在過去四年急速擴張中,小米的供應鏈屢屢出現污染問題,面對環保組織的質疑,小米一味沉默和回避。
僅有的一次回應是在2015年。小米通過其官方微博表示:“環保組織的意見我們會反饋給供應鏈合作企業,督促他們采取措施改善。”但小米并未指出相關供應鏈企業的名單,也無后續跟進。
除了嘉毅電子,綠色江南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報告還指出了另外4家近年來出現過環境違規行為的小米疑似供應商,分別為深圳市深超光電(疑似屏幕面板供應商)、廈門通達集團(疑似外殼供應商)、昆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疑似外觀件供應商)和問泰集團(疑似ODM制造商),這些企業近年來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環境違規行為。
2018年5月12日下午,綠色江南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毅嘉電子公司北側一座橋下發現,毅嘉電子西區圍墻外有向河道排水現象。工作人員借了艘小船,劃向排水處。他們近距離觀察到,一根管道從廠區的石墻伸出,正在向河道排水。
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取樣,使用PH紙測試,呈較強酸性,于是將水樣提交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檢測結果顯示,樣本中銅含量超標195倍。
“我們2015年開始注意到毅嘉電子這家公司。今年3月,毅嘉電子還因為超標排放水污染物,被蘇州市環保局處罰11.7萬元。”方應君說。
得到檢測結果后,綠色江南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系小米,但遲遲未得到回應。他們進而出具調研報告,并提交至港交所。
綠色供應鏈是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基礎項目。該項目收集企業的環境數據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與產業鏈相關聯,形成可檢索的數據庫。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希望以此推動國內外大型品牌關注其供應鏈環境表現,用綠色采購推動綠色生產,倒逼企業治污。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綠色供應鏈在企業評價中的重要性。
2016年6月5日,阿拉善SEE聯合中城聯盟、全聯房地產商會等5家機構發起“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當天,共有48家房地產企業加入到該行動中,包括萬通、萬科、朗詩集團等知名企業。
加入“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行動”的企業都將通過下發內部文件的形式對公司所有采購經理進行培訓,嚴詞拒絕生產過程中排放污染物超標的供應商,今后將把環境標準而不是采購成本放在首位來考核。
“要知道中國的碳排放,房地產建筑業占到40%,中國又占全球的20%,我們管理著一個大數字,做好了這是有世界意義的事。”融創中國董事、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六任會長錢曉華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
小米首次公開承認其供應鏈存在污染,在環保組織空氣俠創始人趙亮看來,小米正視問題的態度盡管不明朗,但是有進步。
“環保組織多年來持續跟蹤品牌商供應鏈促使企業開始注意自身供應鏈的環境表現;港交所對于企業環境責任的考量也使得企業對問題不得不做出回應。”趙亮說。
據他觀察,另一種趨勢是,公眾的環保意識與日俱增,對產品的選擇除了考慮價錢、質量,也開始增加企業社會責任、環境表現等因素。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