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許有不一樣的答案,“商用車的智能化,比乘用車更真實也更有意義”,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漢杰用這句話解釋了,為何在4月18日的J7重卡下線儀式上,這個超過60年的老牌商用車企業要將智能化作為貫穿整場的關鍵詞。
在胡漢杰看來,基于生產資料屬性、特定使用環境等因素,商用車尤其是重卡產品,不僅更適合搭載如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新技術,也在商業化應用落地方面具有超出乘用車的優勢。
一汽解放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胡漢杰
掙錢機器與省錢思路
與乘用車相比,商用車最大的特點是其生產資料屬性,簡單說就是拿來賺錢的,這也是“解放卡車,掙錢機器”這句slogan的來源。
因此胡漢杰認為,正是因為生產資料屬性,在貫穿購買、使用、維修、保養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商用車的用戶對車的使用成本會更加敏感,而這就為如自動駕駛這樣的新技術帶來了商業化應用的最大動力。
“比如司機的費用,重卡的購買者和乘用車不一樣,都不是為了自己開,而是雇傭司機從事運輸業務,如果應用自動駕駛技術,雖然購車成本有所增加,但在5年左右的車輛使用周期當中,2-3年就能賺回來。”
此外在碼頭、礦山、高速路物流車隊等應用場景中,因為行駛環境相對封閉、道路情況不太復雜,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技術更容易得到應用。“比如青島港正在打造智能化港口,這也是我們這一次把J7重卡下線和L4級系列智能車發布活動放在這里的原因。”
這也是胡漢杰認為合理的“分布走”方案,“我認為在普通消費者層面、社會道路上應用的自動駕駛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不僅有技術問題,也有法律和消費者習慣的問題。”
但在青島港碼頭這樣的特殊場景中,4月18日當天一汽解放展示的J7重卡全無人駕駛港口裝卸作業,以及全球首發的港口集裝箱運輸專用智能車(ICV),其實都已經經過至少十幾個不同地點的長期測試,可完成調度、精準定位、避障、跟車、會車等38項港口常規作業動作。
“還有我們在視頻中展示的高速路物流車智能編隊,這在歐美國家是非常常見的應用場景,不僅是對目前路網系統的最大化利用,也能很大程度降低發達國家高昂的司機人工成本,這些場景下的智能技術應用,對商用車來說已經是現實。”
解放J7重卡港口實景演示
從造車到造平臺
其實不止一家商用車企業提過“智能交通或物流方案提供商”,但基礎還是在于車輛本身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以及在實現網聯化的前提下,實現人、車、信息的互動,這對一個傳統汽車廠商來說,意味著從底層思維的轉變。
“解放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我們也愿意一起搭上智能網聯這班車”,胡漢杰更愿意把這些大量的第三方力量叫做合作伙伴,而不是傳統的供應商。
在一汽解放看來,目前不少公司采取的外包給第三方公司提供智能化方案的模式,對強調整車集成能力的汽車企業來說,不具有可持續和核心技術掌控力。但傳統的供應商模式也不足以支撐智能化車型的開發,此時企業思路就要從造車轉向造平臺。
“比如L4級別的智能駕駛,不僅對電氣電子系統提出更高要求,對車輛本身的安全冗余度也提出更高要求,單純依靠第三方來提供成套方案,是無法解決核心問題的。”
傳統汽車的開發流程、標準、方法都很成熟,但智能汽車的涵蓋面會更廣,該如何去驗證?尤其是在最核心的安全性上如何保障?一汽解放的思路就是通過造平臺,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在一汽解放提供足夠專業、足夠豐富的車輛使用場景的基礎上,共同形成對智能化汽車的開發和驗證體系。
當然,這其中也要考慮商業化開發的成本、使用等因素,尤其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智能化的目的應該是更方便、更經濟、更安全、更高效、更便利,“這就需要推動智能化零部件的核心合作伙伴,一起來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車輛本身的硬件只是基礎,基于網聯技術的場景應用和服務才是胡漢杰認為真正的智能化。“5G技術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它能提供很多對外部環境的感知信息,信息豐富程度更高,對單個節點的智能化硬件要求就可以降低,有助于降低成本。”
在發布會當天,一汽解放也宣布已經獲得中國首個國內商用車“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用胡漢杰的話說要分三步走,2018年在特定區域的L4實現示范運行,2020年商業運行模式落地,2025年L5級自動駕駛技術在開放區域實現運行,未來一汽解放也會探討在更多商用車的應用場景中,實現智能網聯技術的逐步落地,并為未來積累最寶貴的運營數據。
-
商用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1瀏覽量
1103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26瀏覽量
166493
原文標題:一汽胡漢杰:自動駕駛對商用車來說不是噱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IV_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智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