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酷的手機行業,很少有企業能夠在滑坡之后實現逆轉!諾基亞正在緩慢的努力著,但它并不是唯一一家。
以“中國版蘋果”著稱的小米,在2018年5月3日,憑借著靚麗市場份額以及向港交所正式提交的上市申請,向全世界宣布,那個曾經的小米回來了,而它也將創造港交所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此外,據了解,在香港上市之后,小米將會拿出部分股權,在A股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
至于此次上市的詳細信息,小米并沒有在招股書中公布。
不過根據5月2日,香港經濟日報的報道顯示,此次小米至少將募集100億美元的資金,在完成IPO之后,小米的市值將達到900-1100億美元,而在三年前,小米的估值還僅為450億美元。
如果這一數字準確,小米將成為超越百度、京東、網易,僅次于阿里和騰訊的國內第三大股。
在招股書公開的同時,雷軍還公布了一封公開信,在信中,雷軍主要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
小米的業務重點有哪些
與傳統觀念中的手機公司不同,在雷軍看來,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2017年,以智能硬件為基礎,小米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平臺,這主要依靠于小米提供的一系列自主或與小米生態鏈企業共同開發的硬件產品。
智能手機方面,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2830萬臺,占全球市場份額8%,躍居全球第四,本季度同比增長125%,超過所有主要競爭對手。
IDC公布的數據則強調,在世界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小米以8.4%位居第四。其中,與去年相比,小米的表現最為搶眼,出貨量同比增長87.8%。
小米之所以能夠逆勢而上,除了在國內風生水起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歸功于海外的高速發展。在不久前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印度手機市場報告指出,小米以超過31%的市場份額,躍居印度市場第一。
小米的商業模式如何
雷軍在公開信中強調,正是依靠小米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小米才能夠實現銷量小花之后的成功逆轉。
所謂鐵人三項是指:(1)硬件;(2)新零售;(3)互聯網服務。
雷軍指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注于研發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產品,連接了超過1億臺設備。
新零售,則是指在專注于產品在線直銷的同時,從2015年以來,小米通過直營的小米之家,擴大小米的覆蓋范圍并提供豐富的用戶體驗。在保證線上線下同品同價的同時,保持高效的運營效率。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主要基于其開發的MIUI操作系統,從而打通各種設備的互聯性,以及硬件和互聯網服務的無縫集成,最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小米營收情況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招股書中同時披露了2015、2016、2017三年的營收情況。
招股書指出,小米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四大業務部門: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以及其他。
其中,智能手機分部的收入來自于智能手機銷售。這三年銷售占比分別為80.4%、71.3%和70.3%,智能手機在小米整個營收中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可以說,正在逐漸擺脫對于智能手機的過度依賴。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分部的收入包括銷售其他自主研發產品,包括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箱及智能路由器,及其他生態鏈產品,這些產品包括IoT及其他智能硬件產品及部分生活消費產品收入。這三年銷售占比分別為13%、18.1%、20.5%,成逐年上升趨勢。可以說,小米生態鏈的效應正在凸顯,未來這一部分將可能得到進一步增強。
互聯網服務分部的收入來自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
其他分部的收入主要來自硬件產品維修服務。
從地域分布來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分別有93.9%、86.6%和72%的收入來自于中國大陸。這從一方面反映出,小米的全球化戰略初現成效,正如之前所說,小米在印度取得市場第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小米為何出現巨額虧損
同時,我們也發現,從2015年到2017年,小米的收入雖然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但是凈利潤為-76.27億元、4.92億元、-438.89億元。
招股書中指出,小米的虧損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銷售成本增加。小米的銷售成本從2016年的612億人民幣增加到99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2.6%。其中,智能手機部分銷售成本從2016年的471億人民幣增加到2017年的735億元,增長56%,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機銷量導致的相關成本的增加,也包括相關的保修開支及存貨減值。
研發開支增加。研發開支由2016年的21億人民幣增加到2017年的3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9.8%。
最后,就是小米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從2016年虧損25億人民幣增加到2017年的虧損541億人民幣,主要原因是小米的估值變動導致的。
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于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并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
小米股權及高管情況
此外,小米招股書中還披露了小米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況及主要股東情況。
其中,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具體數據上,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萬強持3.2375%、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主要股東方面,小米董事會共有七名董事,分別為陳東升、許達來、李家杰、雷軍、林斌、劉芹以及王舜德。
其中,雷軍、林斌為執行董事,許達來、劉芹為非執行董事,陳東升、李家杰、王舜德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高管方面,早在4月27日,雷軍發布了內部信,任命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同時宣布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辭去公司職務。
雖然當時業界有猜測表示,小米此舉是為公司上市做準備。
但是,雷軍很快做出澄清,強調小米之所以邀請周受資出任CFO,主要是因為需要有人幫助自己規劃戰略、處理投資者關系,并管理小米投資。
一大波富豪的誕生
雖然,雷軍曾在2016年3月時非常肯定地表示,小米在5年內不會上市。
但在2017年11月談及上市時,雷軍又表示,“會在業務比較舒服的時候IPO。”
而現在,隨著小米IPO,一大波富豪即將誕生。
招股書中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全職員工,其中13935名位于中國大陸,主要在北京總部。其余主要分布在印度、***、香港及印尼。
招股書還披露,小米2017年雇員工資福利支出為40億5千萬元人民幣左右,粗略估算,小米員工平均年薪福利27.9萬元左右。
更多的則是小米背后的投資方也將得到驚人的回報。
自2010年到2014年,小米一共完成了6輪融資,投資方眾多,包括晨興資本、啟明創投、IDG資本、淡馬錫、DST、GIC、厚樸投資和云鋒基金等數十家VC/PE機構。
小米供應鏈收益
隨著小米的上市,作為小米供應商的上市企業受益不淺,據不完全統計,從3月初至今,不少小米供應商上市公司股價一路走高,多次漲停,如普路通、卓翼科技等小米核心供應商。
據調研得知,上市企業中,如聞泰科技、歐菲科技、京東方、深天馬、長盈精密、勝利精密、欣旺達、德賽電池、舜宇光學(港股)、藍思科技、匯頂科技、通達集團(港股)、三環集團、順絡電子、丘鈦科技(港股)、水晶光電、卓翼科技、光弘科技、普路通、奮達科技、開潤股份、合興包裝、共達電聲、碩貝德、勁勝智能、萊寶高科、超聲電子、瑞聲科技(港股)等上市公司均是小米供應商!
-
ipo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2瀏覽量
32608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7瀏覽量
144415 -
雷軍
+關注
關注
3文章
614瀏覽量
24821
原文標題:港股最大IPO,深度解讀小米招股書!
文章出處:【微信號:zengshouji,微信公眾號:MCA手機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