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制裁中興事件?
我們知道幾個事實就可以了。
1:激活令是可以和解的,還是可以談的。
這已經不是中興第一次遭遇此事件。
2016年中國時間3月7日,美國政府以中興向伊朗出口為由,宣布對中興進行了出口管制,什么是出口管制呢?也就是美國供應商在向中興出口任何貨物之前,必須先獲得一份美國商務部出具的出口許可,當然這個出口許可獲取的時間長短先不說,而且很有可能被拒。這個事實上讓中興的供應鏈大大受損。
中國政府為此還專門派出談判小組和中興一起到美國談判。
當然了,中興當時的做法是什么呢----認慫,畢竟美利堅掐著自己脖子。
中興通訊表示“積極配合美國所有相關機構的調查”。
到2016年3月24日在中國政府和中興企業的努力之下,美國商務部宣布給予中興及負責中興采購的公司中興康訊臨時許可,中興得以進口生產所必需的零部件。但臨時許可只是到2016年6月30日,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后續談判中,美國方面兩次延長了臨時許可,一直到2017年3月7日,中興宣布,公司已經與美國政府就美國政府出口管制調查案件達成和解。
中興通訊與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的協議簽署即生效,與美國司法部的協議在美國德州北區法院批準后生效。法院批準后,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簡稱BIS)簽發其與中興通訊和解命令。
作為和解協議的一部分,中興通訊同意支付892,360,064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此外,還有給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300,000,000美元罰金被暫緩。是否支付,取決于未來七年公司對協議的遵守并繼續接受獨立的合規監管和審計。共計8.9236億美元罰金+3億美元延遲罰金。
至此從2016年-3月7日-2017年3月7日,剛好一年的美國制裁中興案落下了帷幕,當然中興是損失慘重的,首先是三個高管的職業生涯被影響,總裁史立榮被更換,同時支付了8.92億美元(約62億人民幣)罰款。這個代價十分慘重,因為2011到2015年,中興的凈利潤之和僅為59.85億元,
從2016年的案例,我們其實可以得出結論,出口管制也好,出口禁令也好,都是可以取消的,可以和解的。
4月17日針對美國商務部的禁令,
我國商務部是這么說的:
“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公司采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中興公司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希望美方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并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方說的很清楚,對美方還是抱有“希望”,同時“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同時最后不忘威脅一句,你禁止出口搞個幾天還可以,別搞久了,見好就收,否則我們也要采取必要措施的。
中興的聲明是這樣的:
“中興通訊已獲悉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拒絕令。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同時內部信是這樣的(節選):
“公司全體同事: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公司激活了拒絕令。公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當前,公司各個領域都在分析并制定應對舉措,全力以赴、直面危機。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需要八萬中興人共同的力量。”
也就是說,不只是2016年的案例說明了出口禁令是可以撤銷和和解,而且今天不管是中國商務部的回應,還是中興通訊的反應,都說明了這一點,那就是存在和解的可能性。
2:這是一起中興給員工發2016年度獎金導致的制裁,美國商務部本次并沒有指責中興繼續出口產品給伊朗和朝鮮,不要和2016年的出口伊朗和朝鮮事件搞混,
其實從2014-2017年,如果沒有美國的罰款,中興處于發展良好的狀態,凈利潤連年上升,股價也從2014年的11元左右上漲到現在的30元左右,4年時間不到股價漲到了三倍啊。
就凈利潤而言,2014年為26.3億元,2015年為32.1億元,2016年虧損23.6億元,但是如果不計算給美國的罰款,凈利潤為38.3億元,2017年凈利潤進一步上漲到45.7億元。
玩戰略得心應手無比純熟的美國人,在2017年的和解協議里面留了后手,那就是3億美元罰款暫緩,并且還要看未來七年是否遵守協議。
所以嘛,主動權還是在美國人手上,是不是遵守協議,還是美國人說了算。
這次美國商務部為什么指責中興違反了協議呢?
其中關于原因是這么寫的:
“In sum, through those two letters, ZTEinformed the U.S. Government that the company had taken or would take actionagainst 39 employees and officials that ZTE identified as having a role in theviolations that led to the criminal plea agreement“”
中興于2016年11月、2017年7月向美國政府提交的兩封信中稱,公司已經或即將對此前認定違規的39名員工進行了處分。
“In fact, and as ZTE now admits, theletters of reprimand described in the November 30, 2016 Jetter were neverissued until approximately a month after BlS's February 2, 20 18 request forinformation, and all but one of the pertinent individuals identified in theNovember 30, 2016 or July 20, 2017 letters received his or her 2016 bonus.
2018年2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要求中興通訊提供階段性報告,要求提供向美國政府提交的兩封信中提到的所有員工的職位,權責,工資和獎金信息。
根據美方展開的調查,最終“中興通訊承認,直到被要求階段性報告一個月之后(寧南山注:即2018年3月),中興并沒有對員工開出處分信函,而且除了一名員工之外,所有相關員工都拿到了2016年的獎金。”
2018年3月13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發函告知中興通訊,由于違反了和解協議中的待定條款,對中興的待定制裁會生效。信函中給予了中興通訊回應的機會,中興于2018年3月16日作出了回應。
美國商務部執行秘書長Richard R. Majauskas評估了中興通訊的回應,加上根據美國商務部跨年調查期間中興通訊對美國政府的應對,他認為中興進行了欺騙之舉,做出虛假陳述,還重復違反美國法律。最終,Majauskas簽署了對中興實施禁令的文件。”
簡單的說,中興對自己員工還不錯,39個員工有38個拿到了獎金,
另外根據路透社的報道,39個員工開除了4個。
因此把美國商務部的禁令和路透社的報道綜合來看,
39個涉及事件的員工開除了4個人,另外35個人在職。
同時總共38個人拿到了2016年度的獎金,換句話說即使被開除的人也是拿到了2016年度的獎金了的,這非常人性,非常合理。
簡單的說,這是一起“給員工發獎金導致的制裁”
現在網上很多言論都在說中興是如何如何蠢,什么出口的文件還有各級領導簽字,什么把伊朗的名字改成卡塔爾,如何如何很容易就讓美國人抓到了賣東西到伊朗的把柄,
網上還流傳著各種中興如何應對出口伊朗合規事件的內部文檔,這些文檔都是2016年事件的,和現在的這起制裁沒有關系。
其實這是把2016年的制裁事件和現在的制裁事件搞混了,是把兩年以前的事情拿到現在來說。
所以目前的這起事件很清楚,美國商務部也沒有說中興還在繼續往伊朗賣東西違反了美國法律。
不過即使你不朝伊朗賣東西了,美國人還是可以找到理由搞事情,因為你給涉事的員工發獎金,并且沒有對美國說實話嘛,
其實沒有處罰員工并且還發了2016年獎金這個事情,可以大,也可以小,
往大了說就是違反協議要禁止出口往死里整,往小了說就是中興立即整改并其罰點款算了。。
所以單靠中興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要國家力量出手。
另外說一句,中興其實并不弱小,2017年中興旗下的集成電路公司中興微電子完成銷售額76億元人民幣,而2016年大約為56億人民幣,這個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作為一個系統設計和集成廠家,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只不過還無法完全覆蓋中興所有的芯片采購,中興的國外同行,愛立信和諾西,其芯片同樣大量需要外購。
制裁,本來就是美國政府統籌了美國所有產業力量對中興的不對稱作戰。
3:中國有事找高通,美國有事找中興;打擊中國,中興是一個合適的目標。
2015年2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宣布對高通處以人民幣60.88億元罰款,兩年后的2017年3月,美國人對中興罰款8.92億美元,也是差不多60億人民幣,這里面有沒有反擊的關系,我們不得而知。
這次美國又找上中興,感覺中興真的是有點倒霉,那么為什么美國人總是找中興麻煩呢?
即使中興給承諾要處罰的員工發了獎金,但是畢竟也按照承諾開除了四名員工,為啥非要搞出口禁令,這明擺著是要把中興置于死地,也就是說,懲罰的尺度為什么會這么大。
在這起事件之前,4月份已經爆出新聞,中國商務部繼續延遲了對高通收購NXP的審批,這和中興宣布被制裁是否有聯系,我們無法確認,
因為美國過去一兩年對中興的調查和監控一直在進行,正如中國對高通收購的審查也一直在進行一樣,出現了這個結果我們無法確認關聯。
但是呢,2015年中國罰高通,2016年美國制裁中興,
2018年4月中國商務部延長對高通收購審批,2018年4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興出口禁令,總感覺兩國是不是打高通,打中興上癮了。
那么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
我們面臨一個敵人的時候,肯定是要打對方軟肋,而盡量減少己方的損失,這是人與人,國家與國家競爭和對抗的最基本的原則。
比方說,在航空領域,我國就總是喜歡拿波音搞事情。
具體到電子科技領域,為什么我朝老是喜歡拿高通作文章,看一下他們的財報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在高通2017財年產生的223億美元收入中,65%來自中國,而在2016年財年這個數字還是57%。相比之下,在博通公司2017年的收入當中,有54%來自中國市場。
高通太依賴中國市場了,同時又是美國半導體兩強之一,拿出來搞事情,是比較合適的。
那么美國為什么老是喜歡搞中興呢?下圖來自Gartner,統計的2017年全球采購芯片最多的十個公司,可以看到全球前十名中有三家中國公司,聯想,華為,步步高電子,排在世界第4-6位,
在2017年,聯想采購了146.71億美元芯片;華為采購了142.59億美元的芯片;步步高采購了121.03億美元的芯片,相比之下,中興公司芯片采購金額就少的多了,尤其是占美國大公司博通和高通這樣的公司的采購比例,非常低。
當然了,多說一句,如果正常發展,幾年內我國中興科技公司和小米科技公司很快也會進入這個榜單,也就是全球十大知名電子品牌科技公司,10個有5個來自中國,中國占50%,所以在系統和品牌領域,我國實力已經夠強了。
打中興,對美國的影響并不大,而對中國的心理震撼卻很大,所以非常合適。
為什么說對美國影響不大,畢竟總的采購金額還是少,我們看美國股市的反應就知道了。
制裁中興的消息出來之后,4月16日美國股市收盤,高通下跌1.72%、美光下跌1.11%、博通上漲0.98%、英特爾上漲1.04%、Oracel上漲0.35%,
就是因為由于中興占以上巨頭采購量較小,因此對其影響不大,博通和英特爾甚至還漲了。
但是與此同時,中興采購量占自身出貨量30%的ACIA暴跌35.97%,Oclaro下跌15.18%、Lumentum下跌9.06%、finisar下跌4.05%、inphi下跌4.05%、fabrinet下跌9.81%、AAOI下跌0.73%,但是這些公司的體量和規模都不大。
因此,實事求是的說,中興受制裁,除了一些美國小公司以外,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并沒有多大影響。
4:孤獨的挑戰者—中國芯片產業在全球處于什么位置?
在討論美國制裁中興對我國到底有多大影響之前,我們要搞清楚兩個基本事實,
第一個事實:按照全球標準來看,中國的芯片設計產業并不弱,
中國的芯片設計產業,2017年銷售額達到了2073.5億,第一次超過了2000億,增長了26.1%,注意這只是統計了中國本土芯片企業的情況,不包括外資在華設計研發中心。
2017年我國自研的集成電路在全球的占比大概是7.78%,2016年是7.3%,
一年的時間大約上升了0.48個百分點,從絕對額來說并不高,但是從增長幅度來說,是在7.3%的基礎上提高了6.58%。
占全球7.78%,這個比例當然比美國低,但是這個銷售額在2017年也首次超過了***地區(2016年曾經實現了單季度超越***)。
如果不算全球無晶圓制造設計公司的話,2017年我國芯片設計產值已經排在全球第二位了,我國海思,紫光展銳,匯頂科技,兆易創新,中興微電子等都發展不錯。
當然了,如果把韓國的三星,海力士,日本的東芝,索尼,瑞薩,歐洲的英飛凌,NXP,ST意法半導體這些有IDM(設計和制造一體)算進來的話,我國就不是第二了。
可惜這方面全球沒有把IDM的設計產值部分拿出來的權威排名,不過就算我國低于韓國,日本,歐洲,也是世界第五位,我估計按照國家排名,我國很可能是在第四名左右,也就是在美國,韓國,日本后面,和德國可以比較一下,畢竟德國有個英飛凌。
第二個事實:中國可以說是美國以外全球唯一的芯片全領域挑戰者。
關于中國芯片國產化情況,我在網上看到很多圖片,流傳比較廣的是這個,資料來源寫的是《2017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分析》,
這張圖是有誤導性的,比如里面的MCU,國產芯片占有率是2%,里面寫的是工業應用,實際上MCU的應用領域除了工業領域,還有消費類電子領域,汽車領域等等,
MCU目前的確是海外大廠瑞薩、NXP、TI、ST等廠商占據主導地位,
但在消費類電子領域我國中穎電子的MCU做的就不錯,小家電MCU市占率全球第二,公司是國產家電MCU主控芯片的領軍企業
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創出新高,達6.852億元,增長32.46%,凈利潤為1.336億元,增長24.16%
我國兆易創新公司也在大力開發MCU,其主力產品GD32 是中國 32 位通用 MCU 領域的主流之選,2017年兆易創新來自MCU的收入達到3.11億人民幣,猛增58.23%。
另外就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現場可編輯門陣列)來說,
這個表格里面寫的市占率是零,那這樣我國豈不是沒有FPGA生產企業了?
事實上FPGA是我國核高基項目支持發展的四大高端芯片之一。
目前就市場發展來看,FPGA有點類似于存儲器的態勢,那就是市場空間增長較快,增速超過了其他芯片。2014年全球大約有50億美元的空間,今年估計能到60-70億美元。
這個FPGA目前處于什么狀態呢?
目前全球FPGA市場被四家美國公司壟斷Xilinx、Lattice、Altera(已被Intel收購)、Actel(已被Microsemi收購)。當然了,具體的說是Silinx和Alter這兩家。
多說一句,下圖里面的男子是廣東高云半導體的CEO朱璟輝(如果我認錯了請朱總聯系我更正),高云半導體就是我國一家專門做FPGA芯片開發的設計企業。
全球四強里面的Lattice(萊迪斯)這一家想必國人看起來覺得眼熟,沒錯,我國曾經試圖收購萊迪思,
2016年4月,中國的CanyonBridge提出收購Lattice。11月3日,Lattice接受收購要約,宣布將被CanyonBridge以1.3億美元收購所有流通股包括自身債務。
一個想買,一個想賣,多么美好的事情,不過這個收購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認為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有威脅,所以一直無法通過審核。2017年9月14日,特朗普直接下達行政指令叫停了交易。中國試圖通過收購獲取FPGA技術的努力宣告失敗。
2016年的營收,賽靈思21.67億美元,Altera14.86億美元,Microsemi 2.97億美元,Lattice 1.44億美元,其他公司基本上就很小了,像Quicklogic,營收才1100萬美元。
FPGA由于各種專利壁壘,讓后來者進入代價很高,即使是英特爾,也是通過167億美元收購了Altera才進入了FPGA市場,這創下了英特爾歷史上的收購記錄,從這個驚人的收購價格,也看出了英特爾對FPGA芯片的高度重視,FPGA有點類似于這兩年漲價漲瘋了的存儲器,市場空間在快速發展和擴大,不然英特爾也不會巨資收購。
實際上,雖然美國是壟斷,不過全球在美國以外,還有一個國家在不停的努力攻克FPGA,那就是中國。
2014年《電子商情世界》曾經報道我國有一家公司量產了FPGA,稱之為“世界上除美國硅谷以外唯一自主研發并成功量產FPGA芯片的公司”。全球主要只有美國能量產,也可見其開發難度。
這家公司就是京微雅格,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家公司經營狀況并不好,所以我們先不討論。
FPGA也一樣有國家隊在搞,深圳紫光同創就是國家隊,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人民幣1.5億元,是上市公司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
紫光同創總部設在深圳,同時在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和北京海淀區分別設有分公司。
當然了,紫光國芯旗下還有另外一家深圳國微,也在做FPGA產品,不過國微沒有紫光同創專注。在這里我就想提意見了,既然都是紫光國芯旗下,為什么不把深圳國微的FPGA業務和紫光同創合并呢?力量分散了真的是好事嗎?下圖是紫光同創的首頁。
該公司還在主頁宣稱做出了中國第一款千萬門級高性能自主產權FPGA
2017年11月,紫光國芯對紫光國創進行了增資,成立成都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約為5.97 億元人民幣,預計于2020 年建成,推進FPGA以及相應的EDA工具開發
上海安路科技成立于2011年,其核心團隊就來自于中國收購未果的萊迪思,
這家FPGA公司就被我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中的兩家投資,一家是杭州士蘭微進行了B輪投資,2015年獲得了安路科技6%的股權,
2017年5月的C輪投資是華大半導體,另外上海市政府的集成電路基金“上海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投了錢。
按照上海安路自己的話來說,
“但是現有的產品比較集中于FPGA的中低端。安路當前已經形成了從小規模CPLD(Elf-300、Elf-650)到2百萬門FPGA(EG-4、AL3-6、AL3-10、AL3-S10、EG-20、EG-D20)的系列器件,以及一顆已經實際應用了的千萬門級FPGA IP核(AL3-130)。再往前發展,安路科技的方向一定是技術更復雜、工藝制程更先進的千萬門級FPGA。但是高性能/高容量的FPGA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更多的高水平研發人員、以及堅定的支撐平臺,是不可能實現的。”
實際上呢,像上海安路這樣的公司,業內人士估計其2016年的銷售額也就是大約200萬美元左右,所以急需資金的投入,缺錢是安路遇到的最大問題。
所以2017年當傳出上海一家集成電路企業貝嶺科技要收購安路的時候,還是讓人感覺比較高興的,畢竟貝嶺一年有超過5個億的銷售額,雖然也并不多,但是也比安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2015年,士蘭微僅僅用1000萬人民幣就獲取了安路6%的股權,可見安路的發展,資金是最大障礙之一。
另外還有,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
其核心技術人員上海交大的宋寧博士,和畢業于清華的CEO朱璟輝,都是在萊迪思工作多年的技術人員。
高云主要是開發國產FPGA解決方案并推動其產業化,可提供包含芯片、設計軟件、軟核、參考設計、演示板等一站式服務。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發展,先后推出了晨熙、小蜜蜂兩個家族、4個系列FPGA產品,涵蓋了11個型號、50多種封裝的芯片,其中GW2A-55是國內首款400萬門級中密度FPGA器件。
2018年4月,高云半導體被評為“中國IC設計獎”評為“五大中國最具潛力IC設計公司”
國內做FPGA的公司還有一些,例如復旦微電子等等。
以上的MCU和FPGA只是例子,實際上在這些例子里面,我們有一種強烈的期待,那就是我國事實上已經有大量的優秀技術人員在創業,也有優秀的芯片設計公司不斷出現,但是他們最為缺乏的,是資金。我們的集成電路大基金,主要集中投龍頭企業,這個邏輯當然也沒問題,但是也可以對新興企業多點關注,他們真的很缺資金,能出幾家優秀企業就不得了。
除了MCU和FPGA,我們再看看其他的芯片,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簡稱“核高基重大專項”)位列16個科技重大專項首位,也被稱之為“01專項”。
其中主要涉及的四種芯片:CPU,DSP,FPGA,存儲器,我國都有在做,其中FPGA進展最慢,另外三種,存儲器大家很熟悉了,長江存儲,兆易創新+合肥長鑫都在全力攻關,
CPU在移動端的海思和展銳已經有相當大的份額,這個不用太擔心。
除了上述移動端外,在桌面CPU也有較大進展,雖然還遠遠不如英特爾,
2017年11月20日,科技部會同工信部組織召開了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發布會。
兆芯是國產CPU中的典型。在2017年的中國工博會上,兆芯展出了即將發布的新一代開先KX-5000系列國產X86處理器。這款基于28nm工藝的高端通用CPU芯片,不僅運算性能大幅提升,并可同時兼容X86和Linux系統,搭載該款芯片的整機可完全滿足普通用戶日常辦公。
據介紹,憑借持續技術創新,國產CPU的單核性能快速提升。有數據顯示,飛騰、龍芯、申威和兆芯等國產CPU的單核性能從“十二五”初期不到Intel i3CPU的10%分別提升到36.4%、33.3%、25.8%和51.5%。
有人有疑問,我國芯片確實可以造,也有不少商業應用了,但是是否自主可控?
包括胡偉武,倪光南,沈昌祥,田斌等我國集成電路行業專家其實已經定出了
判斷是否為自主可控的核心三要素:
一、CPU研制單位是否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也就是必須本土企業。
二、CPU指令系統是否可持續自主發展。
指令系統是計算機的抽象模型,是CPU對上層軟件呈現的接口,是CPU自主發展的基石。可持續自主發展的指令系統必須是自主設計的,或者持有國際上已有指令系統的長期有效授權并且可以自主拓展新指令,這樣才能在知識產權上和未來的發展變化中不受制于人。
龍芯的胡偉武博士對此有解讀:
“如果得到境外企業指令系統授權,但授權是有期限的,到期后境外企業可以終止授權或漫天要價,則會使我們基于該指令系統辛辛苦苦建立的產業生態付之一旦。如果自己不能隨著應用的要求添加指令,則只能亦步亦趨地跟隨別人的技術路線,難以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
例如申威就是用自己的“SW64”指令集,SW是申威的縮寫。
三、CPU核源代碼是否自己編寫
這里的CPU核源代碼主要是指處理器的微結構設計,也就是處理器核心的硬件源代碼要是自主編寫、設計的,而不是來自于第三方授權。
為何CPU核源代碼要自己編寫而不能來自于第三方授權?
因為CPU是一個巨復雜系統,掌握CPU設計的核心技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國外第三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設計技術告知國內企業,所以“引進吸收再創新”模式在CPU設計行業并不是那么適用。
按照胡偉武博士的說法:“Intel的CPU中最近發現的“熔斷”和“幽靈”隱患給業界一個啟示,即使設計者對CPU的復雜度引起的安全隱患都難以完全把握,更別說是看別人的設計了。
不少國內CPU企業靠著從第三方公司獲得的軟核授權甚至硬核授權“攢”CPU,他們并不真正知道處理器核心代碼怎么寫,更沒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設計能力。因此,CPU核源代碼是否自己編寫是判別一個處理器團隊是否具備設計CPU能力的關鍵。”
按照這個標準,申威,龍芯等都是自主可控CPU。
另外在DSP領域,我國雖然在商業領域基本是空白,市場份額基本被美國德州儀器等廠商壟斷,但是在雷達等軍用領域,已經開始大量使用中電14所開發華睿系列DSP芯片,在軍用領域實現了進口替代。
多說一句,中國電科作為國家隊,在模擬芯片領域也發展較快,2014年中國電科應用于光通訊的MG2000完成設計研發并批量生產,華為成為了該芯片的主要客戶,2015年中國電科發布的MG1015+MG1021主要應用于通信基站,也在中興通訊測試通過并批量發貨。
所以說起國家隊,真的不要以為只有紫光集團一家。
模擬芯片領域,我國2017年還有一家芯片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了,那就是深圳圣邦微電子2014-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是3.26億元、3.94億元、4.52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是0.60億元、0.70億元、0.81億元
在CPU,存儲器,FPGA,DSP之外,
再比如GPU圖形處理芯片,目前全球三大移動GPU芯片設計公司之一的Imagination公司,這家公司曾經是蘋果iphone的供應商,目前也已經被中國收購。2018年4月紫光旗下展銳的董事長李力游擔任了Imagination的CEO,李力游是把展訊公司從低谷帶出的元老和功臣,他的上任有助于我國更好的吸收GPU技術。
另外桌面型GPU我國兆芯也在搞,還有給軍方供貨的景嘉微電子。
總之,我國在各類芯片領域,基本上都有公司在做,只是說總體比起美國,還是很弱,很多公司還達不到有強大商業競爭力的水平。
另外,我國還通過收購獲取了一些國外的優秀公司,最大的成績就是2015年對恩智浦旗下RF power(大功率功放管)部門18億美元的收購,以及2017年27.5億美元對恩智浦的旗下標準件部門的收購,也就是新成立的安世半導體,有分立器件、邏輯芯片和PowerMOS芯片,具體的說,有各種晶體管,二極管,濾波器,邏輯門等等。
安世半導體公司在全球有1.1萬名員工,目前運營依然是獨立運營,總部在荷蘭,2016年大約有11億美元的營收,這家我國控股的公司我國需要好好進行技術引進和消化。
5:美國制裁中興,對我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看了前面的事實,我相信大家多少心里有底了。
短時間內,美國人的制裁對中興而言,后果將是災難性的,
大批訂單將會延遲交付,會帶來罰款,同時會有很多訂單因為貨期無法滿足而取消。很多零部件短時間無法找到同等性能的替代產品。
當然中興和中國政府可以支持各大芯片企業全力研發還可以用的產品,但是也需要時間。另外,如果美國擴大制裁規模,打擊華為為首的科技公司,短時間內必然會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
但是呢,我們也要知道,
第一個是和中國過去幾十年遇到的各種狀況比較,今天的事情完全不是事情,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對中國的全面制裁,注意不是美國,而是整個西方,注意不只是半導體,而是所有行業的全方位的制裁。中國垮了嗎?沒有,還不是一樣挺過來了,甚至制裁的幾年里面經濟總體仍然是發展的。
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只是我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一環,全行業銷售收入2017年才1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看增加值,一年是幾萬億人民幣,占國民經濟比例不到10%,就算美國采取對我國全面芯片禁運,電子信息制造業下滑了,我國還有化工,軌道交通,鋼鐵,電氣機械器材,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尤其是最為龐大的汽車產業,完全可以禁止銷售通用和福特,全部轉化為自主品牌汽車。
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因為這是全面經濟戰爭,
先不說特朗普有沒有本事讓高通犧牲65%,博通犧牲掉53%,蘋果犧牲掉四分之一,另外還有波音,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通用汽車,福特汽車等等全部喪失至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其他還有美國大豆,美國天然氣…….也全部犧牲掉。
就算他能把美國國內所有資本巨頭全部說服,通過自斷雙臂的方式打擊中國,他也無法說服全世界一起制裁中國。
2017年的世界,有10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他們高度依賴中國市場。
比方說,美國自斷雙臂,寧可犧牲高通,博通,蘋果,波音,通用,福特,迪士尼,好萊塢電影,美國天然氣,美國大豆等,也不讓中國的華為,OPPO, VIVO,聯想,小米等買芯片,那也簡單嘛,中國公司搞設計,最終中國品牌產品在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組裝不就行了么,芯片全部由這些國家進口,辦法多的是。
另一方面,出口禁令對中興來說是災難性的壞消息,對我國國產芯片企業發展來說卻是天大的利好,我國各大芯片公司這幾天簡直是揚眉吐氣,喜上眉梢,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啊,各種股價蹭蹭的往上漲。
2016和2018兩次中興事件將會極大的刺激中國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入,極大的壓制了中國國內否定自主開發的不同聲音,自主研發和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資金投入將成為中國的政治正確。
有的吃瓜群眾就不理解了,怎么會有人反對投資自主研發呢?決策者怎么可能會受到這些聲音干擾呢?
我就說一個簡單的道理,你希望中國不要發展工業,
你千萬不要說中國人搞不出工業,或者說中國人不需要工業,你要說中國人需要健康,需要環保,這樣就有的吵了,畢竟想投資工廠的人也不能說環保不好吧。
那么怎樣正確的阻止中國大力投資自主研發芯片呢?方法也是很多的,
比方說,我大力宣傳中國各種芯片自主研發項目都是騙錢的,浪費資源的,如果你是決策者,一定也會受到這些信息影響,開始猶豫大力投入的決心,我投的錢不會浪費掉吧?
合理的預計,經過此次中興事件的刺激,中國在今年必然會陸續出臺各種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對資本投入,將會進一步加大,同時會繼續堅定不移推進01專項和02專項,一想到這一點,我又想感謝美國了。
一定要繼續加大資本投入,這個世界上沒有砸錢砸人搞不出來的事情。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中國的科技水平為什么會在21世紀以來產生巨大進步,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和錢的投入在1999年之后突然增大了。
看下圖,1999年我國大學第一次大擴招,從上一年的102萬猛增到160萬人。
同時中國R&D經費占GDP比例從1998-1999年開始出現了起飛。
我們都知道,1996和1999年我國發生的兩件大事,一件是臺海危機,一件是大使館被炸。這兩件事是否刺激我國開始迅猛的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和擴大R&D經費比例,大力提高發展科技需要的經費和人力,我認為多少是有影響的。
而這兩件事,中國受到的最大刺激都是來自美國人
回到集成電路,很多人以為我國真的砸了很多錢搞集成電路,大錯特錯,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要說日月光,聯發科等一大堆設計和封測產業,僅僅是一個臺積電,一年的資本投入就超過100億美元。而我國2014年成立的集成電路大基金一期,到2017年底三年多,才累計實際投資818億元。三年多的資本投入相當于***一年的資本投入。
和韓國,美國等國家更是沒法比。
我國在武漢搞長江存儲,從2016年動工到2020年建成總投資預計為240億美元,媒體說起來就是過千億人民幣投資,感覺好吊好牛逼的感覺,問題是,四五年投資240億美元算多嗎?
三星公司2017年一年的資本開支就是440億美元,
如果單看半導體, ICInsights 2017年1月的調查報告顯示,
2017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資本支出將達到 908 億美元,較 2016 年成長 35% 。其中三星半導體的資本支出由 2016 年 113 億美元,成長至 2017 年的 260 億美元
三星半導體一年就是260億美元。
相比之下我國集成電路大基金一期,三年多下來,平均每年300億人民幣左右的投資額,也就是每年50億美元的投資額。
6:我們恐懼美國,美國也同樣恐懼我們,集成電路國產化目標一旦完成,美國就會開始走下神壇
美國的強大,本質上還是由其高端制造業撐起來的,
汽車產業,美國并不是頂級國家,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汽車是一個原因但并不是核心,德國和日本在汽車工業方面都不弱于美國,甚至可以說比美國強。
ICT產業才是美國的鎮國基石,不只是高通,英特爾,博通,蘋果,德州儀器,美光,英偉達等芯片硬件公司,也有基于美國先進芯片技術存在的大批軟件公司。
2017年美國的世界五百強公司,凈利潤百億美元級別的有Facebook,通用電氣,IBM,思科,英特爾,寶潔,強生,微軟,蘋果,沃爾瑪,迪士尼,通用汽車,甲骨文,Alphabet(谷歌母公司),Verizon,AT&T,Comcast,總共17家。
再具體一點,零售業1家,日化業2家,娛樂業1家,汽車業1家,其他制造業(通用電氣)1家。總共6家,剩下的11家全部是ICT行業的公司
ICT產業一旦被中國趕超,僅靠其他產業是撐不起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的,更何況,汽車和航空航天等,中國也在不斷的追趕。
中國制造2025年,明確的提出: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志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來看,中國企業正在不斷的完成對全球電子產業品牌的份額控制,目前全球性電子品牌國外主要是蘋果和三星兩家,其他如戴爾,惠普等,終端銷售額金額都遠不如蘋果和三星。
而國內在家電,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領域形成了華為,OPPO, VIVO,小米,聯想,中興等各具特色的競爭力企業。市場份額在逐漸向全球50%靠攏。
2017年,中國進口了全世界一半的集成電路,如果中國完成了70%的國產化,那就是35%的全球份額,加上現在本來就在中國本土設計和生產的部分,全球市占率會達到40%。
當然了,我國政府說的國產化是包含了外資在華企業,如果看純粹中國本土芯片設計企業2017年的全球市場份額是7.78%,按照目前25%的增速,三年多翻一倍。到2025年9年的時間預計也能達到20%左右甚至更多。
美國為什么恐懼我們?因為中國在逐漸控制下游品牌之后,開始借助系統的力量不斷往零部件領域漫延,我國下游品牌份額,以智能手機為例,已經占到全球的50%了,不管是華為,中興,小米,OPPO,VIVO都在大力扶持國產,這不是愛國熱情,而是中國本土供應商確實在溝通,響應速度,服務,技術進步方面做的越來越好。
如果我們手機上的集成電路完全實現國產化,那意味著也是全球50%的份額,形成中國VS全球的局面,這其實是多么驚人的成就。
中國芯片設計業2017年7.78%的全球份額,還比較低,自主化程度不高,這是中國現在恐懼美國的原因;
而中國芯片設計業2017年26.1%的增速,又非常驚人,而ICT產業又是美國的基石產業。這是美國現在恐懼中國的原因。
2016年美國人制裁中興的時候,中國的芯片設計才占世界份額的7.3%,今年美國人再次制裁中興,預計今年中國芯片設計的份額占世界比例會上升到8.5%左右了,和2年前相比,中國在不斷變得更強。
最后,我說下我對此次芯片戰的想法,這篇文章的標題叫做勇敢者的游戲,為什么呢?
這次中興芯片事件出來后,國內聲音總體是悲觀的,但是我卻是樂觀的。
從一二十年前,美國打的是我們的紡織品和服裝,到今天選擇在芯片上搞事情,
說明我們打的經濟戰役,是越來越高級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我國的快速進步,就跟打游戲闖關一樣,越往后難度越高,越往后場景越高級,越往后boss的能力值越高,挑戰也就越大,然而當你發現,最大的一關挑戰成功之后,后面就再也沒有了,這款游戲就打通關了。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民族,是根本無法也無力闖關到最后階段的,因為越往后越難,芯片戰這種高級東西,他們只有看熱鬧的份,沒有上場的資格。
如果這個世界有大boss,有一個霸主,那么毫無疑問就是美國了,
在這個地球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和民族有挑戰美國的勇氣,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有三個國家曾經試圖挑戰美國,坐上霸主的位置,一個德國,一個蘇聯,一個日本,他們都被打的鼻青臉腫,德國被美國炸成一片廢墟,蘇聯被肢解,日本被廣場協議搞成失去的二十年,他們都喪失了挑戰美國的信心和能力。
德國人,俄國人,日本人,他們都作為挑戰失敗者躺在了路邊,卻發現一群中國人還在朝前走,
“你們瘋了嗎,前面的那個霸主可是美國啊,我們那么優秀,比你們中國人優秀多了,你們中間就有人無比的崇拜我們,連我們這樣的優秀民族都干不過美國,你們怎么可能?”
“我知道這很難”中國人淡淡的回答道。
“那你們為什么還要一直朝前走?”
中國人裂開嘴笑了,說:
“因為那個位置,本來就是我的啊”
-
半導體產業
+關注
關注
6文章
509瀏覽量
34372 -
中興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97瀏覽量
66201
原文標題:勇敢者的游戲——由中興開始的2018中美芯片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guanchacaijing,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