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半導體與物理
原文作者:jjfly686
本文介紹了在芯片制造中的應變硅技術的原理、材料選擇和核心方法。
隨著晶體管尺寸進入納米級,傳統硅基器件的性能面臨物理極限,包括量子隧穿效應導致漏電流激增,柵介質變薄引發遷移率退化,以及短溝道效應加劇。應變硅技術通過對溝道施加機械應力改變硅晶格結構,從而優化載流子遷移率,成為延續摩爾定律的關鍵手段。
PMOS與NMOS的材料選擇:SiGe與SiC
為了分別滿足PMOS(空穴導電)和NMOS(電子導電)的需求,需采用不同材料引入特定應力:
PMOS:SiGe(鍺硅合金)引入壓應力
鍺(Ge)的晶格常數比硅大4.2%。當PMOS的源漏區替換為SiGe時,其晶格膨脹會擠壓溝道硅層,產生壓應力,使空穴遷移率提升50%以上。在20 nm節點中,SiGe中鍺含量達55%,通過優化外延層位置(如將SiGe晶體邊緣靠近溝道)進一步增強應力。
NMOS:SiC(碳化硅)或摻碳/磷硅引入張應力
碳(C)的晶格常數比硅小38%。在NMOS源漏區引入摻碳硅外延層(如Si:C或Si:C/P),可拉伸溝道晶格,產生張應力,使電子遷移率提升20%。需平衡材料穩定性與應力強度。例如,碳摻雜需精確控制濃度以避免晶格缺陷。
應變引入的核心方法
選擇性外延替換源漏區
刻蝕原有源漏區→外延生長SiGe(PMOS)或Si:C(NMOS)→退火激活摻雜原子。
應力記憶技術(Stress Memorization Technique, SMT)
通過掩膜邊緣位錯誘導張應力。例如,在45/32 nm節點中,采用預非晶化離子注入(PAI)+氮化硅應力覆蓋層,退火后形成位錯,提升NMOS短溝道遷移率10%。
-
NMOS
+關注
關注
3文章
327瀏覽量
35213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909瀏覽量
140158 -
芯片制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62瀏覽量
29398
原文標題:芯片制造中的應變硅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芯片制造過程和生產工藝
最全最詳盡的半導體制造技術資料,涵蓋晶圓工藝到后端封測
可控硅及組件-廠家介紹
如何實現具有較大信號輸出的硅應變計與ADC的接口
如何實現較大信號輸出的硅應變計與模數轉換器(ADC)的接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