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能源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能源革命的核心任務。企業微電網作為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能化管理需求日益迫切。
安科瑞EMS3.0微電網智慧能源平臺通過接入DeepSeek的AI技術,實現了從數據監測到智能決策的跨越式升級。這一創新不僅響應了工信部《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的政策要求,更為企業提供了高效、低碳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一
安科瑞EMS3.0的技術架構與功能升級
安科瑞EMS3.0平臺以“聚合、協調、優化”為核心,支持分布式電源、儲能、充電樁、重要負荷等多場景的接入。
通過能量協調控制器(ACCU),平臺可實時采集光伏發電、儲能狀態、充電樁運行等數據,并執行防逆流、需量管理、峰谷套利等調度策略。
其功能涵蓋能源計量、電力監測、數據預警、能量調度與智慧運維,為企業構建了完整的能源管理閉環。
DeepSeek的AI賦能
接入DeepSeek的AI算法后,平臺實現了三大突破:
1
自然語言交互
用戶可通過指令直接查詢實時能耗、發電數據、設備狀態等信息,系統自動生成可視化報告,大幅降低操作門檻。
2
多模態數據分析
整合歷史數據、實時監測與外部環境信息,生成精準的能源優化建議。例如,輸入“本周光伏發電量對比分析”,系統可秒級呈現多維度分析結果。
3
預測與優化能力
基于深度學習的光伏發電預測和負荷需求預測,顯著提升新能源消納率,降低企業最大需量,實現有序用電與峰谷套利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
政策導向
解讀工信部《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
2025年3月,工信部發布《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明確提出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能耗與碳排放的“精準計量、精細管控、智能決策與可視化呈現”。其核心目標包括:
1
構建系統架構
涵蓋基礎設施、數據采集、模型組件、業務應用六大層級,強調數據安全與可擴展性。
2
強化功能模塊
要求能碳管理中心具備能耗分析、碳足跡核算、供應鏈碳管理、預測預警等能力。
3
技術合規性
算法模型需符合國家標準,如《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 2589)、《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GB/T 24067)等。
安科瑞EMS3.0與DeepSeek的融合方案,完全契合《指南》要求:
1
數據采集與處理
通過智能儀表、系統對接、手工填報等多渠道獲取數據,并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安全。
2
模型合規性
碳排放核算模型嚴格遵循生態環境部《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能效對標模型對接國家能效限額標準。
3
功能覆蓋
平臺已實現《指南》中提出的能源消費分析、碳資產管理、預測性維護等核心功能。
三
應用場景:從理論到實踐的落地價值
1
虛擬電廠運營
通過聚合分布式能源資源,安科瑞EMS3.0可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執行需求側響應與輔助服務。例如,在用電高峰時段,系統自動調度儲能放電或調整負荷,降低電網壓力并獲取市場收益。
2
工業園區能效優化
在工業園區場景中,平臺可協調多臺能量控制器,實現集中監控與能效診斷。例如,某園區通過分析能流桑基圖,識別出空壓機能耗占比過高,優化后年節電量達15%。
3
預測性維護與安全管控
DeepSeek的AI算法可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提前預警負載過載、溫度異常等隱患。某制造企業通過系統預警,避免了變壓器故障導致的停產損失,維護成本降低30%。
四
未來展望:AI+能源的雙輪驅動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深化,安科瑞EMS與DeepSeek的合作將持續迭代:
1
精準預測與調度
通過大模型提升新能源發電預測精度,優化微電網內部的能源平衡。
2
碳足跡全鏈路管理
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回收,實現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助力企業應對國際碳關稅壁壘。
3
跨系統協同
推動能碳管理中心與工業互聯網平臺、政府監管平臺的數據互通,構建區域級能源協同網絡。
結論
安科瑞EMS3.0接入DeepSeek的實踐,標志著能源管理從“信息化”邁向“智能化”。這一技術融合不僅提升了企業能效與安全水平,更通過精準的碳數據管理,為“雙碳”目標提供了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未來,隨著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AI+能源”模式將成為工業綠色轉型的核心引擎,助力我國在全球能源變革中占據先發優勢。
審核編輯 黃宇
-
EMS
+關注
關注
2文章
327瀏覽量
38729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2960瀏覽量
272672 -
DeepSeek
+關注
關注
1文章
698瀏覽量
5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