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巨頭們紛紛將目光投向AI眼鏡領域,經歷了一年的“質疑-理解-接納-超越”過程,AI眼鏡市場從RayBan Meta的一枝獨秀,迅速轉變為百家爭鳴、數十款新品競相登場的壯觀景象。這一變革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年前的智能音箱“百團大戰”,同樣由硅谷科技巨擘(如谷歌、亞馬遜)拉開序幕,吸引了眾多互聯網巨頭與科創企業的積極參與,共同推動了智能音箱的普及浪潮。
如今,廠商們再次蜂擁而入AI眼鏡市場,其中不乏智能音箱大戰中的老將(如谷歌、蘋果、百度、天貓精靈、小米、Rokid等)。面對這一場景,人們不禁遐想:AI眼鏡是否會步智能音箱的后塵,成為下一個消費熱點?“百鏡大戰”是否會沿著“百箱大戰”的軌跡前行?
更為重要的是,“百箱大戰”促使語音交互產品走向成熟與普及,那么AI眼鏡又將如何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來全面梳理并展望未來。
“百鏡之戰”已然拉開帷幕,AI眼鏡的發展現狀如何?目前,百度、阿里、小米、聯想等科技大廠,以及Rokid、雷鳥、閃極等創新企業和傳統眼鏡制造商,均積極布局AI眼鏡市場。據彭博社報道,蘋果也在秘密推進代號為「Atlas」的AI眼鏡項目。
然而,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AI眼鏡仍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那么,AI眼鏡究竟為何物,與普通眼鏡有何不同?在初創領域,尋找成功商業模式的對標者已成為慣例。在AI眼鏡領域,絕大多數廠商都將Ray-Ban Meta視為標桿。憑借卓越的銷量,Ray-Ban Meta不僅成為全球最暢銷的AI眼鏡,也成為后來者學習與借鑒的對象。
類Ray-Ban Meta的AI眼鏡,在外觀上更貼近普通眼鏡,相較于VR/AR等近眼顯示設備更為小巧便攜。功能上,它們與普通眼鏡存在三大差異:一是具備拍攝功能,通過語音、按鍵或敲擊實現快速拍攝;二是能夠實時獲取、分析與處理視覺信息,實現與外界的交互;三是引入大模型,提升語音識別、噪聲過濾、語義理解等能力。
在此基礎上,部分廠商已開始探索加入差異化功能,如近眼顯示、特殊需求滿足等。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硬件品類,AI眼鏡的產品體驗尚未完全成熟。硬件方面,受限于重量與體積,AI眼鏡的電池續航能力有限,佩戴舒適度也需進一步提升。軟件方面,端側AI的協同優化尚需加強,以確保實時性與準確性。
那么,為何科技巨頭們會如此熱衷于AI眼鏡市場呢?從時機上看,AI眼鏡與初期的智能音箱市場相似,產品尚未成熟,但巨頭們仍選擇搶跑,以免錯過下一個交互中樞的“鑰匙”。AI眼鏡作為視覺中樞,有望成為開啟物理世界數字互動的關鍵。其佩戴時間長、第一視角直觀高效等特點,使得服務生態的商業潛力巨大。
回顧智能音箱市場的“百箱大戰”,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智能硬件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只有具備深厚技術布局和成本承受能力的廠商才能屹立不倒。因此,AI眼鏡廠商在進入市場前需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同時,AI眼鏡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比智能音箱更為艱難。視覺的獨占性和高頻使用特點,使得消費者對AI眼鏡的產品成熟度要求更高。此外,視覺的高度個性化也限制了AI眼鏡的商業化速度。
盡管如此,AI仍是智能硬件的“勝負手”。在未來的產品成熟期,AI將成為AI眼鏡的主要溢價模塊。廠商們需加強眼鏡與AI的深度結合,推動技術升級與功能迭代。通過結合本土化AI、計算攝影和內容服務生態等技術手段,優化產品體驗并提升產品價值。這將為2025年的消費電子市場帶來新的變革與機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32 -
智能音箱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784瀏覽量
787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