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當今數字化信息管理的時代背景下,身份證識別技術在眾多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聚焦于一款專為 Linux 系統 ARM 架構設計的身份證識別插件,詳細闡述其技術原理、功能特性、應用場景以及開發接口等方面內容,旨在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技術參考。
二、技術原理與優勢
該身份證識別插件采用先進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有效規避了傳統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在處理身份證信息時易出現的錯誤。RFID 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與身份證內置芯片進行非接觸式通信,能夠精準、穩定地讀取身份證上的各類信息,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地址、發證機關、有效期等,而不受字體樣式、印刷質量及光照等因素干擾。
在多版本證件識別方面,插件展現出強大的兼容性。無論是已逐漸減少使用的一代身份證,還是現行的二代身份證,以及港澳臺居住證等類似功能證件,均能迅速準確地完成識別與信息提取。這一特性使其在諸如出入境管理、酒店住宿登記、金融機構身份驗證等多元化場景中得以廣泛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身份識別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保障了業務流程的順暢進行。
三、開發接口詳述
(一)讀卡初始化方法
`int readCardInit(const char *appid, const char *ipaddr, const char *port);`
- **參數說明**:
- `appid`:由中軟高科分配的必填應用標識號,用于識別和授權插件使用。
- `ipaddr`:可選參數,指定解碼服務器的地址,可采用域名或 IP 地址形式。若設為 `NULL`,則默認連接中軟服務器。
- `port`:可選參數,為解碼服務器的解碼服務端口號。若為空,同樣默認連接中軟服務器。
此方法用于初始化讀卡操作,在程序啟動時調用,建立與服務器的連接并完成相關配置,為后續讀卡操作奠定基礎。
(二)注銷 SDK
`int readCardDestory(void);`
此方法無參數輸入,用于在程序退出前釋放 SDK 占用的各類資源,確保系統資源的有效回收,避免資源泄漏。
(三)顯示讀卡錯誤信息
`void readCardErrorInfo(int errcode);`
- **參數說明**:`errcode` 為必選整形參數,在接口調用失敗后,將返回的狀態碼傳入此接口,即可在標準輸出設備上顯示對應的詳細錯誤信息,便于開發人員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四)用戶開啟讀卡
`int readCardStart(int autoCtrl, struct IDCardData_T *pCardData, pSdkCallBack pCbStk);`
- **參數說明**:
- `autoCtrl`:必選布爾型參數,用于設置讀卡模式。當值為 `1` 時,啟用卡片靠近讀卡器自動觸發讀卡模式;值為 `0` 時,則為用戶手動觸發讀卡模式。
- `pCardData`:必選參數,指向 `struct IDCardData_T` 類型的緩沖區指針。讀卡成功后,身份證信息將存儲于該緩沖區,供后續處理使用。
- `pCbStk`:必選參數,為鉤子函數指針。讀卡完成后,SDK 會自動調用此函數,通過回調機制實現對讀卡結果的及時處理。
**回調返回**:
- `onReadIDCardSuccess(IdCardData)`:當身份證讀取成功時觸發,`IdCardData` 為包含詳細身份證信息的結構體(具體結構見下文)。
- `onReadOtherCardSuccess(number: String)`:針對其他類型卡讀取成功的回調,`number` 為卡號信息。
- `onReadCardFail(type: Int, msg: String)`:在讀卡出現錯誤時觸發,`type` 為錯誤碼,`msg` 為錯誤信息。
此方法是啟動讀卡流程的核心接口,開發人員需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合理設置參數,并通過回調函數處理讀卡結果。
(五)讀卡時間計量
`double raedCardTimeTake(void);`
該方法無參數輸入,用于獲取讀卡操作所耗費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在性能評估和優化過程中,此方法可幫助開發人員分析讀卡效率,以便針對性地調整系統配置或優化代碼邏輯。
(六)讀卡停止方法
`int readCardStop(void);`
在采用卡片靠近觸發讀卡模式時,可調用此方法停止讀卡過程,確保系統在特定場景下能有效控制讀卡操作的啟停,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誤讀情況發生。
(七)獲取授權系列號
`char* readCardGetDevCode(void)`
此方法用于獲取設備的授權系列號,返回值為字符指針類型,該系列號在設備管理、授權驗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確保設備的合法使用和系統安全性。
(八)讀下一條數據
`void readCardNext(void);`
在卡片靠近觸發讀卡模式下,當用戶確認當前卡片緩沖區數據已處理完畢后,調用此方法通知 SDK 可再次使用該緩沖區進行下一次讀卡操作,保證讀卡流程的連續性和高效性。
(九)身份證信息結構
```c
struct IDCardData_T{
char Name[43];//姓名
char Sex[4];//性別代碼
char SexDesc[9];//性別
char Nation[6];//民族代碼
char NationDesc[12];//民族
char Born[18];//出生日期
char Address[92];//地址
char IDCardNo[38];//身份證號
char GrantDept[64];//發證機關
char UserLifeBegin[18];//起有效日期
char UserLifeEnd[18];//止有效日期
char reserved[38];//保留
char PhotoImg[39*1024];//輸入參數 人頭像地址 39k 位圖數據
};
```
此結構體用于存儲讀取到的身份證信息,各成員變量分別對應身份證上的不同信息字段,為后續數據處理和業務邏輯實現提供了數據基礎。
(十)用戶鉤子函數
```c
typedef int (pSdkCallBack)(int statue, struct IDCardData_T *pCardData);
```
用戶鉤子函數(回調函數)定義,其接受兩個參數:`statue` 表示讀卡操作的狀態碼,`pCardData` 為指向存儲身份證信息的結構體指針。開發人員可在回調函數中根據狀態碼判斷讀卡結果,并對讀取到的身份證信息進行進一步處理,如數據存儲、顯示或傳輸等操作。
四、應用示例
以下為一個卡靠近自動讀卡的示例程序:
```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zrgkSdkApi.h"
sem_t semReader;
int readSta = 0;
// 獲取當前本地時間并格式化輸出
static void getLocaltime(char *pTime) {
time_t now;
struct tm *tb;
time(&now);
tb = localtime(&now);
sprintf(pTime, "%04d-%02d-%02d %02d:%02d:%02d", tb->tm_year + 1900, tb->tm_mon + 1, tb->tm_mday,
tb->tm_hour, tb->tm_min, tb->tm_sec);
}
// 顯示身份證信息
static void dispIDInfo(struct IDCardData_T *pCardData) {
printf("姓名: %sn", pCardData->Name);
printf("性別: %sn", pCardData->SexDesc);
printf("民族: %sn", pCardData->NationDesc);
printf("出生日期: %sn", pCardData->Born);
printf("籍貫: %sn", pCardData->Address);
printf("身份證號: %sn", pCardData->IDCardNo);
printf("發證機關: %sn", pCardData->GrantDept);
printf("有效起始日期: %sn", pCardData->UserLifeBegin);
printf("有效終止日期: %sn", pCardData->UserLifeEnd);
}
// 回調函數實現
int idCardCallBack(int status, struct IDCardData_T *pIdData) {
readSta = status;
sem_post(&semReader);
return 0;
}
int main(void) {
int status;
int readTol = 30000;
int i, rTol;
double minTime = 1000000000, maxTime = 0;
double timeTake = 0, sumTime = 0;
char timestr[32];
// 初始化信號量
sem_init(&semReader, 0, 0);
// 清空身份證信息結構體緩沖區
memset(&idCardInfo, 0, sizeof(idCardInfo));
// 初始化讀卡操作
status = readCardInit("appid", NULL, NULL);
if (status!= 0) {
readCardErrorInfo(status);
}
// 開啟讀卡日志(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
readCardLog(1);
// 啟動讀卡,設置為卡片靠近自動觸發模式,并傳入相關參數
status = readCardStart(1, &idCardInfo, idCardCallBack);
i = 0;
rTol = 0;
while (i < readTol) {
printf("waitn");
sem_wait(&semReader);
rTol++;
getLocaltime(timestr);
printf("%sn", timestr);
if (readSta == ERR_NONE) {
i++;
timeTake = raedCardTimeTake();
if (minTime > timeTake)
minTime = timeTake;
if (maxTime < timeTake)
maxTime = timeTake;
sumTime += timeTake;
dispIDInfo(&idCardInfo);
memset(&idCardInfo, 0, sizeof(idCardInfo));
printf("nDevice No: %sn", readCardGetDevCode());
printf("Time used: %0.2fms Min Used: %0.2fms MaxUsed: %0.2fms Arv Used: %0.2fn", timeTake, minTime, maxTime, sumTime / i);
printf("SUCC: %05d RD_TOL: %05d RATE: %0.2fnn", i, rTol, ((float) i / rTol) * 100);
} else {
printf("FAIL: %05d RD_TOL: %05d RATE: %0.2fnn", i, rTol, ((float) i / rTol) * 100);
if (readSta == ERR_USBDEVICE_ERROR) {
readCardErrorInfo(readSta);
break;
}
}
readCardNext();
}
// 停止讀卡操作
readCardStop();
// 銷毀 SDK 資源
readCardDestory();
return 0;
}
```
在上述示例中,首先完成了必要的頭文件包含和全局變量定義,包括信號量 `semReader` 和用于存儲讀卡狀態的 `readSta` 等。`getLocaltime` 函數實現了獲取當前時間并格式化輸出的功能,`dispIDInfo` 函數用于展示讀取到的身份證信息。在 `main` 函數中,程序依次執行了信號量初始化、身份證信息結構體緩沖區清空、讀卡初始化、讀卡啟動等操作,并通過循環等待信號量觸發回調函數,根據讀卡狀態進行相應處理,包括信息顯示、時間統計、錯誤處理等,最后在完成讀卡操作后停止讀卡并銷毀 SDK 資源,確保程序的正常結束和資源釋放。
五、總結與展望
本身份證識別插件憑借其先進的 RFID 技術、強大的多版本證件識別能力和簡潔易用的開發接口,在 Linux 系統 ARM 架構下為眾多行業提供了高效、準確的身份證識別解決方案。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有望在識別速度、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持續滿足日益增長的身份識別應用需求,在保障社會安全、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請注意,在實際應用中,開發人員需根據具體業務場景和系統環境對代碼進行適當調整和擴展,并確保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安全標準,妥善處理用戶身份信息,保障信息安全與隱私。
審核編輯 黃宇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50瀏覽量
368477 -
Linux
+關注
關注
87文章
11335瀏覽量
210095 -
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8瀏覽量
255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