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注定是中國AI領域不平凡的一年,至少在融投資上而言,我們看到了資本一浪高于一浪的涌入與爭奪。
2017年注定是中國AI領域不平凡的一年,至少在融投資上而言,我們看到了資本一浪高于一浪的涌入與爭奪。今年10月,曠視科技(Face++)完成了C+輪高達4.6億美元融資,不僅一舉超越了此前商湯科技的4.1億美元B輪融資,也同時刷新了全球AI領域的融資記錄。而到了11月,云從科技完成了B輪5億元人民幣融資,加上此前廣州市政府對云從科技的20億元人民幣的政府扶持資金,云從科技總計獲得25億元發展資金。
而以上僅僅是計算機視覺領域三家頭部獨角獸公司的融資情況,如果算上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其他玩家,以及如自動駕駛領域蔚來汽車,AI芯片領域的寒武紀、深鑒科技等獨角獸,還有智能硬件、機器人領域各種創業公司的融資,2017年國內全年AI領域的融資額將超過200億人民幣。
獲得了上述融資以后,目前國內AI公司的估值變得令人咋舌。以計算機視覺龍頭商湯科技為例,在傳聞阿里巴巴戰略投資了15億元人民幣之后,商湯科技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折合196億元人民幣,而曠視、云從等估值也早已超越了百億級。在經歷了2016年~2017年的投資熱潮以后,中國的AI公司的估值如火箭般上升,甚至與比特幣相比也毫不遜色,以至于投資人感嘆AI項目太貴的同時,很多業界人士開始質疑中國AI公司的估值是否過高了。
對于當前國內AI公司的估值,我們也許只能說,人工智能對于未來實在太重要了,以至于資本和投資者都愿意付出如此多的溢價去獲得“船票”。而最值得我們去考慮的是,未來2年~3年這一批獲得了高估值的AI公司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夠長期支撐起估值?為此有必要去建立起一個成熟度模型框架,去觀察、跟蹤這批正在“通往潛在巨頭之路”公司的發展路徑。
AI企業成熟度模型
在歷史上,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先后經歷了兩次低谷期。而目前這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再次興起,其本質原因是孜孜不倦積累30多年的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集中爆發,在尤其是計算機視覺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AlphaGo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讓人工智能這項技術又一次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進而又促進了資本對于人工智能優秀項目的追逐,也使得原本已經四分五裂到各個自學科的人工智能界,又一次大一統地重新回到了人工智能的旗幟之下。
然而這波資本的紅利期,目前已經基本屬于過去式。
如對于領頭羊商湯科技而言,過去一兩年支撐起其接近200億元估值的,從一定程度上說,是湯曉鷗教授本人,以及商湯科技自身表述的豪言壯語:“精通深度學習的人基本都讀過PHD,中國在這方面目前總共也就一、兩百號人,而商湯包攬了120人。”而今后商湯要繼續支撐其估值,除了人和團隊以外,必定是其AI產品的商業化應用。為了更好地觀察、跟蹤目前人工智能公司未來的演進,本文專門提出一個AI企業成熟度模型,如下圖所示。
階段一:基礎技術服務商。
在AI應用場景尚未成熟和得到市場驗證之際,任何AI企業都傾向于從事基礎技術的積累,這點無論對于國內外AI初創企業而言都是一樣的,最典型的案例是DeepMind。目前大多數國內AI初創公司均屬于或者準備脫離這一階段,基礎技術積累階段的特征是對于人才的爭奪,以及采取類似于實驗室形式的AI技術與算法研發,而其核心驅動因素是團隊與人才。
在此階段,AI企業們大多熱衷于在各個頂級會議發paper以及參與到各項國際AI競賽的刷榜之中。由于技術的商業化程度不足,往往只能通過項目制形式為客戶提供AI技術服務,即簡單粗暴地賣模型、賣算法,如人臉識別技術服務、基礎語言識別服務、金融領域的知識圖譜工程等。但以人和算法作為企業核心能力是不可持續的,尤其目前深度學習領域的算法紅利期變得越來越短,而人才缺口也在逐漸被填補。
階段二: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單點技術本身無法構成一項完整的應用和產品,比如狹義的人臉識別技術,需要與其他業務或者產品結合。比如技術+攝像頭,成為智能視頻監控設備,或者與傳統支付產品結合,在密碼/手機驗證碼上再加一層人臉識別驗證,類似還有ATM機上增加人臉識別,才能在特定場景中形成具備商用價值的應用。
階段三:AI產品化階段。
單靠基礎AI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本身,都難以成就一家偉大的AI公司,因為哪怕再好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都逃脫不了作為別人產品附屬的定位,AI企業要走得更遠的話,產品化是一條難以繞過的道路,這點我們可以在科大訊飛以及前些年百度所走的彎路上,看得再清晰不過了。對于目前國內AI公司的估值,未來離不開推出市場上具有影響力以及粘性的工業級/消費級AI產品,單純的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很容易就觸碰到天花板。
階段四:協同生態構筑者。
產品背后的協同生態構筑,是AI企業成熟度的最終標志。什么是協同生態?我們以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為例,正如亞馬遜Echo推出開始時應用(Alexa的Skill)的數量慘不忍睹,隨后當Echo出貨量爆炸式增長后,亞馬遜吸引了大量開發者融入Alexa生態中,目前Alexa已經有了一萬多個Skill。而其中的關鍵驅動力,是亞馬遜強大的云計算能力——通過AVS(Amazon Voice System)以及ASK(Amazon Skills Kit)的開放,搭建了一個開發門檻低得不能再低的生態,開發者甚至完全不需要有任何語音識別的技術積累,AVS會解決所有的語音識別和語義處理等事情。這種類似于Echo的協同生態,能夠以AI產品為中心驅動大量的參與者加入到生態之中,并成為企業未來利潤的源泉。
演進中的“點、線、面、體”
對于目前國內這批已經取得如此高估值的AI獨角獸,其未來最終的使命必定是成為偉大的AI產品公司——即全面產品化、產品協同生態化,否則我們無法想象在一個未來AI算法變得越來越普世、技術方案門檻變得越來越低的時代,一家AI公司仍然依靠單純的技術服務該如何生存。
上文提出的AI企業成熟度模型,正是一家企業從技術情懷及崇拜出發、逐漸演變為偉大AI產品公司的路徑,四個階段實際上就是一個從“點”到“線”再到“面”,最終到“體”的演進過程。
“點”,就是單點技術服務商,也是在整個AI產業鏈上提供單點價值的角色,供給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圖像OCR、到娛樂級別的人臉變妝、顏值檢測等技術方案,以及產業輔助層面的各類數據標注服務,顯而易見單點技術的天花板通常都比較低,至少相比目前大部分AI企業的估值而言。
“線”,即圍繞特定細分場景,能夠將各個單點連接為線條的角色,也就是上文中AI企業成熟度模型中的第二階段整體技術提供商。“線”的概念,其實類似于傳統管理咨詢中的縱向一體化,在特定的垂直行業(或者其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如安防行業中的視頻監控),通過整合自身或者上下游的“點”提供全棧服務,形成整體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以曠視科技為例,目前曠視推出了自身的全幀率、全畫幅智能人像抓拍攝像頭,里面也使用了曠視自主設計、為自家人臉識別算法優化的FPGA芯片,這樣通過算法—芯片—硬件三點為線,形成了安防視頻監控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全棧服務從單點的人臉識別算法商走到了上游。
“面”和“體”,即AI產品化階段,當AI整體解決方案足夠標準化,進化為具有市場普遍性和粘性的工業級/消費級AI產品后,就進入了“面”的階段,從而在面上覆蓋更多的市場領域。而當“面”(產品)足夠成熟,能夠為足夠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賦能時,正如亞馬遜Echo案例中,AVS為第三方賦能語音識別和語義處理,就演進為“體”,即協同生態體系。
估值堰塞湖與漣漪效應
在稍早前《500家國內AI企業大數據分析:產業布局與融投風云》一文中,通過梳理目前國內超過500家AI企業的領域分布,我提出了一個接近紡錘體的AI產業形態分布:
大多數AI初創企業集中于通用AI技術以及成為了投資熱點的消費級終端(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硬件)上。行業場景應用方面雖然公司的絕對數量不少但過度集中于自動駕駛、智慧醫療和智慧金融上面,三者占了場景應用層65%的企業數量,融資金額更是占絕對多數。這反映了當前AI產業所面臨的一個事實——在本輪AI創業浪潮之中,優秀資源(科學家、資金)集中在通用AI技術上。
通過這項分析發現,根據IT桔子數據,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超過500家AI初創公司,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場景應用和消費級終端上,但整體產業大部分融資額都集中在了如商湯、曠視、依圖等通用AI技術企業上。原因在于本輪AI領域融投資的核心邏輯在于投人和團隊,而杰出科學家創業團隊往往熱衷于創辦通用AI技術企業,其中最熱門的莫過于受益于深度學習最多、相對較成熟而且離商業化最近的計算機視覺領域,因此才有了現在由商湯、曠視領銜的計算機視覺獨角獸樂園。
估值的終驗
我們看到,當前這波AI領域融資紅利期目前基本結束,由于優秀科學家團隊的稀缺性,使得產業整體融資和估值出現了明顯的馬太效應,以至于在通用AI技術領域出現了估值的“堰塞湖”。對于湖水中紛紛拿到了巨額融資的獨角獸們而言,資本既是一劑貫穿筋脈的強心針,同時也是壓力和焦慮的源泉。尤其是對部分習慣于實驗室式研究,以及在各類頂級會議上發paper的科學家創業公司,技術的商業化壓力變得更大了。
當然,對于部分尤其是中小AI公司而言,繼續選擇“點”和“線”作為自身產業定位是沒有問題的,產業同樣需要多樣性的生態,但對于估值動輒百億級別的獨角獸們,唯一的一條道路就是成為偉大的AI產品公司,向著全面產品化的“面”和“體”演進。否則,單純的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基本上難以獲得匹配其估值的未來營業收入。
回到估值問題上,目前優秀科學家團隊、項目、技術都相對缺乏,明星企業拿到了如此高估值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的問題是,在不遠的未來,當上述因素都變得不再稀缺的情況下,誰能夠游到全面產品化的岸上。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157瀏覽量
269502
原文標題:科大訊飛、商湯、曠視......國內AI公司靠什么支撐高估值?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211d74f707ff,微信公眾號:重慶人工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