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6日,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已跌至5947.40美元的低峰,這打去年11月中旬以來,比特幣首次跌破6000美元。截止倫敦時間上午8點56分,Coindesk數據顯示,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為6088.02美元,該加密貨幣在當天的跌幅超過11.9%。伴隨著這一跌幅,至目前為止,全球比特幣的總市值已經損失了50%以上,降至2335億美元。
如此過山車般的體驗炒幣群體們覺得又悲憤又刺激,不禁有人問到,比特幣是騙局么?
很多朋友都知道,比特幣采用區塊鏈技術形成一道看似密不透風的管理系統。這套所謂的實用可靠的電子管理技術,運用至從金融、運輸、倉儲、電網到其他各個領域。其所形成的學問,被各個國家的金融大咖所研究探究。但細細想一下,比特幣形成的這套看似游戲卻安全系數頗高的交易系統真的會無縫可插么?
美國政府曾于2013年,以洗錢的理由,關閉了Silk Road網站,2014年,則發生過《Mt Gox比特幣交易所》倒閉,因為客戶價值4.8億美元的比特幣被盜。去年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香港著名的電子錢幣交易所Bitfinex,因去年8月間被黑,而損失12萬枚比特幣(現值約2億多美元);最后只好用自家發行的BFX電子欠條(IOUs)來暫抵。2017年4月,這些BFX欠條,因銀行不愿配合兌現,致無法依約換回美金,報導中曾提及,不少被卡住,無法兌現的人,還專程前往香港,開設銀行帳戶,千方百計地想套出些現金來。
既然,這樣的事突然打擊不是一次兩次了,那比特幣的安全系數,是不是就應該值得懷疑了呢?
2011年,比特幣一度跌至只有0.31美元,而今天跌破6000,也是有5000多的,前后幾千番的差距,不覺神奇但覺后脊發涼。這么瘋狂的錢幣游戲,終究是否會淪為泡沫,煙消云散,虛擬泡沫的背后到底剩下的是什么?現實社會又會不會對其買賬不認?以下三個方面從比特幣的自身出發,揭示其本性:
貨幣的特性:如今各國的貨幣,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政府在把控。眾所周知,各國中央銀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維持貨幣的穩定性和打擊違法交易的重要場所。在任何實施市場經濟的法治國家,手上的國幣,都是國內法既定的支付工具。在該國境內的商家,都得以國幣標價,在境內任何人,都不得拒絕使用國幣,清理交易或債務,國幣也幾乎隨時都可換成主要的外幣。而且國幣存在銀行會有利息,可自動地享有存款保險;當你的錢被偷走時,則可報案偵查等。
投資炒作:法治國家,對如何進行和監管投機性的實體投資,都有法規范可循。以股票的買賣為例,什么樣的公司股票可以上市,上市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應定時公告,突發重大的信息應隨時發布;至于股票交易的場所、時間、數量、或波動幅度,如何交割、如何進行融資融券、如何防止內線交易、交易的成本和稅收、外國人的投資如何處理等等,都有法律法規可循。
國內消費習慣:消費者買了東西后可退換,有售后服務、有保質期,可同時購買消費保險或產物保險,來保障你買入的動產或不動產,每個國家也都設有消協,來處理消費糾紛。
所以無論是貨幣的發行、或投資、消費的行為,各國都有層層的法規范;若發生爭議糾紛時,也都有既存的司法救濟管道得以排解;這些都是法治國家,日積月累建立的社會機制,它們就像人體的生理機能或空氣一樣,健康守法的人常不自覺。
因此網絡世界有如現代的叢林,是各國具有拓荒精神人的極樂園;它創造了許多新興的行業和獨角獸,同時也帶來前所未見的經濟活力,繁榮了好些個新興社會和公司,說它顛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一點也不為過。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5瀏覽量
140781
原文標題:區塊鏈系列第二期:跌破6000,比特幣終歸是騙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AngelsGlobal,微信公眾號:硅谷中國跨境天使平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