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介紹RK3568內置的MCU與AP之間的通信功能,首先介紹RPMsg的框架,然后介紹MCU端RPMSG的構建方法,最后介紹AP端的RPMSG的配置方法,并進行MCU和AP之間通信的演示。
RK3568 MCU開發的入門介紹可以參考筆者的上一篇文章。
硬件準備
首先介紹一下硬件。主板為風火輪科技的YY3568開發板,主控RK3568。此開發板的相關介紹可以參考
https://wiki.youyeetoo.cn/zh/YY3568
RK3568的MCU核心需要使用串口調試,筆者這里使用的是UART4,這里也可以選擇其他的,不要跟AP核心的調試串口UART2沖突就行。 UART4的位置如下
RPMsg框架介紹
RPMsg(Remote Processor Messaging)是一種基于virtio的消息傳遞總線,專為異構處理器系統之間的通信設計。其定義了一個標準化的通信接口,使得不同架構的核心能夠方便地進行通信。
RK3568上面有ARM核心和RISCV核心,需要使用RPMsg這種標準化的接口,這樣可以不用考慮大小端轉換等兼容問題。在RK3568上面,AP核心是RPMSG的master端,而MCU核心則是remote端。
使用RPMSG通信時,通常會從VirtIo-Ring緩沖區中申請一塊buffer,然后將這個buffer作為共享內存,在兩個核心之間傳輸數據。另外二者之間通信時,還需要中斷通知對方有數據到達。以master向remote發數據為例,
1. Master Core發送時,從 vring0中取得一塊 buffer,再將消息按照 RPMsg協議填充
2.將處理好的內存 buffer鏈接到vring1
3.觸發中斷通知 Remote Core有數據處理待處理
這個通信流程如下圖所示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在RK3568,可以選擇軟中斷,或者mailbox實現這個中斷,通常的做法是選擇mailbox,這樣還可以在觸發中斷時額外附帶少量信息。
MCU端RPMSG適配
RK SDK里面提供了兩個可選的rpmsg組件,分別是由NXP主導開發的rpmsg-lite,以及openamp項目下面的rpmsg。前者比較簡單,不需要太多額外的組件,因此選擇前者。其工程路徑為
external/hal/middleware/rpmsg-lite
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rpmsg-lite,其原始的git項目地址為
https://github.com/nxp-mcuxpresso/rpmsg-lite
原始的rpmsg-lite工程僅支持NXP的異構處理器,如imx6/imx7/imx8等,RK在此基礎上增加了RK3562/RK3568/RK3588等處理器的支持。
不過RK3568僅支持AP運行這個rpmsg-lite,因此,這里我們要添加支持RK3568 MCU的相關源碼。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external/hal/middleware/rpmsg-lite/lib/include/rpmsg_compiler.h,增加riscv處理器的MEM_BARRIER實現
RISCV處理器使用fence作為內存屏障指令,功能類似ARM的dsb指令。
2、屏蔽rpmsg-lite/lib/init/platform/RK3568/rpmsg_init.c中的功能,這個源文件中的API專門用于AP運行bare-metal時使用rpmsg-lite的,這里使用MCU,需要將其禁用
3、接下來修改
rpmsg-lite/lib/rpmsg_lite/porting/platform/RK3568/rpmsg_platform.c
文件。這個文件就是實現上述rpmsg的傳輸流程,即通過mbox觸發中斷,然后用virtio來傳輸數據。其中virtio傳輸數據的功能已經由rpmsg-lite實現了,這里只需要調用。
platform_init platform_deinit函數是用于平臺初始化的,在rpmsg功能init和deinit的時候會調用這兩個函數,保持跟原來的一致即可
platform_map_mem_region
platform_cache_all_flush_invalidate
platform_cache_disable
platform_vatopa
platform_patova
幾個函數在MCU上沒有特殊實現,保持跟原來的一致
platform_interrupt_enable
platform_interrupt_disable
兩個函數用于開啟和關閉mbox中斷,RISCV和ARM中斷控制器不同,需要將原來的GIC的API換成INTMUX的API。此外,此處要選擇一個mbox通道,筆者選用ch3,后續AP Linux端也要配置同樣的通道。
platform_notify函數為virtqueue的回調函數,用于在接收數據的時候產生一個中斷。這里實現是要通過mbox應答AP,這樣AP才認為收到了數據
platform_init_interrupt用于平臺初始化中斷,這里的實現則是初始化mbox,具體修改如下
platform_global_isr_disable
platform_global_isr_enable
用于開啟和關閉全局中斷,這里使用默認的實現即可
然后要定義mbox的通道信息
rpmsg_remote_cb函數屬于rpmsg的回調,具體由上述的rpmsg_mbox_isr調用,這兩個函數實現如下
修改完上面的rpmsg之后,還需要實現一個測試demo,對前一篇文章介紹的external/hal/project/rk3568-mcu目錄做修改
1.增加mcu對rpmsg的共享內存區域的訪問。rpmsg使用的共享內存區域由AP端Linux指定,作為預留內存。修改GCC目錄下面的 Makefile,改用自定義的ld文件。這里同步打開rpmsg-lite的mk文件編譯
這個ld文件可以從lib/CMSIS/Device/RK3568/Source/Templates/GCC復制一個過來,然后添加如下內容
2.修改testdemo,增加rpmsg測試功能
這個測試demo實現的功能是remote端收到數據后,就給master端發送一條固定內容的數據
先增加如下所示宏定義
然后添加一個名為 rpmsg_linux_test的測試函數
實現如下
這里使用rpmsg_lite_remote_init初始化,這個初始化會調用上述rpmsg_platform.c中實現的API,就是初始化mbox和中斷
然后使用rpmsg_lite_wait_for_link_up,這個API會循環等待AP Linux端的mbox初始化完成才返回
然后使用rpmsg_ns_bind指定rpmsg回調函數為rpmsg_ns_cb。下面看下rpmsg_ns_cb的實現,在進入此回調之后,同時會向master端,也就是AP Linux端發送一條數據
然后使用rpmsg_lite_send發送一條數據給master端,發起第一次通信
到這里,mcu端的修改就完成了,按照上一篇文章介紹的方法編譯,下載到板上。
AP端RPMSG適配
AP端的Linux上已經有完整的rpmsg框架了,這里只需要修改下配置即可。首先在defconfig文件中打開如下內容,這里將支持mbox觸發rpmsg相關中斷的源碼編譯進內核,將測試demo編譯為模塊
然后在設備樹打開rpmsg的配置,注意rpmsg-tx的通道需要為3,跟上面MCU配置的一樣
完成這些配置之后,編譯出內核,然后燒錄到板上,同時將kernel/drivers/rpmsg/rockchip_rpmsg_test.ko通過adb/ssh等方式推到板上。
MCU與AP rpmsg通信演示
按上面的步驟燒錄amp和kernel后,重啟板子,可以看到MCU端串口有如下打印信息
AP端的dmesg log有如下信息
然后在AP端加載 rockchip_rpmsg_test.ko
可以看到這個信息跟源碼里面配置的是一致的
說明MCU確實有收到AP的數據,并且發送的數據能被AP正確接收
總結
本文介紹RK3568內置的MCU與AP之間的通信功能,MCU端使用rpmsg-lite組件,AP端使用Linux自帶的rpmsg框架,中斷依靠mbox實現,此種方式可以在異構核之間可靠傳輸大量數據。
審核編輯 黃宇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56瀏覽量
351280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097瀏覽量
367666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283瀏覽量
46177 -
RK3568
+關注
關注
4文章
514瀏覽量
50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