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申弗(Stephen C. Schimpff)的《醫療大趨勢:明日醫學》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本系統介紹未來醫療的權威著作。在書中,作者認為基因組學、手術技術革新、干細胞、數字醫療等關鍵技術將驅動醫療變革的發生,全面提升人類的整體醫療水平。
十幾年過去,確實如作者所料,醫療界對于未來的設想正在快速變成現實。其中,AI技術與醫療的結合,被認為是21世紀醫療領域的最大加速度。
究竟何謂未來醫療變局?AI等先進數智化技術,能給真實的醫療場景帶來什么助力?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9月19日華為全聯接大會2024期間,來到了“數智健康·普惠未來 共贏醫療行業智能化”主題論壇。華為與醫療領域的各方代表,為上述問題給出了答案。
論壇期間,華為正式發布了醫技數字化2.0解決方案。
華為醫技數字化2.0解決方案,依托AI、計算、存儲、網絡等先進技術,協同行業伙伴的創新應用,對影像數據進行智能分割、檢測與定量分析,實現AI輔助診斷與智能質控,輔診敏感性和準確性大于98%,有效提升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我們以此為基礎,縱觀全局視角,通覽數智化帶給醫療領域的創新與變革。或許會發現:醫療行業今非昔比,普惠健康未來已來。
從政策、需求、技術等多方面來看,都可以看到醫療領域正在進入明顯的加速變革階段。以數智化新技術、新能力實現醫療革新,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一致性訴求,而醫療場景中的真實挑戰,就是逐步邁向未來醫療的真實路徑,比如智慧病房、醫院院區數智化升級、智慧健康城市、醫學科研等。我們不妨從患者與醫生接觸的第一線——臨床診療場景,來看看醫療行業數智化變革的必要性。
我們都知道,醫療影像、病理、超聲等檢查,是現代醫學在臨床診療當中的基礎手段,但傳統以人工閱片為主的檢查方式中,醫生通常需要閱讀數千張影像,診斷時間較長,導致工作量巨大,患者等待時間過長。與此同時,院方在醫學影像醫生方面的人才缺口也在不斷擴大,而在超聲檢查等方面,則有著顯著的經驗局限、精度不穩定等問題。超聲波是非常難以執行的醫療成像檢查,經驗豐富的醫生與新人醫生的診斷準確性差距可能達到20%—30%。這種主觀差異的檢查結果,容易影響診斷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通過了解AI技術如何給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和智能質控,可以見微知著,透視現代技術對未來醫療產生的影響。
在此之前,針對影像數據量巨大、遠程診斷協同難的挑戰,華為已經推出了醫技數字化1.0解決方案,打造了高效、協同、智能的閱片和診斷模式,能夠實現秒級調閱千張醫療影像。
AI技術驅動醫技從數字化1.0向智能化2.0演進,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的診斷。現在發布的醫技數字化2.0解決方案,瞄準臨床診斷的痛點,將AI的主動識別、主動判斷能力引入到診斷的核心場景。
針對超聲檢查推出了超聲診斷與質控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超聲報告的生成效率,實現全域的統一質控,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這樣一來,基層醫療機構也可以實現高精度、高水平的超聲診斷。
比如在沈陽市放射診斷質控平臺案例中,面對此前質控領域存在的質控標準不完善、缺乏智能質控工具、數據孤島現象難避免等問題。方案構建了統一數字化質控標準,通過制定數字化質控標準,建立全面的醫療影像質控標準,確保各地醫院遵循相同的標準進行質控。通過AI賦能全流程質控,利用領先的AI影像質控技術,實現了智能化數據分析,幫助質控人員高效、精準進行質控,提升醫療質量。方案還打破了數據孤島,通過建立完備的數字化質量評價體系,實現落地化可執行的醫學影像互認機制,建立了數據互認互通通道。
由此可以看出,醫技數字化2.0能夠直指醫療領域的核心場景、核心挑戰,帶來跨世代的能力升級,并且讓醫生、患者、院方都從技術升級中受惠。如果一個個類似的數智醫療能力得以實現和普及,那么未來醫療就從明日來到了現在。
事實上,先進數智化能力與醫療領域的結合,并不僅僅在醫學影像領域。在華為與全球醫療機構的合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深入各個領域、各個場景的未來醫療之變。
比如在智慧病房領域,華為基于Wi-Fi、物聯網技術打造了智慧病房解決方案,能夠支持醫療終端設備數據、高清圖像、視頻的實時流暢傳輸,帶來不掉線、0漫游的高效查房護理。
在深圳市中醫院,采用了華為零漫游分布式Wi-Fi方案后,實現了病房帶寬達到此前的6倍,完全可以支撐未來3到5年引入更大帶寬的醫療應用。
在華西天府醫院的ICU病區,成功部署了華為臨床醫療物聯網方案,通過給醫療設備安裝Wi-Fi CPE,實現了醫療設備的全面無線化,更方便醫護人員使用。同時將醫療設備進行了數據標準化與自動采集,從而實現了無縫的醫療監護,臨床數據在護士站與醫生辦公室可以實時查詢,醫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而在智慧院區方面,華為智慧院區解決方案可以基于數字平臺,實現院區管理的一體化、可視化和數據化,對于醫護、患者來說能夠獲得更加便捷的數字化體驗。而對于醫院的管理者而言,這一方案可以有效解決傳統院區管理業務割裂、信息不暢、標準繁多等問題,實現一個平臺接入不同廠商的設備,統一院區數據與信息,并且最大支持30個院區的管理。
在中國深圳南山區,華為醫學影像解決方案助力深圳協和醫院,打造了精準高效的閱片診斷服務,能夠提供百兆數據毫秒級訪問的雙活數據中心,能夠實現3D閱片和遠程會診,全面提升了院區的數智化水平,實現了ICT基礎設施與智能應用的全面升級。
除此之外,華為還在智慧健康城市、醫學科研等領域的數智化方面進行了廣泛布局。華為助力深圳羅湖醫療集團打造了堅實的數字化安全底座,并且構建了醫院數據全生命周期可視、可管、可控,數據中心整體TCO降低50%,高峰期系統響應時長由30秒縮短到3秒,掛號時間由3秒縮短到0.5秒,核心數據備份時間由60分鐘縮短至20分鐘。
中山眼科中心與華為合作,搭建了5G智慧移動眼健康醫療平臺,通過巡診車的形式到各地進行眼部常見病篩查和診斷,提供覆蓋“預防—篩診—干預—追蹤”的眼健康服務。此前需要預約和久等的各種眼科檢查,在巡診車上可以“一條龍”實現,10分鐘就能完成全部檢查。
所謂未來醫療,必須是醫學與醫院數據管理得當,醫療基礎建設充分數字化升級,AI技術深入到醫療核心的醫療能力與醫療系統。在此基礎上,醫護、患者、院方的體驗感得到充分提升,醫療效率得到跨世代升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經歷了長期的努力。
早在2011年,華為就開始關注醫療領域。從2015年開始,華為逐步加大對醫療智能化的投入,逐步推出了醫療健康云等一系列受到業界認可的解決方案。近年來,華為又在智慧醫院、智慧衛健、智慧醫保等領域積極布局,推出了多個創新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從醫技數字化2.0解決方案,到智慧病房、智慧園區、智慧醫療科研等領域的醫療探索,可以看到華為在助力未來醫療方面的積極探索,目前,華為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已服務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000家醫療衛生機構。在中國,華為參與建設了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600多家遠程醫療平臺、國家和多省市醫保信息平臺,服務超過1800家三級醫院。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在全國前百名的醫院均采用了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把社會各界對未來醫療的趨勢與設想,變成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筑就的今天,需要扎實的根技術、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能力,以及豐富的全球化經驗,而更重要的,是對醫療行業深刻地理解、尊重,以及持續多年的深耕。
正是因為同時擁有了這些,華為才能看見未來醫療,并讓它發生!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3瀏覽量
270180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1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