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氣二氧化碳監測曲線的問世,是使用無創技術監測肺功能,特別是肺通氣功能的又一大進步,使在床邊連續、定量監測病人成為可能, 尤其是為麻醉病人、ICU、呼吸科進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確指標。 在呼吸過程中將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與相應時間一一對應描圖,即可得到所謂的二氧化碳曲線, 標準曲線分為四部分,分別為上升支、肺泡平臺、下降支、基線。
呼氣從上升支P點開始經Q一直至R點,QR之間代表肺泡平臺(亦稱峰相), R點為肺泡平臺峰值,這點代表呼氣末(又稱潮氣末)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支開始即意味著吸氣開始,隨著新鮮氣體的吸入,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回到基線。 所以,P.Q.R為呼氣相,R.S.P為吸氣相??蓪⑶€與基線之間的面積類比為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紅外線吸收光譜技術,是基于紅外光通過檢測氣樣時,其吸收率與二氧化碳濃度相關的原理(CO2主要吸收波長為4260nm的紅外光), 反應迅速,測定方便。同時,還有其他方法如質譜分析法、羅曼光譜法、光聲光譜法、二氧化碳化學電極法等。 依據傳感器在氣流中的位置不同,常用取樣方法有兩種:主流與側孔取樣。主流取樣是將傳感器連接在病人的氣道內,優點是直接與氣流接觸,識別反應快; 氣道內分泌物或水蒸氣對監測效果影響小;不丟失氣體。
缺點為傳感器重量較大;增加額外死腔量(大約20ml);不適用于未插氣管導管的病人。 側孔取樣是經取樣管從氣道內持續吸出部分氣體作測定,傳感器并不直接連接在通氣回路中,且不增加回路的死腔量;不增加部件的重量; 對未插氣管導管的病人,改裝后的取樣管經鼻腔仍可作出精確的測定。不足之處是識別反應稍慢;因水蒸汽或氣道內分泌物而影響取樣; 在行低流量麻醉或小兒麻醉中應注意補充因取樣而丟失的氣體量。目前大部分監測儀是采用側孔取樣法。
呼氣末二氧化碳,監測包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或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呼出氣體二氧化碳波形及其趨勢圖監測,屬于無創性監測方法, 可反映肺通氣功能狀態和計算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另外,也可反映循環功能、肺血流情況等。 呼出氣體二氧化碳波形及趨勢圖是呼吸周期中測得的PErCO2的變化線圖,現已成為臨床常用的監測方法,在手術室、ICU 和急診科均有廣泛的應用, 可用于監測氣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確、自主呼吸是否恢復、機械通氣時參數設置是否合理及心肺復蘇是否有效等。
CO2濃度的計算需要壓力參數進行補償,需用用到2個壓力傳感器:1個差壓測流量進行監控,1個大氣壓檢測進行數據補償。
呼末模塊-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193瀏覽量
754410 -
壓力傳感器
+關注
關注
35文章
2232瀏覽量
163463 -
差壓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58瀏覽量
11170 -
呼吸檢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25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