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大模型是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和自動駕駛領域最為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它融合了深度學習、多模態融合、世界模型構建等多種技術,有望顯著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和魯棒性。
01 Transformer架構和端到端
? ?
Transformer架構是近年來神經網絡領域最具突破性的成果之一,它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Transformer架構擅長建模遠距離依賴關系,能夠有效關聯多種模態的信息并合成為統一形式的信號,且其性能通常隨著參數量的擴大而大幅提升。
?
●在智能駕駛領域,Transformer架構被廣泛應用于感知、預測和決策等各個環節。
●在感知環節,Transformer架構可以用于構建多模態融合的感知模型,將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獲取的感知信息進行融合,以獲得更加完整和準確的環境感知結果;
●在預測環節,Transformer架構可以用于構建時空預測模型,預測未來道路上的行人和車輛運動軌跡,以幫助自動駕駛系統提前規劃行駛路徑;
●在決策環節,Transformer架構可以用于構建多模態決策模型,綜合考慮環境感知、交通規則和駕駛策略等因素,做出最優的控制決策。
什么是端到端智能駕駛?
端到端智能駕駛致力于將獨立的感知、預測、決策等模塊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模型,使信息能夠在模型的各個部分進行流動,從而實現更優化的決策。端到端智能駕駛具有以下優勢:
●提升效率: 端到端模型可以避免中間結果的存儲和傳輸,減少計算冗余,提高整體效率。
●增強魯棒性: 端到端模型可以使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應對復雜場景,提高系統的魯棒性。
●降低成本: 端到端模型可以減少模型的數量和復雜度,降低軟硬件成本。
然而,端到端智能駕駛也面臨著以下挑戰:
●可解釋性: 端到端模型的內部結構較為復雜,難以解釋其決策過程,這可能會導致安全隱患。
●魯棒性: 端到端模型對訓練數據的依賴性較大,如果訓練數據存在偏差或不足,可能會導致模型泛化能力差,在實際應用中表現不佳。
02 什么是多模態智能駕駛
多模態智能駕駛旨在融合視覺、聽覺、語言等多種傳感器信息,以提升感知和決策的魯棒性。
多模態智能駕駛可以克服單一傳感器感知信息不足、魯棒性差等缺點,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環境感知。
多模態大模型可以嫁接大語言模型已涌現的上下文學習、零樣本學習、邏輯推理、常識判斷等能力,提高智能駕駛面對復雜場景的泛化性與可解釋性。
例如,通過視覺和激光雷達傳感器可以獲取車輛周圍的靜態環境信息,通過聽覺傳感器可以獲取周圍車輛的喇叭聲、引擎聲等動態信息,通過語言傳感器可以理解交通指示牌、語音導航指令等信息。
這些信息經過多模態大模型的融合處理,可以使自動駕駛系統更加準確地理解周圍環境,并做出更合理的決策。
什么是世界模型?
世界模型是一種用于描述和預測駕駛環境的模型,它可以幫助自動駕駛系統提前規劃行駛路徑,并應對突發情況。
世界模型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靜態地圖: 靜態地圖描述了道路的結構、車道線、交通標志等信息。
●動態信息: 動態信息描述了道路上行駛的車輛、行人、障礙物等信息。
●交通規則: 交通規則描述了道路行駛的基本規則,例如紅燈停綠燈行、限速等。
世界模型的構建通常需要大量的駕駛數據和先進的模型訓練方法。例如,可以利用來自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感知數據,以及來自高精度地圖、交通信息等數據,來訓練世界模型。
還有哪些前沿技術?
除了上述幾項主要方向之外,還有SAM、NeRF等其他前沿技術也被應用于智能駕駛大模型中,這些技術有望進一步提升智能駕駛系統的性能和能力。
●SAM(Self-Attention Mapping):SAM是一種基于自注意力機制的時空感知模型,可以有效地捕捉環境中的動態變化,并預測未來環境的演化趨勢。
●NeRF(Neurual Radiance Fields):NeRF是一種基于神經網絡的渲染技術,可以利用稀疏的觀測數據生成逼真的三維場景重建,為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更加沉浸式的環境感知。
小結
智能駕駛大模型是智能駕駛領域近年來最具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之一,智能駕駛大模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模型的復雜度、訓練數據的需求量、倫理問題等。 智能駕駛大模型代表了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73瀏覽量
238875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34瀏覽量
48799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06瀏覽量
121258 -
自動駕駛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65瀏覽量
6781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477瀏覽量
2834
原文標題:芝能智駕 | 什么是智能駕駛大模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