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誕生之初專指依托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傳感器網絡。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首次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和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的觀點,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在2005年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 《ITU 互聯網報告 2005:物聯網》,將物聯網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拓展。???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如圖 2-119 所示。
物聯網涉及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傳輸,與其相關的技術有四項。第一項是射頻識別(RFID)技術。物體要互聯或者要被接入互聯網,首先需要一個可被識別的身份地址。RFID 是身份識別方面主流的和發展較好的技術。第二項是傳感器技術。物體被識別和聯網后,需要傳感器把所感知的模擬信息轉變為數字信號,并提供給本地或遠程的計算中心處理。第三項是嵌入式技術。有些應用中傳感器需要在本地處理信息,然后再把有價值的數據上傳。由于物聯網終端需要長時間工作,本地嵌入式處理器需要滿足嚴苛的功耗、成本、性能等要求。第四項是無線通信技術。物聯網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ZigBee、wi-Fi、藍牙、Z-Wave 等短距離通信技術;另一類是 LPWAN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低功耗廣域網),即廣域網通信技術。LPWAN 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工作于未授權頻譜的 LoRa、SigFox 等技術;另一類是工作于授權頻譜的 2G/3G/4G 蜂窩通信技術,如 EC-CSM、LTE Cat-M 和NB-IoT 等。?
物聯網應用的芯片主要包括RFID 標簽芯片、 MEMS 傳感器、無線連接芯片、MCU 等。RFID 系統由發射端和接收端兩部分組成,常采用無線通信技術來識別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RFID 標簽一般作為發射端,每個標簽擁有唯一的電子編碼,用來標識目標對象。按載波頻率劃分,RFID 標簽可分為:低頻(LF) 射頻卡,工作頻率為 125kHz 和134.2kHz;高頻(HF)射頻卡,工作頻率為13. 56MHz:超高頻(UHF)射頻卡,工作頻率為 433MHz、915MHz、 2.45GHz與5.8GHz等。按RFID芯片的可操作性劃分,RFID 標簽分為只讀卡、讀/寫卡、CPU 卡三種。RFID 芯片主要由射頻/模擬前端、MCU 核、存儲器三部分組成。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19瀏覽量
754613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71瀏覽量
23809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41瀏覽量
374507
原文標題:物聯網應用,物聯網應用,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文章出處:【微信號:Semi Connect,微信公眾號:Semi Connec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