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物聯傳媒
本文作者:露西
上周二,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宣布與微軟達成一項為期十年的合作。
在目前披露的合作細節中:
沃達豐將使用微軟Azure及旗下OpenAI、Copilot等技術改善客戶體驗,進一步引入AI和云計算;
微軟將使用沃達豐的固定和移動連接服務,并投資沃達豐的物聯網平臺。并且該IoT平臺計劃在2024年4月完成獨立,未來仍計劃連接更多類型設備并獲取新客戶。
沃達豐物聯網平臺的業務集中在連接管理。參考研究機構Berg Insight《2022全球蜂窩物聯網報告》數據,當時沃達豐獲得的蜂窩物聯網連接數為1.6億,占市場份額為6%,排名全球第四,僅次于中國移動10.6億(占比39%)、中國電信4.1億(占比15%)、中國聯通3.9億(占比14%)。
但即便運營商在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市場擁有“連接規?!憋@著優勢,他們對從這部分獲得的回報并不滿意。
參考2022年愛立信將IoT Accelerator連接管理平臺和Connected Vehicle Cloud的物聯網業務出售給另一廠商Aeris。
IoT Accelerator平臺早在2016年就在全球擁有9000多家企業客戶,管理全球超過9500萬臺IoT設備和2200萬個eSIM連接。
但愛立信表示:物聯網市場的碎片化導致公司在該市場的投資回報有限(甚至虧損),且長期以來只占據產業價值鏈的一小部分,為此決定將資源集中在其他更具優勢的領域。
尤其在集團主營業務發展受阻時,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成為“瘦身”的選擇之一,也算是業內常見。
2023年5月,沃達豐發布2023財年業績為全年營收457.1億元,同比略增0.3%。數據帶來最突出的結論是公司業績增長放緩,新任首席執行官瓦萊(Margherita Della Valle)便在當時提出重振計劃,表示沃達豐必須做出改變,需重新分配公司資源、簡化組織、專注于客戶期望的優質服務以重拾競爭力、獲取增長。
重振計劃發出時,沃達豐宣布了未來三年的裁員計劃,“考慮出售旗下物聯網業務部門,估值約為10億英鎊”的消息也隨后釋出。
直至此次宣布與微軟的合作,大致確定了沃達豐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的未來走向。
理性看待“連接管理平臺”有限的投資回報
連接管理平臺是具有意義的。
尤其大量物聯網卡要分別與全球多家運營商對接,溝通過程長、集成耗時多,統一平臺將幫助用戶更精細化、更高效地完成流量分析和卡管理。
運營商普遍參與該市場的原因,在于可以在發放SIM卡同時提供軟件服務能力,提高行業競爭力。
微軟Azure等公有云廠商參與該市場的原因:一是單一通信運營商的網絡連接業務存在一定故障風險,存在挖掘利基市場的空間;二是即便無法從物聯網卡連接管理中直接獲取數量可觀的營收,但假設能先幫行業客戶解決連接管理問題,就有更大概率為其提供后續核心物聯網產品及服務,甚至是增加對云產品及服務的使用。
而行業中還存在第三類玩家即代理商和創業公司,這類廠商提供的連接管理平臺較運營商大型連接管理平臺的區別,在于流程更加簡單、產品更輕量化、對市場的響應更加靈活、更加貼近細分領域用戶的需求,服務模式一般為“物聯網卡+管理平臺+解決方案”。并且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部分企業將業務擴大到做模組、硬件或做應用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產品與服務爭取更多客戶。
總之,始于連接管理,但不局限在連接管理。
在連接管理部分,物聯傳媒AIoT星圖研究院在《2023物聯網平臺產業研究報告及案例集》中整理了華為云全球SIM連接(GSL)產品流量套餐規格,也可見提高連接數量、連接更多高價值設備是連接管理平臺擴大營收兩大思路,尤其每個消費級物聯網連接每年貢獻的營收并不多。
數據來源:華為云官網
在超出連接管理的部分,正如研究機構Omdia在報告《Vodafone hints at IoT spinoff》中指出:應用使能平臺每個連接獲得的收入是連接管理平臺每個連接獲得收入的3-7倍。企業可以去思考連接管理之上的業務形態,相信微軟與沃達豐圍繞物聯網平臺的合作也將基于此邏輯進行。
“連接管理平臺”最終會是什么樣的市場格局?
客觀來說,因規模效應影響,大廠將逐漸蠶食連接管理市場中偏標準化的部分。未來大概率還會有玩家退出,同時有玩家獲取更大的市場規模。
雖然在中國國內,因為企業背景的不同,運營商的產品確實也不能標準化滿足所有客戶需求,那么大廠吞并市場的速度較國外會慢些,但是終究還是會走向穩定的頭部玩家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看好廠商們跳出內卷,挖掘新興的、改造空間大、市場規模可觀、市場競爭小、具有付費能力的連接管理細分市場。
事實上也有企業在這么做了。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14瀏覽量
10417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0文章
44778瀏覽量
374686 -
愛立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20瀏覽量
50290
原文標題:物聯網連接管理洗牌時代,誰將脫穎而出?
文章出處:【微信號:ulinkmedia,微信公眾號:物聯傳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