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距|變焦與對焦
變焦就是改變鏡頭的焦距(準確說是像距),以改變拍攝的視角,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把被攝體拉近或推遠。例如18-55mm和70-200mm鏡頭就是典型的變焦鏡頭。
劃重點:焦距越長,視角越窄。
對焦通常指調整鏡片組和底片(傳感器平面)之間的距離,從而使被攝物在CCD/CMOS上成的像清晰。
我們通常說的“調焦”一般指“對焦”。有些人認為定焦鏡頭不能調焦的說法是錯誤的,定焦也是可以對焦的。
光圈|成像銳度
追求成像的銳利應該是所有鏡頭的追求。
鏡頭的光圈值一般從F1.2-F32不等,例如F1.8-F16,對于普通的單反鏡頭來說,通常成像最銳利的光圈值是F5.6或者F8,為什么呢?這涉及到2個概念,一個是球差、一個是衍射。
衍射,超小光圈處影響銳利度的因素。
衍射(diffraction)是指波遇到障礙物時偏離原來直線傳播的物理現象。在經典物理學中,波在穿過狹縫、小孔或圓盤之類的障礙物后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彎散傳播。與之相關的概念有愛里斑、瑞利判據等。
我們通常看到的透鏡成像的簡化圖中,平行光通過透鏡以后匯聚于一點,這點叫做焦點,其實真實的情況并非如此,如下圖所示。
光線既然不能完美匯聚,也就不可能產生銳利的成像。當光圈大(光圈F值小)的時候,透鏡接收光的圓面很大,于是光線的匯聚處會非常分散,造成成像不銳利。
當光圈縮小的時候,透鏡接收光的圓面很小,這時候光線經過透鏡以后,匯聚處相對來說更集中一些,這樣成像也就更加銳利了。一般來說對焦不會非常準確,光圈小的時候景深更深,也會顯得更銳利。
劃重點:光圈越小,成像越銳利。
對于實際的鏡頭來說,鏡頭內部的鏡片是很復雜的,可能有幾片甚至十幾片鏡片,有些鏡片的材質還較為昂貴,例如螢石,它們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改善鏡頭的光學素質,校正各種球差、彗差、色散、畸變等等。例如EF 200mm f/2L IS USM鏡頭如下圖所示。
光源|互補紅光與藍光
解像力方面,藍光由于波長更短,衍射效應更弱,因此刻畫細節(jié)的能力更強,拍攝微小的物體,藍光是首選。
而紅光呢,黑白CCD對紅光更敏感,但其實這優(yōu)勢并不大,或許在需要盡量減輕環(huán)境光干擾的時候,有一點作用。此外,紅光源的優(yōu)勢是價格比藍光源便宜一些。
拍攝彩色物體方面,很多人認為區(qū)分彩色物體一定需要彩色相機,其實不然。對于一幅RGB彩色圖,轉為有明暗變化的灰度圖時,遵循的公式通常是這樣的,結果
亮度灰階值=30%紅色+59%綠色+11%藍色。
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物體轉為灰色時,亮度是不一樣的。并且,當你給物體打某種顏色的光的時候,再用黑白相機拍,得到的灰度圖片又不一樣,如下圖所示。
可以總結如下,用紅色光給彩色物體打光,然后用黑白相機拍攝,物體紅色的部分變成亮白色,物體白色部分變成淺灰色,跟紅色差異大的顏色則變成暗黑色,黑色還是黑色。
清晰度|增益調整
光圈、快門時間、ISO(增益)是取得合適曝光的三駕馬車,三者互相合作也互相制約。
攝像領域ISO通常取值為100-3200。而ISO這個參數在工業(yè)機器視覺領域被換了個名字,叫做gain(增益),這個參數一般不用調。
同時由于在工業(yè)應用中,工業(yè)相機的增益是通過對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放大來實現。因此增益越高,信號就會被放大得越多,圖像的對比度和亮度就會增加,從而使得圖像更清晰、更易于觀察。
特別是在低光照條件下,高增益可以有效地提高圖像的清晰度和可見度,使得拍攝到的圖像更加清晰。
然而,增益也會增加圖像的噪音。當增益提高時,傳感器輸出的信號也會變得更加嘈雜。這些額外的噪音會影響圖像的質量,導致圖像變得模糊或者出現噪點。因此,在選擇增益時需要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進行權衡,以獲得最佳的圖像效果。
劃重點:調整增益可以改變清晰度,但會引入噪點。
景深|亮度與光圈
光源亮度高,可以降低曝光時間,可以提高采圖速度。
此外,光源亮度高,可以將光圈縮小,而通常縮小光圈可以得到更銳利的畫面和更大的景深,這些對于機器視覺系統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劃重點: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CMOS
+關注
關注
58文章
5725瀏覽量
235708 -
鏡頭
+關注
關注
2文章
506瀏覽量
25670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389瀏覽量
120447
原文標題:影響視覺成像的核心參數
文章出處:【微信號:vision263com,微信公眾號:新機器視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