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你會發現,PC產品的硬件迭代、設計創新、體驗創新始終未曾停止。在架構與制程工藝升級中,新的硬件不斷突破老硬件的桎梏,為用戶帶來更強的性能體驗;而多元化的形態與材料,使得PC設備在設計上不斷推陳出新。可拆分、旋轉屏、雙屏等等設備層出不窮;屏幕分辨率、刷新率、面板技術的革新帶來視覺體驗的提升,觸控技術的成熟帶來操控體驗的提升,硬件迭代帶來性能體驗上的提升。
所以你會發現,PC產品在這些方面的創新從未曾陷入真正的瓶頸。
但是,功能與應用層面的創新,卻在過去的歷史中未曾留下太多痕跡。所以一旦像超級終端這樣的創新功能與應用出現,就會引起不小的波瀾。但除此之外,PC產品核心的應用仿佛總是停留在Office辦公、游戲、娛樂等等常規層面。
而當我們給PC賦予一個名叫“AI”的前綴時,猛然間發現,這就是PC行業渴望已久的、真正的功能與應用層面的創新。哦,不!或許用革新更加準確。
PC設備具備不錯的計算能力,而且這種計算能力是多元化的。CPU、GPU各司其職又相互依賴。強大的內存、SSD讓它看起來“很能干”,但遺憾的是它卻并不太聰明。傳統PC往往被定義為“工具”,雖然干的活不同,但本質上或許跟螺絲刀、鉗子、鏟子的屬性相差不大。人類主動去操控、下達指令、然后PC來解決對應的問題。即便硬件不停升級、形態各種變化、體驗日新月異,但本質上無法擺脫功能與應用上的限制。
AI PC則不同,借助AI功能與應用創新,這類PC設備變得更加聰明了。我們舉個例子或許會更加容易做出解釋。
在CES2024展前活動中,英特爾的一家合作伙伴Omnibridge,其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Adam Munder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術,讓聾啞人在不使用翻譯的情況下,與健全人能夠順暢交流的應用。從下圖可以看到,聾啞人士在一臺酷睿Ultra平臺AI PC的攝像頭面前比劃著手語,隨后軟件將其手語快速翻譯成為英文,這使得聾啞人能夠與健全人實現快速、精準地日常交流。此時你會發現,PC設備的意義發生了變化,它不再只是任人操控的冷冰冰的工具,而是“一位能夠看懂手語的翻譯”,它成為了聾啞人與健全人溝通的橋梁。
不僅如此,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認為,“隨著我們嘗試尋找更復雜的新模型,從簡單的文字模型轉向3D動畫、物理世界建模等等,AI對算力的需求會不斷提升。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我認為這是計算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我們將快速推進技術創新,解決人類的現實問題。”
這段觀點分享中,我們能夠看到帕特·基辛格有著濃厚的技術派背景,這也無妨,因為從英特爾的角度來看,多元化的AI應用創新,最終依然會回歸到對技術力的需求。技術跟不上,功能與應用就會受阻。比如平板電腦早在1989年就問世,但觸控技術、硬件技術的不成熟導致這類設備的發展歷史出現了斷層。
因此,重視AI PC發展過程中的技術變革、算力提升,自然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轍。
當前,AI PC還處于初生階段,即便英特爾酷睿Ultra平臺通過CPU、GPU、NPU以及各類AI加速引擎為其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但其實應用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否則就會如VR一般,浪潮奔涌過后又快速歸于沉寂。
不過僅僅是如此,AI用例也正在創造新的、非凡的經濟價值。人們正在通過AI用例加速提高生產力。也正是因為AI用例中蘊含著如此巨大的經濟價值,所以全世界都著手去積極探索。
在帕特·基辛格眼中,探索AI價值的周期就如同我們進入互聯網后,誕生了電子商務和觸達客戶的新方式,這會持續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在一個個領域里,人類會陸續發現AI用例開發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會克服AI模型的幻覺,對它們完成的工作越來越有信心。
這正如當年英特爾推出Wi-Fi技術的初期,剛開始2到3年時間里并沒有帶來太多改變。但是隨著英特爾迅馳平臺的出現,這種直接集成Wi-Fi功能的筆記本電腦被大力推向市場之后,突然間,每家咖啡店都需要Wi-Fi,每家酒店都需要Wi-Fi,每間辦公室都需要Wi-Fi。這在英特爾眼中被稱為 "迅馳時刻 ",它改變了電腦形態、規格,也改變了應用場景。
20年后的今天,被賦予“AI”前綴的PC,也將從創新功能應用驅動中,迎來全新的電腦形態與規格。
正如帕特·基辛格所言,“我們在處理器中添加用于AI工作負載的全新神經網絡視覺計算模塊,我相信這會改變用戶界面。比如在電腦上,用戶可以用講話代替打字等。突然間,一些需要訪問云端來處理的事情,也都可以在本地電腦上完成。”
英特爾率先推出AI PC芯片,也有信心憑借量、質和生態共同努力去保持領先。目前已經有超過100 家獨立軟件開發商(ISV)正在針對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進行專屬優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自己的應用。由此帶來的新的視覺效果、通信功能、音頻用例、文本轉錄等功能,并能由本地算力為支撐在本地電腦上生成方案。而當這些多元化應用的規模與體驗到達一個奇點之時,世界將會正式進入大AI PC時代。帕特·基辛格也相信,這是PC的重要時刻。如果說個人電腦是“達爾文式”的設備,而AI PC則是其中的一個“寒武紀”時刻。
不過,AI PC迅猛發展的同時,相關的安全、隱私不可忽視。
在帕特·基辛格看來,“技術是一個中性的平臺,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在于我們如何塑造技術,如何使用技術。我們可以把技術塑造成一股向善的力量,不斷幫助我們解決之前未曾解決的問題。我始終相信我們可以把技術,包括AI,塑造成不可思議的、向善的力量。”
現如今,AI已經開始深入到各行各業,如放射科醫生使用AI輔助進行放射醫療;財務人員使用電子表格記錄和處理賬務;畫家開始借助AI繪畫去尋找創作靈感;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則對我們這種文字工作者的創作效率提升有著肉眼可見的改變。技術是一種強大而奇妙的力量,促進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我們也可以使其向善發展。技術也是一個綜合體,英特爾致力于成為值得信賴的技術提供商。在AI領域,英特爾正在推動讓AI技術開放、易獲取、可解釋和負責任。這是AI能否被善用,能否造福社會的關鍵所在。
在解決了“負責任”問題之后,AI不僅僅需要AI PC的星星之火去達成燎原之勢,還需要通過邊緣、數據中心等領域,賦予AI以廣度和強度。
未來,更多的AI用例將會被應用到邊緣設備上。對此,帕特·基辛格給出三個原因:
第一,經濟成本,在本地設備上運行AI比在云上更便宜,不需要在設備之外再租用云服務器;
第二,物理層面,相較于把數據傳到云上再返回,在本地運行的響應速度更快;
第三,隱私和安全。
這就是“AI無處不在”的部分含義,英特爾將推動其實現,讓各種本地設備都能夠運行AI。例如,我不需要在本地設備上使用上百種語言,我只需要我會用到的語言,然后,在本地設備沒有所需語言的時候,再在云端下載即可。
邊緣帶來廣度,數據中心則能帶來強度。
利用數據中心,AI推理工作負載被更加高效地承接和計算。如第五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它在每個核心中內置了AI加速器,帶來了AI和整體性能的躍升,以及更低的總體擁有成本,是業界領先的內置AI加速器的主流數據中心處理器。這使得企業用戶無需在數據中心安裝特殊的服務器,也不需要把數據傳到云端,就能在自己的數據中心使用英特爾處理器去完成更高算力的工作。
2024年,對于AI PC來說有著非凡意義,因為這是它踏上星辰大海征程的起點。而當AI與PC結合之后,如前面所言,你會發現這是一次非常罕見的、真正具有實際價值的PC功能與應用革新。它不是以往那些噱頭大于實用的所謂的革新,它會豐富PC的標簽,它讓PC不僅僅只有工具屬性,它賦予PC以智慧,它將改變過去所有使用PC的方式,這是單純的硬件升級、形態變化、體驗優化所無法賦予的魔力。
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審核編輯 黃宇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84瀏覽量
171956 -
加速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802瀏覽量
37936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90瀏覽量
154345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10瀏覽量
72214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133瀏覽量
269470 -
AI PC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4瀏覽量
2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