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伴隨的不僅是Intel和AMD兩家公司的相愛相殺,還有摩爾定律,CPU,集成電路,這些都跟一家公司有關,這家公司叫仙童(Fairchild),Intel和AMD可都是從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衍生出來的親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現在的仙童半導體,名氣早已不如以前,在半導體行業混來混去的工程師,可能都沒有把這家公司的offer放在眼里,可是在我們還沒有出生的年代,它可是名氣震天響,那個時候硅谷還不叫硅谷。
那叫什么呢?誰知道呢!仙童的來由,要先從一個技術大牛說起。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晶體管是什么東西?
三極管晶體管是最基本的半導體器件,每一個學過模擬電路的人都知道這個名詞,這個學習的過程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晶體管之父” 威廉·肖克利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的晶體管(其它還有飛機、無線電、阿司匹林、汽車、計算機等),讓肖克利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還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做上班族,沒錯,就是發明電話、C語言、unix操作系統的貝爾實驗室,本來好好地做他的科學家,可是他不安分,偏要跳槽去辦公司,許多年后他手下的八個工程師跳槽去開辦公司的時候,他罵人家是“八叛徒”,難道當時的他就不是貝爾實驗室的“叛徒”嗎?據說肖克利能招到牛逼的工程師,不是因為他像劉備那樣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而是因為他的招聘信息是以代碼的形式刊登在學術期刊上。還有這種操作!這個想法簡直是天才,不愧為諾貝獎獲得者!
慶祝肖克利獲得諾貝爾獎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許多工程師和科學家都慕名而來,想必跟著這樣的技術大牛應該前途無量,可惜,他們都想錯了,不久以后有種上了賊船的感覺。未來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辦公司就辦公司,可是因為獲了獎,肖克利喜歡到處演講,就跟今天很多企業家到處演講成功學一樣,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公司的業務上,結果可想而知,幾年下來公司也做不出一個產品,每天花著投資人的錢,不亦樂乎,是不是跟今天好多公司有點像!歷史總是相似的!有句話說得好:變戲法就變戲法,練武功就練武功,你偏偏都要干,最后啥都干不好!放在今天,這可真不是好的CEO,耽誤了手下那么多慕名而來的優秀工程師。要知道在20世紀,最貴的也還是人才。只能說肖克利是天才,天才的想法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這里有個故事足以說明肖克利的想法之神奇,據說有個員工在實驗室做實驗時不小心劃破了手,芝麻綠豆大的一點事,本來也沒有什么,可是他不這么認為,他的才華不僅是能發明晶體管,還能把內部矛盾上升到了敵我矛盾,覺得是公司里有人故意搞破壞,非要把這個“五類分子”揪出來,他一個個排查,甚至使用了測謊儀,對全體員工進行測謊,貌似美國人特別喜歡用測謊儀。
說到這里,肖克利這個人物就要翻篇了,是時候讓這八個年輕人出場了,因為他們要創造歷史、改變世界。
肖克利公司的工程師們都是聰明人,看到公司里人心渙散,業務荒廢,這么下去公司遲早要黃,他們也遲早失業,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有八個人商量,決定一起辭職,換一種說法,就是把老板給炒了。
他們是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謝爾頓·羅伯茨(Sheldon Roberts)、朱利亞斯·布蘭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萊納(Eugene Kleiner)、金·赫爾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sat)、維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nich)。
摩爾定律其中戈登·摩爾在幾年以后提出了“摩爾定律”,其意義就跟蘋果砸在牛頓的頭上,提出“牛頓第一力學定律”一樣,依靠這個定律,戈登·摩爾名垂科技史。“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1964年)。這條半導體“第一定律”始終指導著行業的決策,左右著行業的發展。摩爾定律作為預言,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都非常準確地預測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趨勢,可惜,近年竟然失效了,這下全行業的人都要傻眼了,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未來該依據什么了,等著有個大神出現,告訴他們第二條定律。說回“八個叛徒”,跳槽也是一門技術活,八個人辭職的想法真是勝過任何一家廣告公司的創意,他們竟然在一張美元上簽字署名,這種儀式感有點像我們古代的“投名狀”(幸好不是八個人去殺一個人),放在今天要是有人在人民幣上這么亂涂亂畫,肯定會以故意破壞人民幣問責,要負刑事責任的。
簽字署名的那張美元還是前面那句話,天才的想法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這張美元作為“物證”,現在還保存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沒有被“銷毀”。辦公司談何容易,要有錢吶!于是他們找了投資公司的亞瑟·洛克(Arthur Rock),這個人被稱為“風險投資業之父”,日后也是蘋果公司的投資人之一,而且連同當時蘋果公司的CEO約翰斯卡利,把創始人喬布斯趕出了公司,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可能因為這個原因,電影《喬布斯》里把亞瑟·洛克(Arthur Rock)塑造成了無情勢利的類似華爾街的金融人士。
“風險投資業之父”亞瑟·洛克(Arthur Rock)亞瑟·洛克不負眾望、順理成章地促成了新公司的投資,八個人從肖克利的公司出來后成立的公司就叫“仙童”(Fairchild)。
Fairchild,其實是費爾柴爾德家族的姓,亞瑟·洛克找了很多投資人都被拒之門外(肯定是因為當時的他沒有使用微軟的powerpoint軟件做ppt),快要泄氣的時候,有個救星一般的人物出現,謝爾曼·費爾柴爾德(Sherman Fairchild),只有這個人同意投資,因此公司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Fairchild。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同時也是IBM最大的個人股東,后來仙童的第一筆訂單就是來自IBM公司。
說到這里,很多人好像都喜歡用自己的名字給公司取名,比如:博世、西門子、飛利浦、戴爾、森海塞爾、愛立信、波音、奔馳、福特、杜邦等。
還有我們中國的公司:李寧、雷允上。估計是過度自戀吧。
八個年輕人創辦仙童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去改變世界,沒有想到這個公司對硅谷將來產生怎樣的深遠影響。(改變世界,那是他們的后輩,多年以后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掛在嘴上的口頭禪。)
其實八個“叛徒”的出走,沒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今天的21世紀,看看我們今天美國公司里的員工,不是都像螞蚱一樣跳來跳去嗎。成立之后的幾年里,仙童公司得到迅速地發展,像搭載了火箭一樣。可是,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拿了投資人的錢,就要聽投資人的話,在簽訂投資協議之初,費爾柴爾德同八位仙童半導體創始人約定,投資人擁有對仙童半導體的決策權,并有權在八年內以300萬美金收回所有股份。后來,這位費爾柴爾德還真這么干了!在公司迅猛發展、展現極強盈利能力的時間里,大老板費爾柴爾德強制回購了“八叛徒”的股權,這樣的做法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不知道這樣的老板當時怎么想的,怎么只能給兔子們大棒,不給蘿卜呢!
在公司里給員工“吃盒飯”的結果就是,員工跳槽。“八叛徒”再一次要叛逃了。這一次,他們沒有集體出動,而是單兵作戰。可是“殺傷力”一點也不小。
Teledyne產品最早“叛逃”得是赫爾尼、羅伯茨和拉斯特,在1961年離開了仙童后,三人共同創辦了Amelco也即是后來的Teledyne。
1962年,克萊納離開,創辦了Edex以及后來知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凱鵬華盈(KPCB)。
到了1968年,諾伊斯帶著戈登·摩爾與工藝開發專家安迪·格魯夫(Andrew S·Grove)離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而由他們三人所創立的公司就是由仙童衍生出來的公司中最為人所熟知的IT業巨頭——英特爾(Intel)。
提到Intel,就不能不提AMD。仙童銷售部門主任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帶著幾名員工創立了AMD半導體公司,成為英特爾的主要競爭對手。之后陸陸續續從仙童出走的人,創辦了很多公司,遍地開花,到2013年為止,由仙童直接或間接衍生出來的公司共達到了92家,幾乎所有硅谷的半導體公司都源自仙童,他們都是仙童的子子孫孫。因此,仙童被稱為“世界半導體公司之母”那“世界半導體公司之父”又是誰呢?不能不說,仙童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八叛徒”的出走,雖然繁衍了很多公司,卻也導致了仙童的迅速衰弱,之后被賣給法國公司,后來輾轉又被賣給美國公司,難以避免被賣來賣去的命運。
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喬布斯就像喬布斯說的,仙童就像一只蒲公英,飄來飄去。后來呢?后來才有了Intel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CPU—4004處理器,與微軟聯盟,ARM,高通這樣的半導體公司出現。再后來呢?再后來的故事都在《硅谷之火》這本書里。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90瀏覽量
219028 -
硅谷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瀏覽量
16550 -
仙童半導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108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