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于晚期智人的一種。在1856年在德國的尼安德(Neander)山谷中的一個山洞發現了頭蓋骨和其他骨骼,并被命名為尼安德特人后才廣為人知。
化石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比早期現代人稍矮但身體和四肢粗壯,平均腦量稍大,曾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北部。至少在23萬年前就已經出現,由于冰期的興盛,約在3萬年前滅絕。
01 項目概況
1項目概況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在1996年10月成立,現已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考古博物館之一,每年參觀人數約為16萬。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旨在為大眾以及科學研究專家等展示尼安德特人的文化遺產,同時支持科學家及研究人員進行考古學和人類學領域的研究項目,促進尼安德特人的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傳播。
2 項目需求
尼安德特人博物館不僅參與了許多國際考古發掘工作,還負責監管全球最大的冰河時代考古數據庫NESPOS;并在當地建立一個研究平臺,以促進當地對石器時代的研究。
項目主要目標是將科學文獻中已知的大約300到500種不同類型器物數字化,并在NESPOS平臺上提供給考古學學生和專業人士學習研究。
為保護文物不損害原件,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各種類型的文物:化石、遺骨、石頭(遺跡附近發現的使用工具-石器)、裝飾工藝品及洞穴藝術等進行復原重建數字模型,以便科研人員在數字模型的基礎上用于研究、展示、空間分析及教學。
德國尼安德特人博物館使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三維掃描儀對尼安德特人舊石器時代的文物進行數字化保存,建立舊石器時代3D數字在線數據庫。
3 數據采集設備介紹
得益于EinScan Pro 2X Plus的多功能性,既可以利用固定模式掃描小尺寸石器,又可以利用手持模式獲取大尺寸石器的數據。尼安德特人博物館選擇了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3D掃描儀搭配工業模塊,用于掃描各類大小的石器或遺骨。
02舊石器文物掃描過程
1獲取三維數據
博物館團隊將石器放在工業模塊的轉盤上,使掃描設備可以捕捉石器的所有細節,獲取準確的三維數據模型。
▲放置在工業模塊轉盤上的石器
2 掃描拼接
因該石器的邊緣較薄,平放利用轉臺掃描,不易于數據拼接。為此,博物館團隊把它固定在泡沫塑料中,可以掃描石器的各個面,最終拼接在一起。
▲借助泡沫塑料固定在工業模塊轉盤上的石器
▲石器三維模型數據
03總結
在EinScan Pro 2X Plus多功能手持三維掃描儀的支持下,運用3D數字化技術手段對史前文物進行復制,不僅擴大博物館數字化文物數據庫,建立可加密數字化檔案;還可以無限、無損化地利用數字文物數據進行展示、研究、學習、保護甚至是復原,讓歷史在數字化中獲得‘永生’。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26瀏覽量
64509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81瀏覽量
61911 -
三維掃描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7瀏覽量
74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