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甲醇(CH3OH)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原料和儲氫載體,將二氧化碳(CO2)氫化為甲醇(CH3OH)被認為是緩解溫室效應的一種經濟可行的策略。然而,CO2分子的熱力學穩定性和動力學惰性使其轉化具有挑戰性,而且高溫下逆水煤氣變換反應(RWGS)會產生副產物CO,從而降低甲醇產率。銠(Rh)催化劑因其在低溫下的高穩定性和催化活性而在CO2加氫領域備受關注,然而,盡管有一些關于負載型Rh催化劑用于CO2加氫制甲醇的報道,但它們對甲醇的選擇性仍然不夠理想[Applied Catalysis A, 175, 1998, 67?81;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11, 2010, 901?906]。最近一些研究表明,氧化銦(In2O3)能在高溫下保持高甲醇選擇性和產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364, 2018, 382?393; Catalysis Today, 259, 2016, 402?408],然而,In2O3低的CO2轉化率和弱的H2活化能力限制了甲醇的產率,需要采取各種策略來優化和提高催化性能。有研究發現(111)面是In2O3的低指數晶面中熱力學最穩定的晶面[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 2010, 10438]。
此外,In2O3負載的Rh納米顆粒對甲醇表現出高選擇性,而且在反應溫度低于500K時,選擇性可以達到100% [Catalysis Today, 365, 2021, 341?347]。受此啟發,本課題研究了Rh4團簇負載的In2O3(111)表面CO2加氫制甲醇的反應機理,并探討了催化劑的活性起源。
02成果簡介
本課題研究過程中,使用了鴻之微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計算軟件DS-PAW,并用第一性原理計算了Rh4團簇負載的In2O3(111)表面CO2加氫制甲醇的轉換頻率。Rh4團簇和H2促進了氧空位的形成,促進了Rh4團簇與In2O3(111)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劑的穩定性。利用靜電勢和Fukui(?)指數預測了CO2和H2在催化劑上的吸附行為。
與In2O3(111)_D表面相比,Rh4簇的負載促進了CO2的吸附,并使得H2更容易解離。然后,建立了三種加氫途徑的吉布斯自由能圖,并基于能量跨度模型計算了所有可能途徑的轉換頻率。結果表明,HCOO路徑被認為是最優的加氫機理,因為其最大的轉換頻率(3.02 × 10?5s?1)高于In2O3(111)_D和其他報道的催化劑。具體過程為CO2(g) +6H → HCOO* + 5H → HCOOH* + 4H → H2COOH* + 3H → H2CO* + 2H + H2O(g) → H2COH* + H + H2O(g) → CH3OH(g) +H2O(g),同時有效抑制了RWGS途徑和副產物的產生,從而提高了甲醇的選擇性。此外,催化活性的提高可能是由于負載的Rh4簇促進了CO2的吸附和H2的解離。
03圖文導讀
圖1(a)優化的In2O3(111)_P和Rh4/In2O3(111)_P表面構型(紅色:O原子;棕色:In原子;綠色:Rh原子)
圖2在Rh4/In2O3(111)_P和In2O3(111)_P表面通過熱解吸和H2還原產生氧空位的反應能的熱圖
圖3(a)優化的Rh4/In2O3(111)_Dv1表面構型;(b)Fukui(?)指數;(c)塊體Rh和負載的Rh4團簇的態密度圖及相應的d帶中心
表1 Rh團簇與Rh4/In2O3_Dv1的Bader電荷
表2分離的CO2和吸附的CO2的幾何參數和Bader電荷
圖4(a)吸附在團簇上的CO2*的最優結構(灰色:C原子;白色:H原子);(b)CO2*解離CO和O*;(c)在團簇上解離的H2;(d)CO2*的差分電荷密度(黃色代表電荷累積,綠色代表電荷耗損)
圖5通過HCOO路徑在Rh4/In2O3(111)_Dv1表面CO2氫化成甲醇及副產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圖。TS表示每個基元反應的相應過渡態
表3 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通過HCOO路徑合成甲醇的TOF
表4 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HCOO路徑中生成副產物HCOOH和H2CO的TOF
圖6通過CO-hydro路徑在Rh4/In2O3(111)_Dv1表面CO2氫化成甲醇及副產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圖
表5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通過CO-hydro路徑合成甲醇的TOF
表6 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CO-hydro路徑中生成副產物CO和H2CO的TOF
圖7通過RWGS路徑在Rh4/In2O3(111)_Dv1表面CO2氫化成甲醇及副產物的吉布斯自由能圖
表7 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通過RWGS路徑合成甲醇的TOF
表8 500 K溫度下Rh4/In2O3(111)_Dv1表面RWGS路徑中生成副產物CO和H2CO的TOF
04小結
本文研究了在RIn2O3(111)_Dv1表面上CO2加氫制甲醇的反應機理和催化活性。研究發現,Rh4簇合物的負載顯著降低了氧空位形成的反應能,H2還原對氧空位形成比熱解吸更有效。氧空位的存在促進了Rh團簇和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電子結構分析表明,負載的Rh團簇具有較強的H2活化能力。此外,與RIn2O3(111)_D催化劑相比,負載的Rh4簇促進了CO2的吸附并促進了H2的離解,從而提高了催化活性。最后,探討了RIn2O3(111)_Dv1上甲醇形成的機理和活性。根據能量跨度模型的結果,在RIn2O3(111)_Dv1上合成甲醇的TOF大約是在RIn2O3(111)_D上合成甲醇TOF的10倍。HCOO途徑被認為是RIn2O3(111)_Dv1上的最優加氫途徑。HCOOH*和H2COH*是重要的反應中間體,而在RIn2O3(111)_D表面,H2COO*和CH3O*是決定最終加氫反應路線的關鍵中間體。最后探討了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提高催化活性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催化活性的增強可歸因于CO2吸附的改善和H2溢出效應。
審核編輯:劉清
-
TOF
+關注
關注
9文章
485瀏覽量
36392
原文標題:DS-PAW文獻賞析 | 氧化銦負載銠團簇作為二氧化碳加氫生成甲醇的高性能催化劑(陳鑫)
文章出處:【微信號:hzwtech,微信公眾號:鴻之微】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