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L電路基本原理
要實現輸出電平在0/1之間變換,需要三極管的數量最少只需要一個,而TTL電路使用了4個三極管,用較多的器件去實現相同的功能,必定要有性能上的提升,否則這種電路設計就是一種浪費。對于TTL電路而言,使用成倍的器件需要換來的性能包括以下幾點:
a. 提高開關速率
b. 提高帶載能力
c. 提高抗干擾性
圖1
TTL電路如圖1所示,當輸入A/B有一個為低電平時(假設為0V),T1管的基極被鉗位到0.7V,不足以使得T2、T4管導通,所以T2的集電極電位為高,T3導通,Vout輸出為高。當A/B輸入都是高電平時(假設為3.6V),則T1的基極電壓為4.3V,該電壓可以使T2、T4飽和導通,從而T1的基極電位被鉗位在2.1V(三個PN結的壓降),T4導通后,T4的基極電位為0.7V,T2此時為飽和導通,導致T3的基極電位大概為1V左右,這個電壓不足以使得T3和二極管D同時導通,故Vout輸出為低電平。
在TTL電路中,使用推挽輸出目的是為了增強帶載能力;二極管D可以砸T4導通時,防止T3導通導致T3、T4直通;T2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給T3、T4提供驅動。在Vout由低變高時,T2的基極電荷在T1的作用下被迅速抽走,關斷比較快,T2關斷,T3即打通。但是T4的基極電荷只能通過R4放電,導致T4關斷得比較慢,如此以來,就有一小段T3、T4直通的時間,因此需要增加電阻R3限制短路電流。
- 為什么T2、T4為飽和導通
首先看T4,T4導通時,其基極電壓為0.7V,輸出端與后級電路匹配時,Vout通過下一級的R1、T1的發射結上拉到VCC,這個集電極電阻足以使其飽和導通(不行就設置好R1的阻值)。T2是必須要飽和導通的,因為T2工作在放大區會使Vout的輸出具有不確定性(影響T3的基極電位),T2的飽和導通是由其基極電流保證的。如前述,T2導通時,T1的發射結反偏,集電結正偏,三極管T1工作在倒置態。此時T2基極電流與T1基極電流相當,設置R1即可保證使2飽和。
- 如何理解三極管T1的倒置工作狀態
隨便翻開一本教材或者TTL的資料,都會寫三極管T1在輸入為高電平的時候,處于倒置放大的工作狀態,這種感覺好像是電路設計者精心這么設計的,故意使用三極管的倒置放大來實現什么目的,但對為什么這么用又沒有下文。實際上,這只是對三極管工作狀態的一種客觀描述。我建議教材不要單獨把這個狀態單獨強調一下,沒有什么用還容易誤導人,除非把龔總原理給講清楚。得出以上結論的理由如下:
首先,三極管各個級之間是有寄生電容的,當三極管由導通變為截止時,先要把基極的電荷給放掉,這個放電過程需要時間,直接影響三極管的開關速度,這是前提。
采用TTL電路的解法時,當輸入為高電平時,T1倒置放大,T2的飽和由R1保證;當輸入由高變低時,T1的基極被鉗位到0.7V,由于T2、T4關斷需要時間,T1的集電極電位仍保持在1.4V,因此,T1處于放大狀態,可以迅速地抽取T2基極的電荷,使T2迅速關斷。如果換一種接法,讓T1的集電極作為輸入,如圖2所示:
圖2
當T1的輸入為高時,T1的基極電位為2.1V,集電結反偏,發射結正偏,該電流可以使得T2飽和導通。當T1的輸入由高變低時,T1的基極電位為0.7V,發射極電位為1.4V,T1處于倒置放大狀態,此時T2的基極電流顯然要小于T1處于放大區的電流,因此T2需要更長的時間關斷,影響了其開關速度。
通過以上說明可以發現,T1是否工作在倒置放大無需額外說明,哪種接法能提供更快的開關速度才是關鍵。
- 電平門限計算
TTL電平門限也是沒有標準的,因廠家而異,但也需要滿足一定的范圍,以圖1電路為例,計算如下。
輸出高電平:
如果輸入電平由高逐漸降低時,降到0.7V,T4會先關閉,T2仍然導通,此時假設R4的電壓為臨界值0.7V,則,T3的基極電壓為:
因此,有:
輸出低電平視飽和程度,取最大不超過0.4V。
輸入低電平:
輸入為低時,輸出應為高,前面已經分析,要使輸出為高,臨界條件為T4剛關閉時,此時輸入不應超過1.4V。假如以不以T2導通為標準,則輸入低電平最大不應超過0.7V。
輸入高電平:
按前述分析,輸入高電平最低不應低于1.4V。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3616瀏覽量
122126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9668瀏覽量
166859 -
TTL電路
+關注
關注
2文章
65瀏覽量
15100 -
TTL電平
+關注
關注
1文章
99瀏覽量
120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