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由直覺外科公司生產,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也是最廣泛使用的醫療機器人。直覺外科公司從1996年推出第一代達芬奇機器人至今,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
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手術,一般只需幾個直徑2厘米內的小切口即可完成,精度極高,這意味著出血更少、愈合更快并降低感染風險。在2015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因在窄口瓶中為一顆葡萄縫合而成為網紅。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經成為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標準。
批準的適用范圍包括: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婦產科腹腔鏡外科手術、胸外科胸腔鏡手術、胸腔鏡輔助心臟切開術,在心臟血管重建中可結合縱膈切開術進行冠狀動脈吻合術等。
2、肢機器人
假肢領域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我們能不能做一個合適的肢體替代品”已經不再是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做出比原有肢體更好的東西”。
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機電實驗室,研究人員創造了陀螺驅動的機器人肢體,能夠在三維空間中跟蹤自己的位置,并以每秒750次以上的速度調整關節。最重要的是,他們開發了仿生皮膚和與神經系統交互的神經植入系統,允許用戶從假肢接收觸覺反饋,并像對待正常肢體一樣有意識地控制它。
3、內窺鏡機器人
內窺鏡檢查是一種將長線上的小型攝像頭通過“自然開口”插入體內以尋找損傷、異物或疾病痕跡的過程。這種檢查讓人很不舒服,但這很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因為有企業已經開發出了細長、靈活的機器人,醫生可以像開遙控車一樣把這些機器人遙控到理想的確切位置。然后醫生可以在避免手部顫抖的情況下握住那里,并部署各種工具,從活檢到燒灼傷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膠囊內窺鏡”,患者只需吞下一個藥丸大小的機器人,醫生就可以收集數據和拍攝照片,用來診斷病情。
4、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機器人正在被用來幫助癱瘓的人重新行走,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外骨骼機器人還可以用于矯正畸形,也可以通過為肌肉提供運動和愈合損傷方面的幫助,用于康復大腦或脊髓損傷。大多數外骨骼機器人是通過用戶輸入和預設動作來工作的,但隨著神經接口的進步,患者通過意念控制外骨骼機器人只是時間問題。
5、靶向治療微型機器人
靶向治療微型機器人使用幾乎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的極小的機械粒子將藥物或其他療法輸送到人體內的特定目標部位。雖然出現得比較晚,但靶向治療微型機器人是非常有前途的。這種機器人可用于將輻射直接傳遞到腫瘤,或將藥物僅用在需要的器官上,這樣可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有趣的是,粒子該如何到達目標呢?有多種可能的方法,但最新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通過磁場引導,讓帶有微小螺旋尾巴的微型機器人向前旋轉,穿過血管到達身體的特定部位。
圖片來源: Review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6、消毒機器人
醫院并沒有人們以為的那樣干凈。人們去醫院接受治療,反而可能會帶著另一種疾病離開。由于會使用大量抗生素,醫院可能成為一些頑固的耐抗生素的細菌的溫床,所以醫院房間的清潔非常重要!消毒機器人可以自動移動到病房,然后用高能紫外線照射空房間幾分鐘,直到沒有微生物存活。
7、陪護機器人
世界上有數以百萬計的老年人、體弱者或智障人士長期孤獨,缺乏激勵。這些患者也往往需要護理人員的定期檢查,這對于護理人員短缺的地區是一個問題。陪護機器人同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真正讓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如果患者摔倒了,陪護機器人還可以呼叫救護車。以BUDDY為例,雖然剛進入市場,但它可以根據主人情感的變化與主人進行互動,從而獲得了2018年最佳創新獎。
8、遠程醫療機器人
遠程醫療機器人已經在醫學領域起到了關鍵作用,它可以把頂尖醫生和專業知識帶到服務欠缺的社區和偏遠地區。某地區的醫生可以通過遠程機器人,與另外一個地區的患者和醫生交談,實時分享他們的知識和診斷咨詢,而成本和精力只是親自前往那里的一小部分。
9、護士機器人
護士是任何醫療環境的生命線。但他們也過度勞累,而且時間長期短缺,更不用說許多地方護士短缺了。這就是護士機器人的用武之地。護士機器人可以填寫電子文件、測量生命體征、監測患者的狀況。一些新的護士機器人已經瞄準了護士們遇到的其他瑣碎的工作,比如在各個房間來回移動推車和病床,甚至抽血!護士機器人可以節省護士的時間,這樣護士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地照顧病人了。
10、配藥機器人
日常生活中,自動售貨機已經很常見了。在醫院里,通常病人拿著醫生開的打印出來的藥方去取藥,然后有專人在藥房里為病人取藥。其實,不妨把藥房想象成自動售貨機,并不需要專人在里面,有機器人配藥就可以了。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個概念藥房已經無差錯地運行了近五年,而且很多醫院已經批準使用。在上海的第七人民醫院,也已經有配藥機器人了,而且一臺配藥機器人可以勝任2個人的工作。
11、人工智能診斷機器人
診斷可能是機器人在醫學方面最能發揮能量的地方。通過數千個樣本的機器學習,科學家可以訓練人工智能,使其比人類更好地執行任務。人工智能在診斷中的運用意義深遠。例如FDNA系統使用面部識別軟件,能以驚人的準確度,篩查8000多種疾病和罕見遺傳疾病。又比如,紐約大學團隊創建的人工智能,能夠通過掃描數千份醫療文件,查明是否有患糖尿病、心力衰竭或中風風險的患者。未來,機器人可能是診斷的第一站。
12、輔助活檢機器人
這是一個非常酷且可能挽救生命的進步,由一個名為MURAB(MRI和超聲機器人輔助活檢)的項目領導。
這是一種用于早期癌癥診斷的微創技術,其中機器人操縱的換能器通過新型MRI/超聲組合技術引導到活檢部位。然后它會掃描目標以獲得它的整體數據,之后外科醫生可以從創建的3D圖像中挑選他們想要進行活檢的確切位置。最后機器人就像進來時一樣退出,給病人留下的只是一張剪紙。
13、人工智能流行病學機器人
人工智能非常擅長從數據中看到模式并做出預測,這能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流行病學是人工智能系統想要攻克的下一個目標。人們看到AI機器人已經被用于抗擊新冠疫情。這些算法分析來自當地的疾病爆發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所有可用的醫學數據庫進行交叉參考,以預測爆發的時間和地點,以及如何防止其傳播。盡管該領域出現了許多產品,但其中最酷的是AIME系統,馬來西亞在2020年部署該了系統以應對登革熱的爆發,準確預測率接近85%,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并可能挽救數百萬美元。
14、抗菌納米機器人
抗菌納米機器人是由涂有血小板和紅細胞的金納米線制成的微型機器,可以直接在患者的血液中清除細菌感染。抗菌納米機器人通過模仿細菌及其毒素的目標來做到這一點,然后當細菌靠近時將它們誘捕到納米線網中。它們甚至可以通過靶向超聲引導穿過患者的身體,以加快清除過程并治療局部感染。
最重要的是,因為它們利用細菌的自然反應將它們從系統中清除,納米機器人有可能被用來代替廣譜抗生素,這可能對我們對抗抗生素耐藥性疾病的上升產生巨大影響。
15、臨床培訓機器人
臨床培訓機器人類似于飛行員培訓用的飛機模擬器。下圖是名為HAL的兒科培訓機器人,他能模擬面部表情,流下眼淚;他的瞳孔可以放大,他的眼睛可以追蹤運動;他還可以出汗。他的氣道可以插管,他可以模擬心、肺和腸鳴聲,產生脈搏等。HAL 可以用來培訓手指點刺取血或進行靜脈注射等。
聲明:文章源自網絡,版權歸源自所有,侵權即刪。
審核編輯 黃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24瀏覽量
2075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