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存儲器是Flash存儲器的一種,其內部采用非線性宏單元模式,為固態大容量內存的實現提供了高性價比、高性能的解決方案。Nand Flash存儲器具有容量較大、改寫速度快等優點,適用于大量數據的存儲,因而在業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則將為大家介紹Nand Flash的工作原理和自身的特性。
Nand Flash Die 是從Wafer身上切割出來,一個Wafer有很多個Die。之后再進行封裝,變成一個顆粒。像圖1所示,一個封裝可以放1/2/4/8/16個Die,分別叫做SDP/DDP/QDP/ODP/HDP。將顆粒和主控、DDR,電阻、電容等一起焊到PCB板上,就形成了SSD產品。
圖1
二、NAND 的歷史
自1991年全球首個4MB NAND閃存問世,此后12MB NAND閃存、1GB NAND閃存、1GB MLC NAND閃存也相繼推出,直至2007年NAND閃存正式從2D進入3D時代。
國際存儲廠商們發布了10年的路標,未來10年介質將持續演進。綜合半導體設備制造商以及原廠長期路標來看,預計3D NAND堆疊層數可達500層以上(~2030年)。在未來3年,預計介質存儲密度(Gb/mm2)增加一倍,單位成本($/GB)降低50%+,因此,搭載最新的介質來打造SSD產品可以充分享受介質技術進步的紅利。
三、NAND Flash 2D to 3D
閃存的技術從2D演變到了3D。2D NAND主流技術是Floating Gate(FG) , 通過減小特征尺((e.g. 20nm到16nm) 提高存儲密度;3D NAND主流技術是Charge Trap(CT),通過提高堆疊層數(e.g. 64L到96L)提高存儲密度,現在主流的存儲介質都是基于Charge Trap技術的3D NAND。
圖2
3D NAND的演進趨勢
- Multi-Stack
通過Multi-Stack技術解決3D堆疊工藝挑戰,但Stack之間會產生額外可靠性問題。不同Layer間參數不同,可能導致單Block內RBER/tPROG/tR差異加劇。
- CNA到CUA/PUC
閃存的Die里面分為存儲陣列和外圍控制電路,原來并排分布的,即CMOS Near Array(CNA)。后來隨著尺寸越來越小,外圍電路占的面積越來越大,不利于成本降低,因此把存儲陣列放在了電路下面,即CMOS Under Array(CUA)。
圖3
- TLC到QLC到PLC
隨著存儲密度不斷增加,3D TLC (3bits/cell)成為主流存儲介質,3D QLC (4bits/cell)蓄勢待發。但是隨著密度的增加,可靠性會隨之降低,所以在應用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F在PLC(5bits/cell)處于實驗室技術預研階段,將持續提高存儲密度。
圖4
- IOB/Interface Chip
隨著介質接口的速度越來越高,Nand引入了接口芯片?,F在主流NAND的接口速率是2.4Gbps左右,并快速向3.6/4.8Gbps演進。當產品對介質速率有要求、并且負載較重時,需要IO Buffer(即IOB)來提升介質總線速率。
四、介質持續演進帶來的技術挑戰
介質將會持續演進,隨之帶來的是在硬盤產品設計上的挑戰,當介質隨著層數增加,Block會越來越大。未來一個Block可能將從現在的20-30MB一直擴大到100+MB,而一旦Block受到損壞,將導致100+MB容量空間中的內容直接丟失,這是對系統管理的一大挑戰。同時,多次堆疊形成的3D介質,其讀寫的時延和出錯率的一致性,特別是邊界上介質的可靠性,都需要特別關注。
下一期將繼續為大家分享關于NAND Flash原理和應用的內容。
長按識別關注更多憶聯資訊
了解更多:
PCIe標準演進歷史
什么是PCIe?
憶聯SSD端到端數據保護技術——企業關鍵業務的“守護者”
原文標題: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上)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UnionMemory憶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29瀏覽量
85944 -
SSD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868瀏覽量
117521
原文標題:NAND Flash 原理深度解析(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UnionMemory憶聯,微信公眾號:UnionMemory憶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