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拉伸電子器件作為可穿戴設備或是植入式設備為健康監測、疾病治療甚至基礎生物研究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其關鍵在于減小了電子設備與人體皮膚/組織之間的機械差異(如拉伸性)以順應皮膚或者組織上產生的應變從而實現穩定集成。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集中在實現電子設備的可拉伸性,但在降低與柔軟組織的模量差異方面進展較為緩慢。雖然實現可拉伸性通常伴隨著楊氏模量的降低,但這些可拉伸電子材料(如導體和半導體)和器件的模量仍然比大多數柔軟生物組織高出3到4個數量級。因此,進一步減小這種模量差異對于實現與生物組織適應性強且長期穩定的界面至關重要。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芝加哥大學王思泓團隊針對可拉伸電子器件開發了一種具有普適性的設計方案,通過在高分子導體、高分子半導體功能層與超柔性水凝膠基底之間添加一層柔性中間層來實現超低模量器件的同時保持較高的拉伸性。通過這種特殊的設計,高模量的功能層在較大應變條件下能夠減緩其中裂紋的擴張以保持較高的電學性能。并且結合超柔性的水凝膠基底,該團隊展示了模量低于10 kPa的可拉伸場效應晶體管陣列,其柔軟度比起已報道的可拉伸晶體管器件低了兩個數量級。
圖1 柔軟生物組織與電子材料和器件之間的模量差異以及超柔性電子器件的實現方案
得益于器件的超低模量特性,這種超柔性電子器件在適應不規則表面方面表現出更優異的性能。盡管并未使用帶粘性的基底材料,超低的模量使得該器件能夠更好地貼合于動態的不規則表面(例如皮膚表面)。另一方面,當可拉伸電子器件集成到柔軟物體表面時,這種超低模量特性則盡可能地減少了對柔軟表面所施加的約束,進而不阻礙原有物體的運動過程。
圖2 超低模量器件對柔軟表面的貼附性能以及約束的研究
基于這種設計的超柔性器件在體內生物相容性測試中也證明了抑制長期植入的免疫排斥反應。并且在對孤立小鼠心臟的電生理記錄實驗中,這種超柔性器件的設計使得記錄過程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減少器件在心臟表面的位移所帶來的信號偏差。此外,通過對心室內壓力的監控,該超柔性器件相比于常用彈性體為基底的器件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心臟跳動的干擾。
圖3 超低模量器件的生物相容性測試
這一創新對于未來柔性電子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為開發更靈活、適應性更強的電子設備提供了新的思路。該研究以“Achieving tissue-level softness on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through a generalizable soft interlayer design”為題發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第一作者為芝加哥大學博士生李陽。
審核編輯:劉清
-
場效應晶體管
+關注
關注
6文章
364瀏覽量
19538 -
柔性電子
+關注
關注
4文章
180瀏覽量
15999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17瀏覽量
167120
原文標題:利用可擴展的柔性中間層,制備超低模量電子器件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