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UV油墨印刷相比傳統油墨印刷有很大的優勢,但同時,就目前而言,確實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改善,以下談談我們昀通科技對這方面的看法和思路。
首先是UV印刷油墨的價格,UV油墨有著瞬間固化及結膜性能好的優點,但是價格相比普通油墨來說要昂貴一些,而且還得使用專用的UV橡皮布和UV墨輥,這些都導致生產成本的提高。但是隨著UV油墨的普及和技術發展,相信其價格也將逐步降低;
其次,UV油墨在固化中,由于內部成分經交聯聚合,體積瞬間變化會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導致油墨對承印材料的附著力降低。通過對承印物的表面處理和改性,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另外,尋求和研制吸附性好、收縮應力小的UV油墨也可以改善此問題;
最后,UV油墨主要用于非吸收性承印材料,并且對不同的承印材料,油墨的配制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求潤版液具有較廣的適應性,以保證達到要求的印刷質量。
我們相信,UV油墨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和使用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必將快速發展;UV印刷也將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和普及。
審核編輯 黃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uvled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5瀏覽量
120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石墨烯發熱油墨為汽車后視鏡帶來智能電加熱保護
Haydale石墨烯發熱油墨采用了先進的石墨烯納米材料,這是一種極為強大的導電材料。通過將石墨烯發熱油墨應用于汽車后視鏡的電加熱膜中,利用Haydale石墨烯發熱油墨可以創造
發表于 11-15 15:55
PCB焊接后焊接位置附近油墨起泡問題
碰到了一個焊接后阻焊油墨起泡的問題。位置在焊接位置和焊接位置附近,而且主要就集中在焊接位置附近線路上。噴錫、IR爐和熱沖擊都沒有起泡,但是焊接的時候就有問題。一直沒分析出原因,大家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么,是什么原因呢?
發表于 11-14 11:14
一種可以提升動態血糖監測均勻性和精確度的導電油墨
的化學性質還意味著材料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不會釋放有害物質,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Haydale公司創新導電油墨為動態血糖監測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這種油墨專為滿足CGM傳感器的嚴格要求而設計,具備高導電性
發表于 11-08 10:26
現代氣體預熱系統升級:Haydale石墨烯導熱油墨的創新應用解決方案
Haydale石墨烯導熱油墨便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研發的一種新型導熱材料。其采用石墨烯作為導熱材料,可以采用預制造的方式形成一層導熱層,從而實現對管道的加熱。相比傳統的電熱絲加熱方式和水浴加熱器,石墨烯導熱
Haydale HDPlas? 技術導電油墨在微量元素分析中的應用前景
微量元素檢測面臨的挑戰促使了導電油墨技術的重要性提升。Haydale與威爾士聯合研發的石墨烯導電油墨,通過優化的HDPlas?技術,顯著增強了電化學傳感器的性能。這種導電油墨不僅在靈敏度和準確性上表
pcb板樹脂塞孔和油墨塞孔的區別?
固化后收縮導致的空內吹氣問題,從而提高了孔的飽滿度和塞孔質量。 油墨塞孔:油墨塞孔主要用于普通過孔,其表面是油墨,不會導電。但油墨在固化過程中會存在
UVLED固化機與傳統的UV汞燈固化工藝的比較
UVLED固化是指用LED發出的光使油墨、油漆、涂料、漿料、膠粘劑等流體轉變為固體,區別于傳統汞燈發出的紫外寬光譜光固化技術,即UV固化。兩者的共同點都是依靠光照射激發光引發劑,進而促使流體中所包含
高導電石墨烯導電油墨
Haydale的石墨烯油墨內含用使用“等離子表層處理技術”進行表層處理過的石墨烯,該油墨含有新的表面官能團,以獲得增強的導電性,可應用于柔性電池集流體,RFID天線,生物傳感器等。
用于印刷電子柔性絲網印刷的高導電石墨烯油墨
石墨烯的特有性能和未來發展前景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但是如何獲取無缺陷,低氧化,穩定的石墨烯片可以沉積在不同基底上是一個國內外共同遇到的技術難題。通過特有的液相分離技術研發出了Haydale高導電石墨烯油墨,適用于柔性絲網印刷的石墨烯導電
揭秘UVLED油墨固化機:低能耗、無污染,助力綠色印刷發展
、優勢及應用前景,帶您領略綠色印刷的魅力。 一、UVLED油墨固化機的工作原理 UVLED油墨固化機采用LED紫外線光源照射
略談PCB油墨應用及發展——(下)
四、撓性油墨篇 近幾年來,撓性電路板的制造技術發展很快,產量猛增,從去年所統計的數字表明,我國已經進入了撓性板生產大國的行列,所以用于撓性板的線路油墨、阻焊油墨(直接印圖形的熱固型、UV
略談PCB油墨應用及發展 ——上
一、抗蝕油墨篇 1.歷史的回顧 用于電路板耐蝕刻掩膜的油墨大約在上世紀中期問 世,而以前的掩膜均為以重鉻酸鹽為感光劑再加入膠體而成,這期間經過了三個階段: (1)以蟲膠為膠體的掩膜:這項技術最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