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神秘莫測、令人向往,但自然災害卻長久困擾著人類。洪水、地震、臺風、山體滑坡、森林火災等各類自然災害,不僅損害人類的財產資源,對人類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威脅。
自然災害爆發時間短、沖擊力大,人們往往只能被動抗災、減災,基本都是在災后才采取行動。救災管理流程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救災效果。在救災過程中,無論響應速度多快,總會存在溝通不暢、救助延遲、甚至危及救災人員生命。整體來說,在抗災、救災上很難有較好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的運用讓這一問題得到了緩解,物聯網技術可以協助政府進行災害管理,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害。它甚至可以在災害未發生時提前防范、避免損失,將災害管理機制由原來的被動化為了主動。傳感器、機器人和無人駕駛車輛等物聯網設備,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應對地震、洪水和森林大火等自然災害。
- 地震預警
物聯網智能傳感器可以放置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這些設備可以收集和分析數據,幫助監測地震活動。一旦設備識別到地震模式,可以立刻在移動設備上傳輸、給政府當局和個人發送警報。同樣,也可以將這一信息連接到公共廣播系統,提醒人們采取必要的措施。這些物聯網設備也可以讓救援行動更方便,比如通過開發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并將傳感器的數據添加到應用程序上,救援人員就能較快判斷地震情況,進行救援。
- 火災監測
物聯網傳感器還可以監測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等參數,讓人們盡早發現野火并迅速向當局發出警報。這有助于在火勢蔓延之前預防火災。借助物聯網 GPS 設備,消防員可以輕松定位火災區域,迅速采取適當的措施。此外,如果火勢較大、危險系數較高,則可以通過物聯網設備無人駕駛車輛控制火勢。
- 其他自然災害預防
在洪水、颶風、沙塵暴等其他災害場景中,物聯網設備也仍然適用。瑞科慧聯的智能傳感器采集器 WisNode Sensor Hub 就可以應用到這些自然災害場景當中。Sensor Hub是一個可以快速構建傳感網絡的模塊化傳感器生態系統,它是一個多合一的即插即用設備,用戶只需連接所需的傳感器,通過 BLE 或 NFC,在手機應用 WisToolBox 上進行對應的設置,即可輕松連接到多設備。因此,無論是地震、火災、水災、臺風,還是冰雹、暴雪,都可以使用這一傳感器數據采集設備,用戶根據不同場景、配置不同的傳感器,即可使用。
我們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可以更好應對它們。人工智能、機器人、數據分析工具等物聯網設備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高人們應對災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財產損失、人員傷害。世界各國都在增加物聯網在災害管理中的使用。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99瀏覽量
3758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