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能家居真正普及,那么建材館一定是必攻的城池。
最近,「智哪兒」前線記者探訪了一家剛開業不久的高端建材館,試圖找出館內與智能家居有關的門店或產品。調研結果僅供參考,不代表行業普遍現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圖/文 | 布斯
編輯 | 小智
出品:智哪兒調研中心 zhinaer.cn
本次探館的城市,是山東省一個三線城市,人口400萬。2021年GDP 7000億元,全國排名第35。相比「智哪兒」總部所在的杭州,該市的人均購買力顯然落后,但是從裝修建材這種傳統生意來看,應該能有所作為。畢竟在十年前,這里的房價全國增速第一。(你們猜猜是哪個城市?)
從人均消費水平來看,2020年數據,該市剛剛夠得著山東省平均水平,為20993元。不算很突出,但非常適合作為智能家居市場的調研范本。這次探訪的建材館,是本地企業與第三方共建。剛開業兩個月,定位與紅星美凱龍平行。
目前來說,商戶入住率已達100%。由于定位高端,且又是新開的綜合體,那么智能家居這種「新鮮事物」,應該有比較強的存在感。實際上,筆者之所以來此,正是因為看到了快遞柜上的智能家居廣告。
當快遞柜上也出現智能家居廣告的時候,你就知道,春風已經吹起。
01
智能家居已經跟主流建材
「平起平坐」
在地下車庫的導覽屏幕上,可以看到「智能電器」這個類別。只可惜,只有三個品牌。Hlivi、華為、Control4。第一個品牌,是一個不知名的音響品牌,甚至連Logo也沒有。而華為,指的是華為全屋智能。Control4就不用多說了。
實際上,這個屏幕的編輯不太用心,并沒有很好的反映智能家居。而當你坐電梯上到一樓,一股強烈的氣場撲面而來——華為。華為為了宣傳全屋智能,幾乎在這個建材館可以打廣告的地方,都打了廣告。電梯門、橫幅、易拉寶等等…可見其「財大氣粗」。
華為的事稍后再說。
可以肯定的是,在2022年,智能家居概念已經不再是邊緣產物,而是重要的營銷手段——即便你根本就不是智能家居品牌。
這個建材館一共四層,在一樓和二樓的導覽圖中,都有智能家居的圖標。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智能家居館是灰綠色標注的,少得可憐。但其實,相關的產品是很多的。我們簡單盤點下。
一樓,除了被顏色區分出來的華為全屋智能外,還有這些:
好太太晾衣機。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門店招牌直接是好太太智能晾衣機。很顯然,必須智能。然后,門口擺著飛利浦的智能鎖。只是一個島,但樣機還算齊全。
可喜的是,緊挨著的,是另一家晾衣機品牌,戀晴。招牌上也強調是「智享晾衣機」。很明顯,必須智享。更可喜的是,這家門店內,竟然有一半的面積是智能鎖和保險箱。琨山智能鎖和艾譜保險箱。坪效可以說很高了。然后該店的主要產品智能晾衣機,也沒有落下來展示,要不是上面掛著個猴子,遠遠看去我可能以為這家店老板裝了個工業風的吊頂。
然后衛浴品牌,都集中在了一個區域。常見的TOTO、科勒、法恩莎、箭牌等品牌都在。這些品牌,基本上都有智能馬桶。其中科勒在外墻的LED屏上,主打的產品也是一款「聲光智能坐便器」。上廁所,必須智能。
二樓。從照片來看,灰綠色智能家居區域只有三塊:海爾、Control4、Hlivi音響。海爾館有高端電器品牌卡薩帝,以及海爾智家旗下的智能場景品牌三翼鳥。三翼鳥主打智慧場景,涵蓋廚房、陽臺、客廳、浴室等場景,每個場景都提供了基于海爾系電器的人性化場景設計。
然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SMEG進口電器館。這家店主營歐美的進口電器產品,價格很給力。它的很多產品也具有智能功能,但主要是主打「高逼格」。
三樓、四樓都是家具、軟裝,沒有智能家居。
最后順便說一句:歐瑞博的體驗店,在本市的居然之家。
02
華為全屋智能「傷了」我的心
先跟大家說一個數據:華為全屋智能,至少在這個城市,平均客單價10萬元左右。筆者有一定的裝修行業背景,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普通老百姓裝修個房子,預算大概就是10萬。
所以華為這一套東西,不是賣給普通老百姓的。銷售嘴里冒出的第一個小區名字,就說明了問題。一個叫做柒星國際的樓盤,就在市政府旁邊,是本地定位非常高端的住宅區,均價1.3萬/平。放在杭州這是白菜價,放在這里,很貴了。
當然,哪個片區都有具備消費實力的。銷售表示,開業以來,賣得還是不錯的。一個主機5萬多,剩下的都要選購,跟保時捷一樣。如果你是抱著小米智能家居的想法來,那么還是回去吧。
華為這家店少說得五六百平方,展示場景用的樣板間裝修的也很豪華。銷售說3、4月份會發布3系主機,價格大幾千元(歐瑞博小心了),能降低購入門檻。筆者沒有心動,因為一個燈光驅動就得兩三百。總價外,還有15%的施工費。最終算下來也不算便宜。
關鍵是,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華為Hilink(現在叫鴻蒙智聯)關聯了超過1000個品牌、3000個產品,但是你在選購電器時面臨的選擇,還是有些窄。比如筆者個人比較關心的智能鎖與全屋的聯動。華為生態只有德施曼、VOC、凱迪仕、匯泰龍、品多、青稞等幾個品牌的特定一兩款產品支持。欲哭無淚的是,只有部分華為手機支持,iOS不行。
舉個例子:我想回家時,智能鎖根據我的指紋,來為我準備一套專門的聲光場景。同時自動通知家人我回家了。這樣的聯動,目前實現不了。但大家都知道,其實很好做。而我們全家恰恰又都是iPhone用戶。
所以說到底還是兩個問題:品牌壁壘、技術壁壘。你既然是蘋果用戶,那蘋果希望你用HomeKit,不太可能兼容華為這一套。即便你是華為用戶,也不見得能在華為Hilink生態中找齊所有的心儀家電產品。
這樣全屋智能還是不夠「全」。你夢想中的萬物聯動,根本不存在。
不過我認為,隨著華為在生態上持續擴張,支持Hilink協議的家電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多。而且華為也有這個勢能去成為一個兼容并包的PAAS服務商。所以市場還是需要自我調節的時間,就看利益如何權衡,以及華為的技術實力。想要更多廠家用你的協議,那得看你的全屋智能賣得咋樣了。
一個主機賣五萬,我不如雇個阿姨,還能給我套被罩。
03
「陽春白雪」or 「下里巴人」
掃完這個建材館,說實話跟筆者預期出入不大。我是奔著華為來的,而華為果然成了鎮館之寶。但有一個問題浮出水面:咱們天天喊的智能家居,到底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
這個建材館本身定位是高端的,運營方會抽成。消費者要投訴,也可以直接找運營方,只要你有發票。所以運營成本自然不低,那么開在這里的店面,甭管什么品牌,得先高端起來,才能有溢價。
華為選這,沒錯。但是,另一個更加高端的品牌,華為全屋智能開關面板的供應商——德國摩根,選擇了在鬧市區一個街邊門面開店。摩根的客戶都是相當精準的,可能它看中的是地理位置要居中,方便客戶。而華為全屋智能,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外,也想通過建材館的自來客成交。
這兩個高端品牌,一個準備走量,一個專做富人。那么我們這些老百姓,難道只能選擇小米系?
談談我的看法:智能家居,單品肯定是走量的,比如一個智能馬桶蓋,你不能賣得太貴,因為它就是那么些功能,除非是金子做的。但是全屋智能的邏輯就不同了,必須走高端。
一方面,只有把產品賣得貴,才有希望「不虧本」。全屋智能肯定是要走線下的,而且肯定得有幾百平的展廳,肯定得養一個團隊。加上廣告成本,只有做高端客戶,才有可能活下去。因為高端客戶的利潤空間大,增值項多。
華為的客戶,應該不會去考慮綠米。一個有線,一個無線,已經就品牌價值做了分水嶺。當然,給客戶做一套綠米或者小度,利潤空間也很可觀。但你得努力拓客,而且營收結構中單品的占比應該會很高。
但是全屋智能品牌就不同了。全屋智能不能靠單品,因為如果它賣單品,溢價肯定上不去。只有賣系統,才能有充足的溢價空間。所以真正的全屋智能品牌,一定是專注在系統上。客戶買到的是,表面上是一套設備,其實是一套軟件。
從這個角度出發,全屋智能就得走高端路線。為什么?因為很少有人見過給房子裝「軟件」的。低端客戶,除非熱衷于折騰,否則不會考慮全屋智能(但是會選擇單品),因為他本身的裝修預算就很低。
只有高端客戶,本身裝修預算就高,那么多花個十萬二十萬裝一套「軟件」,還是可以商量的。而門店只有做這些客戶,才有可能盈利。這些客戶的存量雖然相對少,但是他們拿錢的幾率更大。
我們不去講什么高大上的商業法則。單純從家居建材行業開店的思維去分析,就得做高端才能賺錢。如果你做低端,不僅客單價低,競爭也相當激烈。客戶來你這轉轉就走了,因為他手頭的選項非常多。一年下來,看上去做了不少案例,實際上凈剩沒多少錢。
當然,單品就得低中高雨露均沾。比如智能鎖,必須起量才行,因為它賺的不是軟件,而是實實在在的硬件利潤。不走量,形成不了規模化經濟。
很多人會拿小米智能家居來反駁。小米那套東西,確實很成功,但是你得用小米系的產品。我買了個凱迪仕的智能鎖,你告訴我該如何讓它跟小米的凈化器聯動?這就是小米的問題,它什么都自己做,雖然SKU很豐富,但用戶選擇權被剝奪。
而且小米智能家居有個先天性的商業缺陷:它沒有「軟件」。一套小米智能家居,如果用戶自己DIY的話,那么你只能賺到一些硬件的錢。而華為那套5系主機賣5萬多,其實這個錢買的是華為的一套PLC控制系統+Hilink協議的使用權。硬件方面,華為除了做個電視和路由器外,其他全是第三方。
當然,華為有華為的問題。上文已經說了一部分。
最終筆者的結論是:全屋智能,如果你不是靠工程端存活,真正想要做終端客戶的話,一定要走高端。
但也不要太高端。
(智哪兒 zhinaer.cn 首發原創文章,轉載請獲取授權并保留來源,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智哪兒立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11瀏覽量
251496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553瀏覽量
184936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49瀏覽量
144079 -
全屋智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8瀏覽量
22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