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radiofrequency, RF)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其頻率范圍 300KHz~30GHz。射頻 的 設 備分為無 線 電通信和 信 息技術 設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ITE)和工科醫射頻設備(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radio frequency equipment, ISME)。一般來說,為了避免通信、信息干擾,ISME 的頻率與 ITE 頻率范圍沒有交叉。自 1920 年 Lakhovsky 提出活細胞是一個完整電路,以固有的頻率振動,發射和接收電磁波的理論以來,這成為電磁能量(包括射頻)用于生物治療的理論基礎。到目前為止,醫用射頻已有近 80 年的歷史, 但射頻在美容整形醫學中的應用是本世紀的事情。
1 射頻的作用機制
1.1 射頻物理作用
射頻設備的分類主要是根據電極的幾何形狀進行分類。總體分類根據電極數目可以分為雙極射頻、單極射頻和多極射頻。此外,還有點陣射頻(fractional RF)、相位控制 RF、復合(聯合機激光、強脈沖光、機械按摩、脈沖電磁場等)RF。射頻穿透深度與射頻頻率、電極面積、形狀及兩個電極的距離有關。目前應用的射頻頻率為 1Hz~40.68MHz。射頻電流經人體通過組織時,產生頻率為 2×106~3×106 次 / 秒振蕩電流,這會驅使組電極之間的帶電粒子或者電荷產生一種急劇沿電力線方向的來回移動和振動。因各種離子的大小、質量、電荷和移動速度均不盡相同,在振動過程中互相摩擦或與周圍的介質摩擦,產生熱運動能作用于靶組織。由于射頻作用不以色素作為靶基,因此,射頻治療不受皮膚類型限制。不同的組織電阻抗不同,產生熱的效率也不一樣,Sadick 等稱之為“選擇性電熱作用”。
1.2 射頻美容整形的生物機制
射頻自 21 世紀初開始應用于面部年輕化領域 ,2000 年 11 月,美國 FDA 批 準 單 極 射 頻(ThermaCool TC system)可用于眶周皺紋的治療,這是首個被 FDA 批準的非手術射頻緊膚設備。隨后射頻緊膚治療開始用于面部其他部位及非面部區域 。在 美 容 整 形 領 域 ,RF 主 要 有 緊 膚(skintightening)和減脂塑形(Body contouring)兩個用途,另外 RF 在瘢痕、痤瘡等治療中也有較好的療效。
1.2.1 膠原變性與膠原新生
射頻治療時,當表皮溫度達 39°~40°時,真皮溫度為 60°~75°,此時局 部 產 生 大 量 熱 能 , 產 生 容 積 性加熱效果(volumetric heating)[2]。真皮內熱沉積效應包括即刻的膠原收縮和后續的膠原增生效應:
①由于膠原纖維被加熱至閾值溫度并持續一段時間后,膠原分子的三股螺旋結構內氫鍵斷裂,導致膠原收縮變粗,直至變性。不同的溫度產生不同的效果,膠原纖維在 52℃~55℃時開始彎曲,在 65℃是收縮,60℃~70℃變性。此時,膠原的整體結構由原來的有序類晶體結構變為無序類膠體結構;
②同時,射頻在真皮產生一種輕度熱力損傷,在治療后 2~4 周可發現有膠原束的局灶性凝固變性,網狀層比乳頭層大一些。這會引起輕微的炎癥反應,會趨化巨噬細胞至射頻作用區,進一步誘導分泌各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刺激成纖維細胞產生新的膠原、彈性蛋白等物質。以改善真皮結構,最大可以使真皮的厚度增加 49%[5]。研究表明,射頻治療后 I、III 型膠原合成也增加,增加明顯的以淺層為主。12 周后,真皮淺層排列規整的彈性蛋白和膠原纖維取代了原先的彈性組織。此外,由于皮膚的膠原是多方向的,治療后會產生多方向的收縮效應。這正是射頻治療的效果到治療后 3~6 個月達到高峰的根本原因。需要指出的是引起膠原產生這種變化的因素取決
于溫度及其持續的時間,如:60℃~65℃持續 10min與 85℃持續幾毫秒都能引起膠原的收縮,當然這個溫度是真皮及深層的溫度,臨床上檢測的是表皮溫度,一般認為,40℃~43℃維持 10min 就可引起膠原和成纖維細胞相應反應。射頻對膠原的作用是治療皮膚松弛、瘢痕的基礎。
1.2.2 脂肪代謝
研究表明,射頻電流作用于皮膚后產生一種反向的溫度梯度,使表皮下方的組織比表皮有更明顯的溫度升高,可保護表皮以防止熱損傷,導致深層皮膚甚至皮下組織的柱狀加熱(或容積性加熱 volumetric heating),在充分保證表皮、真皮冷卻的情況下,RF 可以作用于脂肪組織[8]。會使局部循環增加,脂肪組織的兒茶酚胺激素水平增加,這些會影響脂肪細胞的代謝,增加脂肪酶介導的甘油三酯降解。實驗觀察表明,射頻的熱能還會 43℃持續10min,即能引起脂肪細胞延遲壞死發生,同時還能引起脂肪細胞的凋亡。通過這種作用會使脂肪減少,常用于非手術減脂,以達到塑形的目的。
1.2.3 皮脂代謝
痤瘡、毛囊炎等都與皮脂的異常分泌(分泌過量或者排出異常)有關,皮脂分泌異常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皮脂異常集聚和細菌感染會引起過度的炎癥反應。射頻穿透深度較深,可以直接作用于皮下 0.3~1.7mm 的皮脂腺,實驗證實射頻治療后部分皮脂腺為纖維增生代替,說明電熱解作用可以破壞皮脂腺。射頻對皮脂的調控作用可以持續較長作用,臨床檢測數據表明射頻治療后 3~6 月內日常皮脂水平、皮脂溢出率都大大降低[11]。此外,射頻作用于機體后可導致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加快,毛細血管和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酶活性提高,新陳代謝加速,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抑制和殺滅某些病原微生物,從而達到抗炎、消腫的目的。另外,射頻能降低感覺神經的興奮性,降低肌肉和纖維結締組織的張力,具有解痙、止痛的效果。
2臨床適應證
2.1 輕中度皮膚松弛
由于內源性和外源性原因,人體皮膚在 25 歲以后會逐漸衰老,皮膚內膠原等成分含量降低,而膠原是皮膚的主要成分,膠原含量的丟失會使皮膚彈性降低、松弛,產生皺紋、皺褶及下垂。由于射頻能夠讓膠原蛋白收縮,新生膠原合成增加,因此,皮膚年輕化治療是射頻治療第一適應證。
2.1.1 面頸部皮膚松弛
面頸部的皮膚經射頻治療,可以讓 85%的患者滿意,有多中心臨床數據表明,射頻可以讓皮膚紋理改善 25.6%,松弛改善 24.1%左右。一項針對亞洲人的雙極射頻治療研究表明,經過 3 次治療,可使 60%的患者其鼻唇溝獲得 50%以上的改善,其次是魚尾紋,但是額紋的改善卻比較小。隨機、盲法、對照實驗表明,與手術比較,采用點陣射頻進行治療,面頸部松弛評分(0-4 分,松弛從輕到重)與治療前(2.76 分)比較,射頻可以改善 16%,手術可以改善 49%,也就是說射頻效果是手術的 37%,60%的人滿意,33%的人非常滿意。一般除了中線部位(鼻、上下唇)外都可以進行治療,針對不同的問題選擇重點治療區域。目前,多
數儀器是采取低能量多次治療,其效果與高能量單次相似、甚至更好,并且術中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也大大降低。治療后患者均有即刻緊膚效果,持續 3~5 天,
1~2 月后逐漸出現漸進而持久的改善,表現為皮膚質地改善,彈性增加,光澤度增加,皺紋變淺,下頜區松弛組織收緊上提,鼻唇溝變淺,面中部顯緊實飽滿。
2.1.2 眶周老化
眶周老化是射頻最早治療的項目,其治療范圍包括下瞼、眉下、顳部及額部。能夠收緊皮膚、減少皮膚細紋、改善眼袋及淚溝,提升眉毛。臨床上多以眉毛上提的幅度來衡量射頻治療眶周的效果,一項多中心、盲法實驗表明 62%的患者眉上提(經瞳孔垂線)的幅度在 4~5mm 左右。此外上瞼皺褶寬度也是一個衡量指標,射頻治療可以使之改善 1.9mm 左右,但是仍然有 64%的患者認為他們的容貌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
2.2 脂肪堆積
局部脂肪堆積影響到 85%~98%的青春期后的婦女。其形成主要與微循環障礙、結締組織變薄弱及脂肪積聚有關,凹陷與囊袋樣突起并存,呈橘皮樣外觀。常見于腹部、大腿、臀部,上臂的“蝴蝶袖”、頦下脂肪堆積造成的雙下巴也屬于此類。復合射頻
(雙極射頻復合近紅外和機械按摩)每周治療 1 次,共 6 次,脂肪厚度在治療后 1 個月即減少 29%,治療后 3 個月腹圍、臀圍和大腿圍分別減少了 1.4cm、0.5cm 和 1.2cm[17]。用集成單極射頻經過 6 次治療(每次間隔 2 周)取得類似效果,6 個月后隨訪可以有 68%的患者臀部和大腿部的皮下脂肪厚度縮小20%,周徑平均減少 2.45cm,表面皮膚變得更加緊致,凹陷密度、深度都緩解。但是另一組隨機、對
照、盲法臨床實驗也表明,集成單極射頻使脂肪堆積有肉眼可見的改善,這種改善沒有統計學差異,當然該實驗樣本量小,僅募集了 10 例患者。目前,一種非接觸多極射頻表現出良好的減脂效果,其功率 200W,每周 1 次,治療 4 次,可以使脂肪層顯
著降低,能夠使腹圍平均降低 4.93cm,最高達13cm,且無性別差別,但是皮下脂肪較少的患者其腹圍則幾乎沒有變化。當前有儀器將射頻單元與吸脂單元集成射頻輔助吸脂設備,較單純吸脂,皮膚回彈大大提高(10.4%vs25.8%)[21],這對于年齡較
大皮膚彈性差,吸脂后皮膚回彈較差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提高了減脂塑形的療效。
2.3 尋常性痤瘡與痤瘡瘢痕
射頻可以作用于皮脂腺,調控皮脂,同時能改善局部循環,調節炎癥反應。目前用單極射頻及復合射頻治療痤瘡都有報道。已有數據表明,射頻對痤瘡具有較好的效果,90%以上的患者其活動期痤瘡皮損獲得了 75%的改善。點陣射頻的出現,使得射頻在痤瘡瘢痕治療方面得到進步,目前數據表明經過 3~4 次治療,40%~50%的痤瘡瘢痕患者可以獲得 26%~50%的改善。但是射頻用于痤瘡及痤瘡瘢痕的治療是否優于其他治療手段,目前尚未有嚴格的對照實驗,其療效也有待于進一步的觀察。總之,根據使用的設備不同,治療過程及療程安排有所不同,一般全療程 1~5 次,能量設置參考指標:治療時的不適與皮膚內射頻電能轉化成的熱能有關,熱能的產生與組織局部的特性和局部電阻有關,不同患者、不同部位均不同,患者的感覺可以提示組織被加熱的程度。因此,患者的不適感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局部受熱的程度,可作為選擇最佳能量的參考指標。表皮的溫度監測亦可參考治療強度是否適宜。但是射頻治療作為一種非手術緊膚手段,其臨床顯效率尚不盡如人意,雖然有基礎研究理論支持皮膚的年輕化改變,但要在臨床上獲得很高的顯效率,仍屬不易。
回映電子是一家基于Edge-AI技術的個護健康服務商,為企業客戶提供個護健康領域全方位底層技術模塊研究和產品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
終端射頻模塊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5604 -
美容儀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瀏覽量
37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