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OS -1---EOS的含義與來源 ★★★
€1.什么是EOS
EOS即Electrical Over Stress,指的是過度電性應力,當外界電流或電壓超過器件的最大承受能力時,器件性能會衰退或者直接損壞。這種衰退和損壞的本質是瞬間電流電壓的積聚,導致熱量的爆發,損壞器件的PN結或溝道,即熱損傷,這種損傷一旦形成,不可恢復,只能更換器件。EOS的產生通常來源于一下途徑:
2.測試程式的切換(熱切換)導致的瞬變電流/峰值/低頻干擾,其過程持續時間可能是幾微秒到幾秒
3.雷擊閃電等外部環境因素
4.測試程式開關引起的瞬態毛刺短時脈沖波形干擾
5.測試用例存在缺陷,比如在器件尚未上電或已超過其操作上限的情況下給器件發送測試信號
6.來自其他設備的脈沖信號干擾,即從其他裝置發送的脈沖
7.接地點反跳,即由于接地點不夠導致電流快速轉換引起高電壓
從上述EOS的來源和屬性可知,EOS有兩種情況,超高電壓瞬時沖擊和高電壓長時沖擊。我們歸類為靜電(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和浪涌(Surge)。
€2.ESD和Surge
1.ESD
靜電產生在兩個不同的帶電體之間,當它們接觸或者離開時發生的電離(大量電荷轉移)現象就是靜電放電,產生極快的瞬態脈沖電流。其特點是:持續時間短(高頻,約1GHZ)、大電壓(高電壓至30KV)、短時間(ns級別)內能量大。我們極為熟悉的是冬天離開座椅的時候經常被電擊,秋天晚上摩擦衣服可以看到電火花。靜電會損害電子元器件,使系統失效,天線靈敏度變差或失靈,WiFi接收不到信號等等。
2.Surge
檢測來自故障機的保護器件和方案設計,我們經常會發現:并接在入口端的Zener,ESD管,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或短路或漏電流變大。其浪涌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系統的上電和斷電過程,大的程序運作過程中突然中斷,和其他電力設備進行充電的過程中電力系統切斷或拋負載等。對敏感電子元器件來說,浪涌電壓擊穿半導體器件,破壞元器件金屬化表層,破壞PCB線路或接觸點。破壞三端雙可控硅元件/晶閘,鎖死晶閘管或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失控。對數據文件部分造成破壞,數據處理程序出錯,接收、傳輸數據錯誤和失敗。系統原因不明的故障,電子元器件提前老化,壽命縮短,設備可靠性降低。Surge的特點是瞬時脈沖電壓大,瞬時脈沖電流大,持續時間較長,但傳輸頻率低。
3.EFT(脈沖群)
脈沖群可以理解為連續的脈沖沖擊,可以自定義脈沖高度和寬度以及頻率。脈沖群多數產生在電網中,在實際電網中,電感負載斷開、繼電器觸點切換以及電機操作時在電路上產生瞬態脈沖群(EFT)干擾,它可以使受試設備的數字系統尤其是CPU系統完全陷入混亂,程序
跑飛,系統不斷復位,數據出現混亂。表1-1對比了三種類型的差異:
表1-1:三種類型的對比表
€3.EOS的兩種模型
1.ESD的模型
ESD的模型我們選取IEC 61000-4-2測試標準(關于ESD的測試標準和用例后面會專門章節補充):
圖1-1:ESD的測試模型
圖1-1是ESD的電氣模型圖,從圖可知靜電釋放的最尖峰脈沖持續時間非常短,但峰值電流Ipp很高,達到A級別。從圖可知在峰值脈沖過后還有若干較為弱一些的脈沖產生,那么在ESD的防護中,我們主要瞄準最尖峰的脈沖,最尖峰的脈沖若可以被吸收或泄放,那么后續的弱脈沖也可以被處理掉。
2.Surge的模型
圖1-2:浪涌的測試模型
波前時間:T3=1.25×T1,半峰值時間:T2=20us±20%
圖1-2是Surge的電氣模型圖,從圖中可知浪涌的正向和反向波形都比較平緩,峰值電流為mA級別,但是持續時間非常長,并且和ESD相比還具有反向浪涌,所以應對Surge都是以雙向來作為基本防護策略。
小結1.0:回歸到防護本質,防護本質是吸收和泄放,吸收就是將ESD和Surge能量轉化為熱量在脈沖進入IC器件之前。熱量的計算,對ESD和Surge的功率P和持續時間進行積分,每一個時刻的功率P=I×V,其中V一般是恒定的,所以獲取電流I的波形模擬函數就可以計算出ESD和Surge期間產生的熱量,此熱量一定要小于防護器件的耐受值,這樣對器件才不會產生熱損傷。
小結2.0:以上三種或自然發生或人為模擬測試,實質也是一種對硬件系統的干擾,在業內,抑制干擾的方式,就是在電路中進行濾波處理,濾波處理中,特別是針對大能量的釋放,最好的抑制器件就是TVS管和ESD管。
-
繼電器
+關注
關注
132文章
5351瀏覽量
148979 -
晶閘管
+關注
關注
35文章
1102瀏覽量
77237 -
TVS管
+關注
關注
1文章
279瀏覽量
20279 -
EOS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3瀏覽量
21195 -
PCB走線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4瀏覽量
139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