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SEMI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 9% 至 268 億美元 。季度環比下滑 3%。SEMI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Ajit Manocha 表示:“盡管存在宏觀經濟逆風和充滿挑戰的行業環境,但第一季度的半導體設備收入依然強勁。支持人工智能、汽車和其他增長應用的重大技術進步所需的長期戰略投資的基本面仍然健康。”
半導體制造設備巨頭第二季度也不好過
第一季度環比下滑后,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2023年第二季度的業績也不太好過。在全球主要9家企業中,有7家2023年4~6月(部分為5~7月)的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可能減少。由于半導體市場的惡化,作為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客戶企業正在抑制投資,還存在下行風險。另一方面,由于需求觸底和生成式AI(人工智能)受到關注,對重新增長的預期強烈,相關廠商的股價正在加強漲勢。
美國應用材料(AMAT)5月18日發布業績預期稱,預計2023年5~7月的營業收入為57.5億~65.5億美元,同比減少12%~微增。中間值下降6%,如果按季度計算營收下降,則是2019年8~10月以來、時隔14個季度首次。美國科林研發 (Lam Research)和日本Tokyo Electron等7家企業有可能出現營收減少,惡化傾向加強。
半導體制造設備廠商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是半導體市場惡化導致的半導體企業縮減制造設備投資。
存儲芯片制造方面,因智能手機和服務器芯片等的需求減少和價格暴跌而陷入低迷,影響巨大。從在晶圓上形成電路的“前工序”制造設備(WFE)市場來看,AMAT首席執行官(CEO)加里·迪克森(GaryDickerson)表示,面向存儲芯片的投資的比例“處于過去逾10年的最低水平”。Tokyo Electron表示,存儲芯片投資的復蘇“比(預測為今年下半年的)預期略有延遲”。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隱憂加劇的情況下,臺積電(TSMC)和韓國三星電子等大型半導體廠商的設備投資計劃也存在下行風險,業績反轉的時間仍難以預測。
另一方面,面向汽車和工業等非尖端產品的需求將維持強勁,這超出各企業預期。在中國,不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的非尖端產品的投資非常活躍。Tokyo Electron認為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對中國的銷售比例將超過3成,高于上一年度的24%。在中國以外地區也實現增長,AMAT的車載芯片等業務“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增長最快”。
國內半導體制造設備公司業績看漲
盡管半導體景氣度從2022年下半年顯著回落,半導體設備是少數逆勢高速增長的細分行業。今年Q1,國產半導體設備持續2022年的漲勢,一路高歌猛進。
北方華創1Q23 公司實現營收38.71億元,同比增長81.26%;歸母凈利潤5.92 億元,同比增長186.58%,盈利水平顯著提升。公司合同負債和存貨分別為78.22 和150.12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和55%,在手訂單充足。
盛美上海2023年一季度營業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74.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31.12萬元,同比增長2937.19%。
拓荊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274.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71.8萬元,扭虧為盈。
華海清科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76.87%,扣非歸母凈利潤1.67億元,同比增長114.46%。
芯源微同樣披露了良好的一季報,期內營收2.88億元,同比增長56.89%,歸母凈利6597.74萬元,同比增長103.55%。
5月23日,日本宣布把尖端半導體制造設備等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理限制對象名單,本次措施主要是增加了6大類23種管制物項,對華出口需申請許可。在美國加強半導體領域對華限制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加速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材料等供應鏈的完善。中國制造設備的營業收入增至5年前的6倍,中國半導體大型企業的國產采用率被認為已達到26%。2022年中國晶圓廠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較2021年明顯提升,從21%提升至35%;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在去膠、清洗、熱處理、刻蝕及CMP領域內國產替代率較高,均高于30%,但在***、離子注入機等領域國產化率合計不足5%。
北方華創預計受國產替代需求拉動,今年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仍有望持續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今日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行業干貨研報,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審核編輯黃宇
-
半導體設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47瀏覽量
151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