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經濟成為新引擎,傳統農業正逐漸走向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什么是智慧農業,顧名思義,智慧農業就是讓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更加智能、高效、精準。但實際上,智慧農業其實有更廣泛、更具體的定義和解釋。
一:定義
智慧農業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對整個農業產業鏈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目前,狹義的智慧農業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傳統農業,利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計算機平臺控制農業生產,使傳統農業更加“智能”。廣義而言,智慧農業除了精準感知、控制和決策管理,還包括農業信息化、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產業互聯網、農業大數據、農產品溯源、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農村智慧政務等方面。
二:作用
智慧農業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精準計算農作物的生產種植環境,確保農業生產環境精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智慧農業可以顯著提高農業生產和管理的效率,多層次收集和分析農業生產數據,結合物聯網感知設備進行智慧生產和管理。智慧農業可以改變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觀念,改變農業組織體系的結構。農業電商讓消費者足不出戶,隨時隨地享受高品質的農產品和服務。
總而言之,智慧農業作用于整個農業產業鏈,可以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完善農業服務體系,讓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過程更加高效和完善。
三:應用現狀
在上海、山東、浙江等省市,已進入應用階段,滲透到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常用的有:
智能水肥一體控制系統
通過土壤氮磷鉀等傳感器設備獲取的土壤信息,結合作物生長特性,系統自動執行周期性灌溉策略,即當土壤養分低于標準值,系統自動打開閥門,進行灌溉作業;當土壤中養分達到標準值,自動關閉。通過對灌溉量、肥液、酸堿度等參數的設定與修改,調整水肥灌溉作業,在節約灌溉水60%以上,節省化肥50%以上的同時,也能節省人力。可應用于大田、溫室、果園等生產單位。
大田農業灌溉系統
針對大面積的農田灌溉作業,利用土壤墑情傳感器等設備,采用LORA無線通訊網絡,根據農作物對澆灌的不同要求,設定不同的澆灌策略,實現定制化、自動化澆灌。不需要有人控制,可脫機斷網運行,支持與智能水肥一體控制系統聯用。精準開關閥門,減少無效灌溉量。
智能恒壓灌溉系統
基于物聯網云平臺,對水泵電機進行遠程調速,根據應用環境設置管道壓力閾值,自動改變水泵轉速保持水壓恒定,具有高效節能、配置靈活,運行合理等特點,同時可以消除水錘效應,保護管道,延長水泵壽命和工作效率。多用于梯田、山坡等場景下,可與其他物聯網系統聯用。
氣象環境監測系統
以小型氣象站的形式,在線監測當地的CO2、氣壓、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PM2.5/PM10等氣象要素,支持集中監控、自動報警、歷史數據管理等功能,實現監控數據3s刷新一次,數據默認保存1年, 可以隨時導出監測數據,便于進行氣象數據分析。
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
針對于溫室大棚智能化種植管理,以物聯網為基礎,應用農業物聯網傳感器作為支撐,對農業生產管理操作進行控制。應用大量的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土壤養分含量等參數,聯動通風機、遮陽系統、水肥灌溉系統等設備,實現自動灌溉、增溫降溫、補光、打藥等操作,維持溫室環境的穩定,促進作物的健康生長。
四:發展趨勢
智慧農業通過生產領域的智能化、業務領域的差異化、服務領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推動農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的精細化、高效化、綠色化,保障農產品的安全、農業競爭力的提升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智慧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需要通過培育社會共識、突破關鍵技術、做好規劃和引導來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
智慧農業是中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是規模化農業的助推器,是智慧經濟在農業中的具體體現。
審核編輯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196瀏覽量
761587 -
控制系統
+關注
關注
41文章
6741瀏覽量
111609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807瀏覽量
20234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77瀏覽量
186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智慧農業新紀元

明達技術開啟智慧農業新紀元
智慧農業IOT云平臺有什么功能
智慧農業監測系統有什么功能
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