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資本的逐漸冷靜,對于初創企業的選擇更加的慎重。實際上,在一些較為成熟且低端的賽道領域,國內早已進入價格戰、搶替代的局面。而在這些賽道上,國內初創企業沒有必要再加入內卷之戰。
開門見山,本文將一起討論一下國內芯片賽道低質量內卷的問題。
01
這幾條賽道,國內始終在低端內卷
指紋識別芯片
首先是指紋識別芯片。2013年,當首款采用Touch ID指紋識別技術的iPhone 5s騰空出世時,全球智能手機似乎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之后,華為也推出國內首款采用指紋識別的手機Mate7,指紋手機芯片市場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各大觸控芯片及指紋識別芯片廠商也在此期間實現了歷史性的營收突破。然而,市場狂歡終究要迎來落幕。
經歷多年發展,普通的指紋識別技術日趨完善。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指紋識別芯片已經難以帶來高附加價值。指紋芯片廠商只有走向了價格戰。
為了爭奪市場,費恩格爾甚至推出了1美金的指紋識別芯片。之后,國內廠商也加入了內卷行業,國內指紋芯片龍頭企業匯頂科技,在2018年商用售價為10美元左右,之后下滑到5美元。2019年,隨著供應鏈的削價競爭,光學式屏下指紋識別單價跌幅高達七成。
哪怕是龍頭的匯頂也面臨著業績連續兩年暴跌的情況。
2021年,匯頂科技營收及凈利潤雙雙下滑,實現營收57.13億元,同比下降14.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60億元,同比下降48.17%。
2022年其業績頹勢延續,一季度實現營收8.74億元,同比下降38.39%,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132.26%,虧損5051.19萬元。
市場規模小、競爭激烈是指紋芯片所面臨的殘酷事實。龍頭都難以抵擋的頹勢,憑著輕微的創新優勢,初創企業是否仍要選擇踏入指紋識別的賽道,進一步壓低指紋識別芯片。實際上,初創企業是否能夠在巨頭之下占領市場,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8位MCU
第二個是8位MCU的賽道。8位MCU出世的時間比指紋識別芯片的時間要早得多。早在1978年首個MCU就研發誕生。經歷了多年的研發,8位MUC早已進入成熟市場。2020年中國通用MCU的市場中,8位MCU占比達到43%。
現在的低端MCU市場已經卷到不行。低價策略的方式成為搶占市場份額的“利器”,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某上市廠商將其M0+級別的MCU定價為根本不掙錢,甚至是虧錢的0.08美金。
三伍微電子創始人鐘林曾經在其個人公眾號上透露:“MCU是個很細分的賽道,各種國產MCU公司有100多家,各細分市場面臨很大的去庫存壓力,各細分賽道也是一堆的MCU公司在競爭,最后一定會殺到負毛利,完成洗牌結束。”
如果現在的初創企業,仍然選擇成熟的8位MCU作為公司的市場亮點,能否殺出重圍,是每個初創企業需要謹慎思考的。
實際上,門檻較低的低端芯片領域,包括低端PMIC芯片、2.4G Wi-Fi SOC芯片這類也是成熟市場。價格之間競爭非常殘酷,賽道頭部的企業都沒有利潤,更別說尚未經驗證的初創企業了。
02
做國產替代,而不是替代國產
半導體領域,中國優先進入低端是必經之路。
一方面,半導體領域本就是高壁壘領域,只有之前的積累才能夠逐漸突破;另一方面,半導體研發需要的資金極高,只能先做低端,通過資金回流用低端養中高端這才是一個良性循環。
有時候低端之所以成為低端,是因為國內的廠商進入,已經牢牢掌握相關的專利與知識。舉個例子,在華虹 NEC 建成之前,中國移動通信 SIM 卡芯片全部依賴進口。此前,手機里的小小的SIM卡,全部必須進口,平均價格為82元。華虹NEC打破進口依賴后,國內SIM卡平均價格跌到了8.1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時間是2023年,并非2013年。
中國半導體早已發展多年,在諸多芯片領域也逐漸出現了部分巨頭,如果初創公司想要成功落地全新的低端芯片,并且通過價格戰挑戰當前的巨頭,其難度可以用攀登珠穆朗瑪來比喻。
現在,中低端PMIC的典型價格是1毛錢、MCU的價格不到5毛錢。進一步比拼價格,也只不過是把某家***的價格,替代為另一家國產企業的芯片。除了打壓價格外,并不能打開新的市場份額。這種“替代國產”的形式與“國產替代”的期望,南轅北轍,背道而馳。這其中會出現幾個問題。
第一,國內半導體資金分散,爭產不休、造成資本浪費。
國內市場在某些細分賽道上往往同時冒出10余家企業。“每家都可以拿點錢,但是能成的也就兩三家,造成資源分散甚至浪費。”最終國外的競爭對手還沒有被替代,國內企業已經纏斗不休。
這就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這些分散賽道中的小眾企業,市場空間可能非常之小。“全球加起來也就幾十億美金,國內市場可能就10億人民幣”,投資這樣的公司能否得到合理的回報?
第二,初創企業的專利賽開始,內耗嚴重。
以前文提到的指紋識別領域為例,匯頂與思立微、神盾、紅軟科技等廠商不斷搶占市場份額,具體表現是價格戰、專利訴訟紛爭。
在2018年,除匯頂科技,思立微也研發出了類似的屏下光學技術,之后神盾等屏下光學技術相繼問世,三者之間就產品專利問題相互起訴多次,勝敗不定。
PMIC領域也曾有企業因為專利問題,被迫撤離IPO。2022年,珠海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經歷兩輪問詢后,撤回了科創板IPO申請。
智融科技主要產品為高集成度、多通道智能電源管理芯片,包括鋰電池快充放管理芯片、多口輸出動態功率調節芯片和快充協議芯片。而招股書顯示,智融科技共獲得發明專利27項。而之后被陸續提起無效宣告請求,并已收到《無效宣告請求受理通知書》。
03
芯片的融資只會越來越難
今年的趨勢就是融資會越來越難。
第一,科創板是在重視企業的創新性。
2023年,科創板的審核趨嚴,交易所從受理環節就開始對科創屬性進行判斷,因此近年以來科創板受理、審核企業數量呈明顯下降的趨勢。
2023年第一季度,科創板撤回企業數量高達15家,1家審核不通過,2家過會后終止注冊。其中有8家是與集成電路相關企業,涵蓋的領域包括:NORFlash存儲芯片、傳感網音頻芯片、聲表面波射頻芯片、顯示芯片、電源管理類芯片、防護電路元器件、光器件制造、物理IP。
科創屬性論越來越成為企業科創板IPO的關鍵因素之一。科創屬性論證相關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更新財務數據后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低于20;二是核心技術多為行業成熟、通用技術,市場競爭激烈,研發門檻較低,技術指標相比國內同類產品無明顯優勢,技術先進性論證不充分。
對于現在IPO審核要求,多名一線投行人士感受到IPO審核全面從嚴。最直接的表現是,IPO問詢次數增加,過去IPO大多經歷二輪問詢,如今三、四輪問詢的案例迅速增加。
第二,IPO退出也越來越不容易。
讓所有人沒想到,今年第一個暴雷的企業是OPPO。5月12日,OPPO表示,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哲庫ZEKU業務。
哲庫ZEKU是負責OPPO自研芯片業務,定位類似于華為旗下的海思。OPPO在 2021 年 12 月發布的全球首顆 6nm 影像專用 NPU 芯片馬里亞納X和在 2022 年 12 月發布的自研芯片旗艦藍牙音頻 SoC 馬里亞納Y,都是哲庫的產品。
千人的規模、巨額的投入在OPPO宣布終止后付諸東流。
芯片的研發終究是九死一生,10億只是起步價。晶豐明源創始人胡總發的朋友圈,“IPO退出會越來越不容易了,事實上中國上市芯片公司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上市公司了,雖然中國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不到美國芯片公司的1/10。”
隨著各個芯片企業的逐漸暴雷,資本只會越發的謹慎。在這些條件的限制下,芯片初創企業仍然在低端芯片領域內卷沒有意義,既不能幫助國內實現真正的“國產化”,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來說也沒有好處。
由此來看,芯片初創企業需要更深入的坐下來去研究在產業鏈里面哪些有需求,而且是可為的東西,要找準企業的定位。結合平臺的能力,找到核心競爭力、找準定位,這種創業就會就在創業路徑上可以走得更快,把自身的能力和長處發揮出來。
在現在的背景下,初創芯片企業可以做的點還有很多,一旦能夠實現突破,將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這就需要企業擦亮眼睛,尋找真正的產品端的創新。
審核編輯 :李倩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51瀏覽量
423904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62瀏覽量
351310 -
匯頂科技
+關注
關注
7文章
202瀏覽量
24883
原文標題:這幾條芯片賽道,請停止低質量內卷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