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語言,或多或少都會調用過sleep函數,那么你知道當調用這個函數時操作系統中發生了什么嗎?今天就來簡單聊聊這個問題,這又是一個軟件與硬件配合的經典案例。
假如我們沒有操作系統,那么sleep函數的實現可能就是忙等,busy wait,即,簡單的在一個for循環中消耗CPU,但有操作系統的幫助我們大可不必浪費寶貴的CPU資源。
大部分操作系統都提供了“sleep”系統調用,當我們在用戶態不管用什么語言調用sleep時最終都會調用到該系統調用,系統調用后操作系統開始運行,此時:
1, 操作系統暫停該進程(線程)的執行并改變其運行狀態,比如將其設置為等待狀態
2,操作系統為該進程(線程)創建一個計時器,操作系統是怎樣知道時間這個概念的呢?實際上很簡單,假設你對時間一無所知,但我告訴你,你旁邊有一條可愛的小狗,它會一秒鐘汪汪汪一次,這樣每當聽到小狗汪汪汪時你就知道時間又過去了一秒鐘,同時在紙上記下來,這樣你就知道時間了。
回到我們這里,你就相當于操作系統,小狗就好比計算機系統中硬件-定時器,timer,定時器會以固定頻率產生中斷信號,發出中斷信號后操作系統開始接管計算機系統,并開始處理一些和時間相關事情,比如檢查該當前進程(線程)的時間片是否用盡、其它等待的線程是否需要喚醒等等。
3,操作系統檢測到該進程(線程)定時器時間已到,將該進程(線程)從等待狀態轉為可執行狀態,注意此時該進程(線程)可能不會立即執行,即使該進程(線程)已經位于就緒狀態也要等待,因為此時系統中可能有更高優先級的進程,又或者正在運行的進程其時間片還未用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假設調用sleep給定的參數是1s,那么你的進程并不會精確暫停1s然后再運行,從調用sleep到再次運行的時間一定不少于1s,也就是可能會稍多于1s,但一定不會少于1s。
在Linux系統中與sleep相關的系統調用最常見的是nanosleep,假設你有一段這樣的C語言代碼:
#include
void main() {
sleep(1);
}
編譯后生成的可執行程序叫做test,那么使用Linux下的strace命令運行該程序就會得到:
test strace
...
nanosleep({tv_sec=1, tv_nsec=0}, 0
strace命令會把程序調用的所有系統調用都顯示出來,可以看到該程序最終調用nanosleep系統調用,接下來我們看看該系統調用的作用是什么,官方文檔:
nanosleep會暫停當前線程的執行直到經過了參數指定的時間,或者出現某個signal,該signal觸發了該線程的信號handler又或者該信號終止了該進程。
大部分用戶態語言調用sleep時操作系統內部都是這樣實現的。
好啦,這篇就到這里,希望對大家理解操作系統有所幫助。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50瀏覽量
123429 -
硬件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348瀏覽量
66302 -
函數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38瀏覽量
627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