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化學阻抗的
動態工況下車用燃料電池堆不一致性分析
1研究背景
氫能的應用是解決當前環境問題和促進碳中和政策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能量轉化效率高、啟動快、零排放的優點,這使得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成為在交通運輸領域氫能應用的重要載體。然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長期耐久性和高可靠性的對其大規模商業化是一個挑戰。
基于實際道路條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以在啟動、關閉、怠速、過載和動態負載條件下運行,這會對其使用壽命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有必要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動態不一致性特性和內部機理,尤其是車用燃料電池堆。與單個燃料電池不同,由于材料、工藝和結構等因素導致在燃料電池堆內單體間存在差異。動態變載工況下可能存在一個或幾個電池可能會經歷嚴重的輸出性能衰退,而其他電池則保持正常狀態,這會加速惡化燃料電池堆的性能和耐久性。通常,燃料電池堆的使用壽命取決于最差的單體,這也被稱之為短板效應。
因此,本文在30 kW燃料電池堆上實施了多通道電化學阻抗測量,從內部極化的角度研究電堆內動態不一致響應機制,這對于開發燃料電池控制系統和未來所需的動態調度操作非常重要。
2實驗描述
圖1 燃料電池堆和實驗臺架示意圖
圖1展示了燃料電池堆和測試臺架。燃料電池堆的額定功率為30 kW,主要組件包括U型配置的端板、帶有液冷流道的石墨雙極板和100片商業膜電極組件。膜電極的表面積為300 cm2。電化學阻抗系統共包含11個測量通道,燃料電池堆被平均分成10組(G#1~G#10),每個組含有10個單體電池,可同步測量燃料電池堆和堆內10組的動態阻抗。在動態實驗開展之前,為了表征燃料電池堆內極化過程的臨界頻率,首先進行了在不同溫度、濕度、壓力和流量下的穩態EIS測試。阻抗掃頻范圍為10kHz到0.1Hz,每十倍頻測量10個點。在確定阻抗的特征頻率后,根據表1開展燃料電池堆的動態測試。在動態測試過程中除被控制變量外(在表中用粗體顯示),其他操作條件保持不變。其中在電流設置中,符號“→”代表電流前后的階躍變化。另外,為了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在動態測試之前足夠的時間被給出以穩定燃料電池堆的狀態直到電壓完全基本不變。
表1動態電化學阻抗實驗工況設置
3特征頻率確定
燃料電池內部涉及到多個物理和化學過程,主要包括反應物的傳輸、電化學反應、質子轉移、電子轉移和膜水傳輸。這些相互耦合過程共同作用下決定了燃料電池的性能。借助于電化學阻抗譜的高度敏感性,可以有效辨識不同頻域范圍內燃料電池內部過程,分析不同工況條件對內部極化過程的影響。在本文研究中,阻抗測量的最低截止頻率是0.1Hz,最高截止頻率是10 kHz。此外,所有的數據在分析前都經過KK關系檢驗,以剔除掉異常值和感抗成分。因此,本文不考慮與感應現象相關的極化動力學過程。
圖2 不同穩態工作條件下的伯德圖、特征頻率
和極化損失
由于簡單結構和易于擬合,基于等效電路模型的阻抗解析是首選。但是,等效電路模型的建立需要系統的先驗知識和合理假設,這往往是很難決定的。否則,不恰當的模型結構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因此,本文提出基于DRT的等效電路分析。利用DRT方法辨識了燃料電池內部的三個極化過程,進而建立了一個三階等效電路模型。圖2展示了不同條件下燃料電池堆阻抗的擬合結果和極化損失??梢钥闯霾煌r條件下歐姆電阻和氧氣轉移損失電阻分別與2500Hz和1Hz阻抗呈現出相同的變化趨勢。這表明用1Hz和2500Hz分別表示氧氣轉移損失和歐姆損失的趨勢是合理的。另外,增加運行溫度、空氣化學計量比、背壓和陰極濕度可以加快電化學反應速率,降低電荷轉移損失。與之對應的是,50Hz阻抗也減小,這意味著50Hz阻抗可用于表征電荷轉移損失。更重要的一點,由于燃料電池堆內部水熱的不均勻分布,各組的極化過程存在顯著差異。而1Hz、50Hz和2500Hz阻抗很好地匹配了各組間氧氣轉移、電荷轉移和歐姆損失的差異??傊?,可以用所選擇的三個固定頻率來表征燃料電池各極化過程的變化趨勢。
4結果分析
圖3 標準工作條件下電壓和特征頻率阻抗的動態響應結果
4.1 燃料電池堆不一致性理解
圖3為在標準動態工況下燃料電池堆各組電壓和阻抗的不一致性響應。這個不一致響應不僅來源于由材料和生產制造工藝決定的各膜電極自身材料屬性,更與燃料電池堆的結構組成相關。在燃料電池堆中反應氣體由進氣端板上的入口進入沿著進氣歧管分配至各個燃料電池單體,之后再匯總至排氣歧管流出。首先,由于進氣歧管的粗糙表面,氣體的壓力和流量沿著流道的方向不均勻分布,氣體的流量沿著進氣流道的方向減小,而壓力增大。其次,由于進氣端口橫截面的變化,氣體的流動狀態發生改變。最靠近進氣端板的區域湍流度最高,這將影響燃料電池的動態特性。從圖中可以看出靠近進氣端板的G#10組傳質電阻最大,此外在電流階躍之后G#10的電壓存在較大的波動性。相較而言,更高壓力強化了對流傳質作用,靠近盲端端板的G#1組傳質電阻最小。最后,燃料電池堆的溫度存在不均勻分布。沿著氣體流道的方向,燃料電池的溫度呈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得益于燃料電池測試臺優異的溫度控制精度,在1.0A·cm-2電流密度下冷卻液進出口溫度可以控制在3℃內。這種溫度差異對燃料電池的性能僅有微弱的影響。
圖4 不同階躍電流下電壓和固定頻率阻抗的動態響應結果
4.2電流階躍對不一致性的影響
圖4展示了不同階躍電流下電壓和固定頻率阻抗的響應結果。初始電流密度為0.7A·cm-2,然后分別增加至0.9-1.1A·cm-2。當電流階躍后,各組電壓首先降低至最小值,然后緩慢恢復至穩定狀態,這種現象被稱為電壓下沖。在燃料電池堆中各組電壓的不一致下沖與在更大電流密度下更多產水在膜和陰極離聚體內的重新分布有關。具體就1Hz阻抗而言,在電流階躍之后各組阻抗增加。G#10由于較低的液態水去除能力,阻抗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隨著膜水狀態的重新平衡阻抗稍微降低,這一點團聚體模型理論已證明氧氣的轉移損失與膜水狀態是相關的。當然,氧氣轉移損失不足以完全解釋電壓不一致下沖。圖中在0.4A·cm-2電流階躍后G#10的阻抗沒有顯著減少,同時,注意到50Hz和2500Hz阻抗也沒有顯著變化。這從側面驗證了電壓下沖需考慮在膜水重建過程中隨時間變化的質子轉移損失。
此外,在負載變化之后,由于更大氣體流量導致的膜水合水平降低2500Hz阻抗增加。進一步,歸因于氣體流量和壓力分配不均勻性,靠近盲端端板的G#1歐姆電阻最小,而G#5歐姆電阻最大。并且隨著階躍電流的增大,在更大的進氣流量下各組的歐姆電阻差異減少。另外,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電荷轉移損失與膜的水合水平和氧摩爾濃度是密切相關的。瞬時負載電流的增大會加快催化劑層氧氣的消耗速率。因此,在滿足良好膜水合水平的前提下,電流階躍后50Hz阻抗增大。
5結論與意義
本文利用電化學阻抗對車用燃料電池堆的動態不一致性響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燃料電池堆內不同位置的動態響應存在明顯差異。一般來說,靠近進氣端板的區域在負載變化后顯示出更明顯的電壓波動。更深入地從極化動力學角度分析,這些動態響應差異與燃料電池堆內不一致的氧氣傳輸能力相關。因此,增加空氣化學計量可以改善燃料電池堆電壓的不一致性。這些發現可以為燃料電池控制和結構設計提供必要的指導,以改善PEM燃料電池堆在動態過程中電壓和內部狀態的一致性,這對于優化電池堆的性能和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
燃料電池
+關注
關注
26文章
962瀏覽量
95249 -
電化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4瀏覽量
20636 -
動態測試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7740 -
阻抗測量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瀏覽量
14935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21瀏覽量
130235
原文標題:基于電化學阻抗的動態工況下車用燃料電池堆不一致性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源系統智能管控,微信公眾號:電源系統智能管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