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芯片來說,測試是流片后或者上市前的必須環節。那么集成電路廠家如何做芯片的出廠測試呢。
大型半導體廠商的每天就有幾萬片芯片的流水,測試的壓力是非常大。當芯片被晶圓廠制作出來后,就會進入晶圓測試(WaferTest)階段。這個階段的測試可能在晶圓工廠內進行,也可能送往附近的代理測試廠商執行。生產方工程師會使用自動測試儀器(ATE)運行芯片設計方給出的程序,粗暴的把芯片分成好的/壞的這兩部分,壞的會直接被舍棄,如果這個階段壞片過多,基本會認為是晶圓廠自身的良品率低下。如果良品率低到某一個數值之下,晶圓廠需要賠錢。
晶圓測試的結果多用這樣的圖表示:通過了WaferTest后,晶圓會被切割。切割后的芯片按照之前的結果分類。只有好的芯片會被送去封裝廠封裝。封裝的地點一般就在晶圓廠附近,這是因為未封裝的芯片無法長距離運輸。封裝的類型看客戶的需要,有的需要球形BGA,有的需要針腳,總之這一步很簡單,故障也較少。由于封裝的成功率遠大于芯片的生產良品率,因此封裝后不會測試。
封裝之后,芯片會被送往各大公司的測試工廠,也叫生產工廠。并且進行FinalTest。生產工廠內實際上有十幾個流程,FinalTest只是diyi步。在FinalTest后,還需要分類,刻字,檢查封裝,包裝等步驟。然后就可以出貨到市場。
FinalTest是工廠的ZD,需要大量的機械和自動化設備。它的目的是把芯片嚴格分類。以Intel的處理器來舉例,在FinalTest中可能出現這些現象:
1.封裝損壞。2.雖然通過了WaferTest,但是芯片仍然是壞的。3.芯片是好的,沒有故障4.芯片部分損壞。比如CPU有2個核心損壞,或者GPU損壞,或者顯示接口損壞等
這時,工程師需要和市場部一起決定,該如何將這些芯片分類。打比方說,GPU壞了的,可以當做無顯示核心的“賽揚”系列處理器。如果CPU壞了2個的,可以當“酷睿i3”系列處理器。芯片工作正常,但是工作頻率不高的,可以當“酷睿i5”系列處理器。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可以當“酷睿i7”處理器。
(上面這段僅是簡化說明“芯片測試的結果影響著產品Z終的標簽”這個過程,并不是說Intel的芯片量產流水線是上文描述的這樣。實際上Intel同時維持著多個產品流水線,i3和i7的芯片并非同yi流水線上產品。)
編輯:何安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2瀏覽量
425983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03瀏覽量
362706 -
測試
+關注
關注
8文章
5365瀏覽量
126915
原文標題:集成電路廠商是如何做芯片的出廠測試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閃德半導體,微信公眾號:閃德半導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