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極放大器通過理論分析可知,其只有電壓放大能力,沒有電流放大能力,也就是不可以直接驅動負載,所以需要共集極放大器作為后級用于驅動,本期通過共集極放大器結合共射極放大器搭建一個既具有電流放大也具有電壓放大的放大器,并分析了阻抗匹配的物理意義。
關鍵詞:共集極放大器;
01實例要求
假設有個放大器如圖1-1所示,一個共射極放大器和共集極放大器組成的放大器,其中陰影部分就是共集極放大器,各個元器件型號以及參數在圖1-1中標注了,假設三極管Q1的hFE=150,達靈頓管hFE=10000,計算這個電路的總的電壓增益(放大倍數),并比較如果沒有共集極放大器,那么共射極放大器直接驅動負載RL(揚聲器)時的電壓增益。
圖1-1 兩級放大器
02分析過程
要想計算電路的總電壓增益,需要分別求出共射極放大器和共集放大器各自的電壓增益,然后將兩者相乘就可以得到總電路的總電壓增益(放大倍數)。
對于共集放大器電路的基極靜態工作點為:
由于共集放大器電路中Q2是達林頓管,其相當于兩個三極管,所以B-E極之間偏置電壓為單個三極管的2倍:
所以得到達林頓管Q2的射極靜態點電壓為:
于是可得集電極靜態電流與射極靜態電流為:
同時根據經驗可求得達林頓三極管的內阻:
可以求得達林頓管基極的輸入阻抗為:
于是可得射極跟隨器的總輸入阻抗為:
射極跟隨器的總輸入阻抗Rin(tot)是共射放大器的負載,所以可求得共射放大器的電壓增益為:
其中共射放大器的基極靜態工作點VBQ:
同樣可求得共射放大器的射極靜態工作點電壓VEQ:
于是可得共射放大器的集電極靜態電流與射極靜態電流為:
所以,可計算共射放大器的三極管內阻以及集電極靜態工作點VCQ:
根據求得的三極管Q1內阻可以求得共射極放大器的電壓增益為:
同樣,求得射極跟隨器的電壓增益為:
所以圖1-1所示放大器的總電壓增益就是共射放大器與射極跟隨器的電壓增益的乘積,為:
如果沒有達林頓管構成的射極跟隨器,負載RL直接接到共射極放大器的輸出端,其電壓增益為:
可見,如果沒有達林頓管射極跟隨器的存在,共射極放大器直接驅動8Ω的負載時,電壓增益遠小于1,沒有任何放大的效果,這都“歸罪于”共射極放大器的輸出阻抗與負載阻抗不匹配,而如果加上了射極跟隨器作為緩沖器,情況將有本質的改善,圖1-1所示整個放大電路既可以實現電壓放大,又能驅動低阻抗的負載工作。
03仿真驗證
將圖1-2中電路使用Multisim14軟件進行仿真,搭建仿真電路如圖1-2所示:
圖1-2 仿真電路搭建
圖1-2中使用輸入信號使用交流源V1(幅值為50mV、頻率為500Hz),使用兩個三極管2N3904搭建達林頓模型,并使用示波器XSC1通道一測量輸入信號、通道二測量輸出信號,測量結果如圖1-3所示:
圖1-3 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測量結果圖
圖1-3中輸入信號幅值為有效值為50mV,峰峰值為138mV,輸出信號幅值有效值為1.7V,峰峰值為2.4V,那么輸出信號與輸入信號的比值為:
求得放大倍數為17.3,與實際設置值16.5倍相差不大,驗證了設計電路的正確性。
04總結一下
單獨使用共射極放大器可以放大信號,但是沒有驅動能力,主要是阻抗不匹配導致的,所以需要使用射擊跟隨器作為橋梁,使得共射極放大器放大的信號具有驅動能力。
-
放大器
+關注
關注
145文章
14025瀏覽量
215609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4文章
3646瀏覽量
123527 -
射極跟隨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54瀏覽量
15333 -
靜態電流
+關注
關注
3文章
337瀏覽量
21299 -
仿真驗證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瀏覽量
82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